天天看點

禁止!“大胃王”這類音視訊徹底涼涼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央視新聞、中國之聲

轉載請注明全部來源

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對外釋出《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嚴格食品浪費相關資訊監管,禁止廣播電台、電視台、網絡音視訊服務提供者制作、釋出、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訊資訊,對拒不改正或情節嚴重的,處以罰款、通報批評或節目停播整頓,對直接負責的主管 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在遏制餐飲行業食品浪費方面,方案提出,各級商務部門采取措施鼓勵餐飲服務經營者提供分餐服務、向社會公開其反食品浪費情況。督促餐飲外賣平台、餐飲服務經營者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按需适量點餐。支援自助餐服務機關實施對消費者浪費行為适當加收費用的措施。建立健全餐飲行業反食品浪費的制度規範。加強對旅行社管理人員和導遊人員教育訓練,引導遊客文明用餐,合理安排團隊用餐。

方案還提出,各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地方政府指定的部門對未主動向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的餐飲服務經營者,給予警告;對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的餐飲服務經營者,給予警告或處以罰款;對生産經營過程中發生嚴重浪費食品的食品生産經營者,進行約談、責令改正或處以罰款。文化和旅遊部門将反食品浪費作為重點列入星級飯店、A 級景區和旅行社的明察暗訪檢查項目,加強重大典型案件的督察督辦。鼓勵機關和個人舉報食品生産經營者食品浪費行為。開通舉報熱線,收集問題線索,加強執法監督。

延伸閱讀

“吃播”這種形式最早在國外興起,比如南韓、日本,很多自己一個人吃飯或者處在節食減肥期的人,覺得看“吃播”是一種情緒上的陪伴和放松。看别人吃本無可厚非,美食部落客在網上教大家做美食、品美食,也是豐富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但分享美食變成了“胡吃海塞”,自傷身體又浪費食物,用這樣的“吃播”文化賺取流量,跟健康飲食和節約糧食等理念背道而馳。

“吃播”的最終目的就是賺錢

“吃播”分為很多類型:一些是以吃得多就是“大胃王”為噱頭;一些是試吃比較熱門的食品,靠點評來吸引大家的關注;還有一些吃比較新奇、不常見的東西來吸引眼球;

當然還有一些内容制作者,非常注重吃播過程中的咀嚼、吞咽的聲音,以此作為賣點。

禁止!“大胃王”這類音視訊徹底涼涼

對于主播來說,做吃播的最終目的不外乎是将内容轉化為收益。

奕萌是一位90後女孩,在2014年就已經開始嘗試吃播,2018年全職做吃播,今年開始轉型。“直播三個小時,如果我吃得很快的話,收入估計2000塊錢左右。因為自己本來就吃很多東西,很喜歡吃東西,也想賺更多的錢才去做這個的。如果我吃的多,禮物打賞就會很多,因為人都會有一種獵奇的心态。”

部落客小劉也是看到了這個行業中的轉化利益,希望通過試吃來帶貨。“因為我是内蒙人,我們内蒙的肉食有需求的,大家就一起想着去做這麼一個媒體,說白了我就是為了轉化,轉化是幹嘛?我要賺錢。今年的方向就是做直播帶貨。”

“大胃王”的直播之痛:毀了身體也毀了這個行業

如今,在各個視訊平台上,都不乏這樣的“大胃王”,一個人一頓飯能吃掉十來個人的食量。大胃王吃播并不如想象中好做。小劉說,為了讓攝影師拍到各個角度的滿意畫面,一樣東西基本要重複吃很多次。有一次拍吃羊腿,吃了整整四根,才把視訊拍完。“一開始感覺吃肯定沒問題,其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吃一會兒就吃不下去了,含到嘴裡邊都有想嘔出來的感覺,其實還是挺辛苦的。

利潤的轉化也并不是那麼容易。最高峰時,奕萌有超過100萬粉絲,但是對于她來說,吃播沒有給她帶來高收益和快樂,甚至直播時根本沒法去想自己口中的食物是什麼味道,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去調動、引導、制造話題,讓粉絲亢奮,給自己刷禮物。直播的亢奮狀态會一直持續到下播之後的好幾個小時,正常的作息無法保證,大量購買食物的投入也并沒有收到相應的回報,對于奕萌來說,熱愛食物的初衷已經不足以支撐她繼續輸出此類内容。

禁止!“大胃王”這類音視訊徹底涼涼

“大胃王”型吃播更大的問題在于對健康飲食概念的颠覆。沈陽的30歲的王先生也是一名吃播部落客,在半年的吃播經曆中,體重從200斤飙升到了280斤,今年6月末,他在準備直播時出現了身體不适,送醫後不治身亡。

禁止!“大胃王”這類音視訊徹底涼涼

另有報道,杭州23歲的小夥子小劉開始“吃播”之後,每天深夜都要點上幾份宵夜,一年内體重上漲30斤,更因飲食結構的問題,患上了骨質疏松,BMI指數達到肥胖。

當然,此類視訊對專業内容生産行業來說,也有負面影響。正常人的承受能力和内容持續輸出的需要,讓吃播出現了很多亂象,比如有很多部落客吃完就吐掉、吃瀉藥,還有一些通過鏡頭剪輯假吃。

據統計,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是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産量的十分之一。是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浪費食物的現象都應該譴責和糾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