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檔案文獻集中首發現場。 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紅色檔案文獻蘊含黨的初心使命,是最接近于曆史真實的寶貴資料。
為發揮紅色檔案資源立德樹人、以史育人的現實作用, 《原版初心——黨的出版早期文獻萃編》 《初心的傳承——中國共産黨人的家風》 《換了人間——共和國記憶》等一大批紅色檔案文獻在滬影印出版,昨天集中首發,為“四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素材。
黨出版事業的發源地!首次系統性整理影印黨在上海的早期出版圖書
上海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也是黨的出版事業的發源地和中心。八冊《原版初心——黨的出版早期文獻萃編》首次系統性地整理、影印黨在上海的早期出版圖書,從中甄選出一批具有重要代表性和文獻文物價值的經典著作,所用底本多為初版本或較為稀見的早期版本。
從收錄的包括陳望道譯《共産黨宣言》在内的15種書目的出版時間看,從1920年到1930年,跨越了黨的建立、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争三個時期,涵蓋了新青年社、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華興書局等各個時期黨在上海最重要的出版和發行機構。從書目的構成來看,囊括了黨的早期圖書出版的主要類别:即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幫助學習馬克思主義和觀察蘇俄社會主義革命的各種闡述與參考之著,以及中國共産黨緻力馬克思主義傳播并應用于中國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探索。
專家指出,從黨的建立到革命勝利,上海始終是黨上司下的革命進步出版機構數量最多、出版人最多、成果最多的紅色出版高地。此次影印收錄的圖書在傳播馬克思列甯主義,擴大中國共産黨的影響,幫助早期中國共産黨人和先進分子确立堅定信仰發揮了重要的曆史作用。它們反映了中國共産黨早期在上海播撒革命火種的一個側面,彰顯了上海深厚的紅色文化基因。
“這套書通過原生态出版物展示‘20世紀中國思想界的風雲際會’。”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黃力之如是評價。值得一提的是,叢書所收錄版本與今日通行的馬克思主義譯本之間有文本差異,如“有産階級”與“資産階級”、 “廢止私有财産”與“消滅私有制”,這為黨史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在紅色家書記錄的溫情往事中,感受中國共産黨人平凡中的偉大
“國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家風是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作風,它不僅關系一人得失、一家榮辱,更關系黨風、政風、民風。由上海市檔案館編撰的《初心的傳承——中國共産黨人的家風》以不同曆史時期31位優秀共産黨人特别是老一輩革命家感人的家風故事為主線,通過240餘件檔案資料,将一代又一代優秀共産黨人的優良家風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圖集以“家教家訓”為主題,以“家書”為主要載體,展現了中央檔案館、上海市檔案館及上海、江蘇、四川、河南等省市20餘家檔案、文博機關珍藏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和彭湃、俞秀松、冷少農、李白、王孝和等革命先烈的紅色家書。紙短情長,字見風範,這些永不褪色的珍貴家書,承載着一代代共産黨人的優良家風,顯示了一代代共産黨人強大的精神力量;通過講述老一輩革命家、革命先烈與親人之間充滿真摯情感的親情家事,展現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彰顯中國共産黨人平凡中的偉大。
同期首發的《換了人間——共和國記憶》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70餘年偉大曆程縱向為軸,彙集《檔案春秋》雜志曆年精彩文章七十餘篇,講述共和國宏大曆史和動人故事。其中,新中國成立前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相關回憶與介紹相當部分源于親曆者的口述和記錄,包括參與開國大典安全保衛、受閱飛行等活動親曆者的故事,新中國第一次對外建交高潮、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等具有紀念意義和首創性的事件回顧,也有以檔案視角獨家披露毛澤東著作海外出版、 《義勇軍進行曲》由代國歌到國歌發展曆程的重要文字記載,集中展示了70多年來共和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教育、文化藝術等不同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
業界專家認為,這些文章或題材重大、主題突出,或角度新穎、論述精彩,特别能引發新中國70多年這段曆史親曆者的情感共鳴和思想火花,讀者亦能從字裡行間讀出往昔歲月裡前輩們的光榮與夢想、執著與犧牲。
作者:李婷 許旸
編輯:周敏娴
責任編輯:宣晶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