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正史中,還是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班布爾善雖然身為皇叔,但是他真正的地位并不高。
班布爾善與康熙皇帝的父親,順治皇帝是平輩,都是努爾哈赤的孫輩。
班布爾善的父親拜塔是努爾哈赤的第六子,由于其生母地位偏低,自己又沒有什麼戰功,獲封的爵位一直不高,遠遠不能與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衮這些兄弟們相提并論,在所有的宗室貴族中,屬于末流的存在。
崇德四年(1639年),塔拜去世後,班布爾善襲承了三等奉國将軍的爵位,而這也是一個非常低等的宗室爵位。但是班布爾善自己還算是比較争氣,通過自己的努力将爵位提升到了輔國公級别,但依舊是屬于較低級别的宗室,且不說與平輩的肅親王豪格、襲承了禮親王代善爵位的巽親王滿達海等人相比,就連晚一輩的勒克德诨也都獲得了順承郡王這樣的“鐵帽子王”爵位,地位已然是足足壓過了班布爾善好幾個級别。
是以,班布爾善雖然在輩分上是康熙皇帝的叔叔,但是面對滿朝愛新覺羅家族中各種親王、郡王、貝勒級别的人,班布爾善的級别和地位是非常之低的,這也就為他日後依附于鳌拜,成為鳌拜的黨羽埋下了伏筆。

當然,班布爾善也非常清楚,他想要延攬大權,隻有依附與鳌拜這一條路。
首先,此時的鳌拜可以說是權傾朝野。
雖然名為“四大輔政大臣共同輔政”,實則卻是“鳌拜一人專政”。索尼長期告病假,遏必隆又與鳌拜沆瀣一氣,蘇克薩哈有為其他三人不斷的孤立和打壓,鳌拜從一開始就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特别是在索尼去世,鳌拜又借口殺掉蘇克薩哈之後,此時的鳌拜已經是大權獨攬,權傾朝野,說一不二的人物。
班布爾善非常清楚,想要有所作為,必須要依附于鳌拜,借助于鳌拜的勢力來不斷培植和發展自己的勢力,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鳌拜會是班布爾善最好的保護傘。
其次,班布爾善必須先要讓鳌拜和康熙掐起來,自己才有機可乘。
康熙是正統的皇帝,鳌拜是當政的權臣,一個人手裡握有皇權的威嚴,另一個是掌握朝綱,兩個人的沖突正在随着康熙皇帝的不斷長大而變得愈發的激烈,而在兩人發生碰撞和鬥争的時候,才是班布爾善的有機可乘的時候。
所謂兩虎相争,必有一傷,班布爾善畢竟實力太弱了,他能依靠的是在康熙和鳌拜兩敗俱傷的時候,他才能有機可乘,要他獨自面對康熙和鳌拜,班布爾善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勝算,而他能做的就是不斷地挑撥二人的關系,激化沖突,先讓兩個人掐起來,而自己等着坐收漁翁之利。
再次,此時康熙的身邊已經有了索尼家的人,自己已經是無法靠上康熙了。
這個時候的康熙已經同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完婚,最得康熙信任和重用的也必然是索家的人。此時的班布爾善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必然是遠遠不及索家的,也是以班布爾善想要實作自己的計劃,隻能潛伏在鳌拜身邊,而無法靠上康熙。
然而直到鳌拜被擒、班布爾善叛變,鳌拜這才直到上了班布爾善的當了。
班布爾善作為皇親國戚卻幫着自己對付康熙,鳌拜對此并沒有太多的懷疑和考量,畢竟班布爾善的級别和地位太低了,實力又太弱小了,此時的鳌拜或許真的就沒有把班布爾善當成一回事,也沒有将其看作是威脅。
而當初班布爾善反水,進而坑死蘇克薩哈的事情也讓鳌拜對于班布爾善徹底的放心,将其納入自己的心腹,也不會想到班布爾善會包藏禍心,有着謀朝篡位的想法,當然這也是班布爾善隐藏的太好了,于是也就騙過了鳌拜,讓鳌拜絲毫沒有察覺班布爾善的野心。
然後班布爾善再狡猾,還是沒有逃過索尼的眼睛,早已洞察一切的索尼向索額圖一語道破,而康熙也通過吳六一,死死牽制住了班布爾善,并且成功蕩平了班布爾善的叛亂,而班布爾善也最終難逃身死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