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本文共計2669字|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圖為:傈僳族千腳落地茅草房

你聽說過一個會“上刀山、下火海”的民族嗎?

沒錯,這個民族就是

雲南特有少數民族——傈僳族。

相傳,古代有一個漢族英雄,

率兵馬駐紮雲南邊陲,

帶領傈僳青年練武,

使邊境民富兵強,趕走入侵敵人。

後因皇帝聽信饞言,此英雄被毒害。

傈僳族人民為紀念這位英雄,

将他的忌日定為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刀杆節,

并用“上刀山、下火海 ”等象征儀式,

表達願赴湯蹈火相報的感情。

“上刀山、下火海”,

是傈僳族人民勤勞勇敢的精神表現,

也是傈僳族人民的一張文化名片,

傳承着民族文化的光芒。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上刀山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下火海

除了“刀杆節”,

傈僳族還有很多獨具特色的文化。

傈僳族依山傍水,

在大江大河之間繁衍生息,

他們的民族文化展現了傈僳族的

自然性、古樸性和原始性,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2021年11月,

一本全面介紹傈僳族的圖書

——《峽谷驕子的戰歌》

由我社出版。

這本書不僅介紹了傈僳族的風俗與文化,

也記錄了傈僳族從貧窮落後到富裕文明的曆程。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

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01

閃亮顯眼的“俄勒”

愛美人人有之,服飾最能展現人心中的美,是男女愛美的外在表現形式。

“俄勒”是傈僳族婦女服飾中差別于其他民族的主要辨別,也是婦女服飾中一個最閃亮、最顯眼的标志。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傈僳族少女

聚居在福貢、貢山一帶的傈僳族,婦女喜歡用綴有珊瑚、料珠、海貝、小銅珠編織而成的帽子——“俄勒”。當傈僳女人戴上“俄勒”時,其頭頂上的海貝如同石月亮高懸在上,料珠、銅珠宛如衆星捧月,金光閃閃,活似蒼穹濃縮在人間,如仙女下凡,美麗無比。

“俄勒”制作是手巧心靈的比拼,精選十幾個直徑約兩厘米的白色海貝片,鑽出小孔,用線穿成套住後腦的圓套。海貝圈上半部的貝片下面系一個小銅珠,然後再将銅珠橫穿成串,構成一個以腦後海貝串、額前銅珠串為上下兩邊,以紅白兩色珊瑚、料珠串為中心的半月形珠帽,罩住頭顱和兩側耳鬓。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傈僳族服飾

婦女服飾一般以黑白兩色為基調,普遍穿右衽領褂,穿長裙或褲子。上衣一般有裝東西的口袋,裙子下部用彩色線條或圖案裝飾一圈,托至後踝,裙褶很多,俗稱“百褶裙”。百褶裙分兩種,長裙拖到腳面,短裙及膝。

已婚婦女通常耳戴大銅環,長可垂肩,喜歡在胸前佩戴幾串瑪瑙、海貝項珠。有些貴重的胸飾價值1~2 頭黃牛。

泸水傈僳族婦女一般不穿長裙,用青布標頭,上身着短衫,長到腰間,對襟,四口平領,不用紐扣。下身穿褲子,褲子外面系圍腰,耳戴小珊瑚一類的飾品。

02

“樹最大的是杉樹,人最大的是舅舅”

傈僳族進入怒江流域後,以氏族形式定居,有的因氏族不斷遷徙、分支和分散居住,氏族除保留象征性的共同名稱和某些觀念上的聯系外,在經濟生活上的聯系逐漸淡漠。有的氏族組織形成以家庭為機關的村寨,從血緣過渡到地緣,主要是實行族外婚,村寨由不同氏族的人共同居住,這種姻親關系在現實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有些家族仍具有生産資料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二重關系。家庭中的财産屬于私有,墓地、森林、荒地等屬于家族公有。村寨有頭人,家族頭人由輩分高、能說會道、較為富裕的男人擔任。頭人大都從有威信、辦事公道的人中産生,也有選舉産生的,不進行世襲制。頭人的主要職責是:對内調解糾紛、主持祭祀、公斷事務、上司生産、充當婚姻證人、代征貢品,以及對外交涉和主持調解械鬥等。

傈僳族家庭基本上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一夫一妻制,兒女結婚後另建新房分居。“樹最大的是杉樹,人最大的是舅舅”,在傈僳族地區,姑表舅婚比較流行。

03

“千腳落地房”

傈僳族住房大都以幹欄式“千腳落地房”為主,也有少量的木楞房和土牆房。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傈僳族千腳落地茅草房

聰明智慧的傈僳族人選擇沒有山石洪水隐患的半山台地作為氏族繁衍生息的家園。村中有人建新房,房主先把木樁、木闆、竹篾等建材準備充分,選好吉日,備好酒飯,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幫忙。在陡峭的嶺崗上采用打樁固定法:先在地上打入數十棵長木樁作為基礎,然後在長木樁之間豎插數十棵短木頭,用竹篾把長短木樁捆紮固定,作為房子的支柱。在水準面上搭上橫木,鋪上木闆,用竹篾笆隔出左、中、右三間,左右兩間較小,用來堆放雜物,中間房屋最寬敞,正中間設一火塘。屋頂用茅草或者冷杉木闆鋪蓋,下層關牲畜,中層住人,四周用木闆或多層竹篾笆圍住,上層存放糧食,門前設有走廊和木梯。

由于這種小樓是以幾十上百棵木樁作為基腳,俗稱為“千腳落地房”,簡稱“千腳樓”。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蘭坪傈僳族木楞房

木楞房分為兩種,簡易木楞房在圓木兩頭用斧頭砍成隼口,圓木壘內建牆,屋頂成人字形,用木闆或茅草鋪蓋。精制木楞房,先将伐倒的圓木削成七角形,蓋房時先将七角木料中一角砍成水槽形,卡住下一根木料一角,壘成隼口對隼口的嚴嚴實實的四面牆,成為風吹不進,蚊蟲攔在門外的冬暖夏涼的宜居房。

04

氏族圖騰傳說

傈僳族喜歡講述氏族圖騰和氏族、部落祖先的神奇故事,幾乎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氏族圖騰傳說。

這些氏族圖騰傳說,反映了人類社會初期生活的影子,是祖先崇拜的産物,為研究傈僳族曆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依據。

祖先崇拜是萬物有靈的産物,是人們為了祈求祖先保佑子孫滿堂、糧豐畜旺而傳承下來的習俗。每逢節假日,傈僳族人燒香敬祖,祈求保佑。可是在社會實踐中,這個祖先是誰,誰也說不出名和姓。在說不清楚自己的祖先是誰的情況下,人們隻好把注意力集中在常打交道的動植物身上,将它們拟人化,并作為自己的崇拜對象,賦予它們神奇的智慧和力量,并創作了富有幻想色彩的氏族圖騰傳說故事,用來回答什麼是始祖、始祖是從哪兒來的問題。

更為精妙的是,傈僳族認為,這些始祖,哪怕你得罪了它,隻要磕頭求饒,它就會原諒,活像現實生活中父與子的關系。而在選擇氏族圖騰的時候,因各氏族心理的差異,有的喜歡虎、蛇、熊一類動物,以顯示自己氏族的勇敢;有的喜歡羊、蜂、鳥、魚等,以顯示自己氏族的善良、團結、可親;有的喜歡荞、竹、菜等,以顯示自己氏族五谷豐登、興旺發達等。可以說,氏族圖騰崇拜已發展成為一種不自覺的宗教,它與後來産生的人為宗教有着本質的差別。

傈僳族氏族圖騰傳說故事在沒有文字記錄的情況下,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能完整地保留至今,除他們有濃厚的祖先崇拜傳統外,更說明傈僳族是一個知恩圖報、不忘初心的可親可敬的民族。

05

“鹽,可以一天不吃;歌,不能一天不唱。”

傈僳族民間歌舞經過幾十代人千錘百煉,植根于深厚的民族生活土壤之中,富有鮮明的本民族特點。有人評價說,傈僳族人能走路就會跳舞,能說話就會唱歌。在傈僳族居住地區,每個石頭都有它的故事,每片樹葉都有它的歌。真的如此,傈僳族人民不論男女老少,幾乎都能歌善舞,能吹能彈。每逢節日集會,歡慶豐收,婚喪嫁娶,串親訪友,都要盡情地歌舞,盡情地吹彈。是以,傈僳族民間音樂、舞蹈的種類繁多,内容豐富,風格各異,表現手法也多種多樣。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彈唱箕本

民歌是傈僳族人民最為喜愛的一種藝術活動。他們說:“鹽不能不吃,歌不能不唱。”可見“歌”與傈僳族人民的社會生活不可分割,他們把“歌”擺到和“鹽”同等重要的地位。

傈僳族民歌,無論是長歌大調,或是短歌小調、兒歌童謠,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歌樂。據民間傳說,傈僳族民間歌樂原有七十二種,俗稱“七十二調”,傳到至今已不多了。按今天普遍流行的歌樂體裁和内容,大體可分為莫廣、悠葉、擺時、禮儀等類别。

傈僳族民歌還有“切哦”“禮儀歌”等。“切哦”廣泛流行于怒江州福貢、泸水、蘭坪等縣。“禮儀歌”大緻可分為祭祀歌、儀式歌、禮俗歌等類别。

如果你對傈僳族充滿好奇,那麼這本書一定要讀

天籁之聲震峽谷

好書傳送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