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禁止!“大胃王”这类音视频彻底凉凉

来源 | 都市现场综合央视新闻、中国之声

转载请注明全部来源

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严格食品浪费相关信息监管,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对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罚款、通报批评或节目停播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 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在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浪费方面,方案提出,各级商务部门采取措施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提供分餐服务、向社会公开其反食品浪费情况。督促餐饮外卖平台、餐饮服务经营者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支持自助餐服务单位实施对消费者浪费行为适当加收费用的措施。建立健全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的制度规范。加强对旅行社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培训,引导游客文明用餐,合理安排团队用餐。

方案还提出,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地方政府指定的部门对未主动向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的餐饮服务经营者,给予警告;对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餐饮服务经营者,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严重浪费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约谈、责令改正或处以罚款。文化和旅游部门将反食品浪费作为重点列入星级饭店、A 级景区和旅行社的明察暗访检查项目,加强重大典型案件的督察督办。鼓励单位和个人举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浪费行为。开通举报热线,收集问题线索,加强执法监督。

延伸阅读

“吃播”这种形式最早在国外兴起,比如韩国、日本,很多自己一个人吃饭或者处在节食减肥期的人,觉得看“吃播”是一种情绪上的陪伴和放松。看别人吃本无可厚非,美食博主在网上教大家做美食、品美食,也是丰富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但分享美食变成了“胡吃海塞”,自伤身体又浪费食物,用这样的“吃播”文化赚取流量,跟健康饮食和节约粮食等理念背道而驰。

“吃播”的最终目的就是赚钱

“吃播”分为很多类型:一些是以吃得多就是“大胃王”为噱头;一些是试吃比较热门的食品,靠点评来吸引大家的关注;还有一些吃比较新奇、不常见的东西来吸引眼球;

当然还有一些内容制作者,非常注重吃播过程中的咀嚼、吞咽的声音,以此作为卖点。

禁止!“大胃王”这类音视频彻底凉凉

对于主播来说,做吃播的最终目的不外乎是将内容转化为收益。

奕萌是一位90后女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尝试吃播,2018年全职做吃播,今年开始转型。“直播三个小时,如果我吃得很快的话,收入估计2000块钱左右。因为自己本来就吃很多东西,很喜欢吃东西,也想赚更多的钱才去做这个的。如果我吃的多,礼物打赏就会很多,因为人都会有一种猎奇的心态。”

博主小刘也是看到了这个行业中的转化利益,希望通过试吃来带货。“因为我是内蒙人,我们内蒙的肉食有需求的,大家就一起想着去做这么一个媒体,说白了我就是为了转化,转化是干嘛?我要赚钱。今年的方向就是做直播带货。”

“大胃王”的直播之痛:毁了身体也毁了这个行业

如今,在各个视频平台上,都不乏这样的“大胃王”,一个人一顿饭能吃掉十来个人的食量。大胃王吃播并不如想象中好做。小刘说,为了让摄影师拍到各个角度的满意画面,一样东西基本要重复吃很多次。有一次拍吃羊腿,吃了整整四根,才把视频拍完。“一开始感觉吃肯定没问题,其实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吃一会儿就吃不下去了,含到嘴里边都有想呕出来的感觉,其实还是挺辛苦的。

利润的转化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最高峰时,奕萌有超过100万粉丝,但是对于她来说,吃播没有给她带来高收益和快乐,甚至直播时根本没法去想自己口中的食物是什么味道,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去调动、引导、制造话题,让粉丝亢奋,给自己刷礼物。直播的亢奋状态会一直持续到下播之后的好几个小时,正常的作息无法保证,大量购买食物的投入也并没有收到相应的回报,对于奕萌来说,热爱食物的初衷已经不足以支撑她继续输出此类内容。

禁止!“大胃王”这类音视频彻底凉凉

“大胃王”型吃播更大的问题在于对健康饮食概念的颠覆。沈阳的30岁的王先生也是一名吃播博主,在半年的吃播经历中,体重从200斤飙升到了280斤,今年6月末,他在准备直播时出现了身体不适,送医后不治身亡。

禁止!“大胃王”这类音视频彻底凉凉

另有报道,杭州23岁的小伙子小刘开始“吃播”之后,每天深夜都要点上几份宵夜,一年内体重上涨30斤,更因饮食结构的问题,患上了骨质疏松,BMI指数达到肥胖。

当然,此类视频对专业内容生产行业来说,也有负面影响。正常人的承受能力和内容持续输出的需要,让吃播出现了很多乱象,比如有很多博主吃完就吐掉、吃泻药,还有一些通过镜头剪辑假吃。

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是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浪费食物的现象都应该谴责和纠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