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城的一生,少年成名,中年巨富,老年遊學,暮年出家,似乎一路都自帶高光。可不論她如何成功,也仍然避免不了她形單影隻的尴尬處境。
倒不是她不願意談戀愛結婚,而是從她十二歲起,便不斷經曆一次次失敗的懵懂情感,總讓她剛一心動,還未戀愛,便已結束。
這個高喊着女權的女人,甚至曾向師父嚴複吐露可以接受相親或者父母指婚這樣的安排,可即便如此,命運仍舊不願讓她妥協,讓如此優秀的她,又注定孤獨終老。

一、因太能幹,十二歲被退婚
呂碧城出生在安徽一個不知名的小村子,家裡算是書香門第,父親呂鳳岐曾是光緒年間的進士,工作就是修史書的。母親嚴士 是個才女,一生寫下不少詩作。
是以在有如此濃烈的文學氣息的家庭氛圍下,呂碧城幾人從小便受到了極好的文化熏陶,呂碧城更是四姐妹中對詩詞歌賦最為喜愛的一個,很小便顯露出這方面的才華。
童年時期的聰慧努力,為她之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也成為她唯一一段訂婚關系被解除的導火索。
九歲時,接受父母的安排,呂碧城與同縣的另一個還算門當戶對的汪家議親,十歲便正式與汪家訂婚,隻等年紀大了,兩家的孩子便可以完婚了。
可惜在呂碧城十二歲時,其父呂鳳歧病逝,母親因是繼室且沒有生下兒子,被呂家的族人嫌棄,母女五人一分錢遺産都沒拿到,反而在回鄉索要家産時被族人關押了起來。
母親嚴士 隻是一個文绉绉的弱女子,讓她吟詩作對可以,讓她詩情畫意也可以,可要讓她帶着四個女兒跟族人抗争,她表示有點無能為力。
當母親攬着四個女兒以淚洗面時,呂碧城卻完全不慌亂,偷偷寫了數封求救信給父親生前的好友。
雖然大多信件皆因父親人走茶涼而石沉大海,可一直對她的文采比較欣賞的大文豪樊增祥卻及時伸出了援手,将母女幾人及時救了出來。
呂碧城雖靠着自己的機智保全了母親與姐妹,可卻因為這一場被關押的遭遇,讓未婚夫家對她有些嫌棄。
既嫌棄這個女子無故遭人關押,或許清白已無,又嫌棄這個女子太過有主見,将來定是個不好相與的兒媳。
是以當母女幾人劫後餘生還不知未來幾何時,就收到了汪家送來的退婚書。
年僅十二歲的呂碧城,遭遇了人生的雙重打擊,婚姻這兩個字留在她心中的陰影,便重了幾分。
随後其母嚴士 隻能帶着她們四姐妹回娘家投奔了呂碧城的舅舅,并在安頓好一切後,向四個女兒再三表示,以後尋找婚姻對象,既不能做别人的繼室或小妾,也不能嫁那愚昧無知又守舊迂腐的人,最好是找受過先進教育的開明人士,不然她們今日的遭遇還會繼續上演。
呂碧城将母親的叮囑牢記心中,之後幾十年也一如既往地這麼做了,是以她終身未嫁的原由便找到了。
二、身無分文離家出走,遇到願意為她傾盡一切的男人
呂碧城二十歲時,不僅文才出衆,也出落得清麗動人。舅舅都已經準備為她操心婚事了,她卻表示自己要去天津繼續讀書。
守舊的舅舅又怎麼可能答應她這樣的無理要求?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如今能讓她多讀這麼些年書,已是對她最大的包容,二十歲的老姑娘了不趕緊嫁人相夫教子,還要談什麼讀書?
舅舅的拒絕并沒有讓呂碧城放棄,這個十二歲就敢四處找人救自己的姑娘,再一次表現出她勇敢的一面,直接一分錢沒帶就跳上開往天津的火車,奔向她向往的天堂了。
若不是在火車上遇到一個好心女人,在火車上幫她買了吃食,還收留她暫住在自家開的飯店裡,呂碧城的出逃計劃,可能并不會如此順利。
但呂碧城就是有這樣的魅力,可以讓她在之後的人生一次次遇上貴人相助。除了感情不順,她幾乎沒再遭遇過半點人生的苦難。
到了天津,呂碧城首先要解決的自然是怎麼養活自己的問題。
于是她又大着膽子,寫了一封求職信到飯店旁邊的《大公報》,希望一個暫住在報社,她根本沒見過面,僅因為别人是她舅舅下屬妻子的女人,可以幫她引薦到報社工作。
這封求職信的收件人并沒有收到該信件,可卻被《大公報》的總經理英斂之收到了。英斂之驚訝于信件作者的文采,便寫了回信,要求見一見呂碧城。
呂碧城欣然應約,也就是這次見面,為二人之間數年的恩怨情仇拉開了序幕。
英斂之一見青春靓麗的呂碧城就眼前一亮,不僅将她安排進了報社工作,甚至還将她接回家與自己的妻子同住。
而之後呂碧城的才華開始在一篇篇文章中顯露,他眼中對呂碧城的欣賞就越來越濃烈,甚至慢慢帶上愛慕。
英斂之竭盡全力地捧呂碧城,報紙上經常能看見呂碧城的大作,他甚至還為呂碧城四姐妹出了一本詩集,更是為了呂碧城想要辦女學的願望,忙前忙後,幾乎跑斷了腿。
若說呂碧城看不出來英斂之對她如此熱衷的原由,那絕對是騙人的。畢竟英斂之的妻子都能感受到丈夫看呂碧城時眼中的炙熱,并想要成人之美。
可呂碧城卻不想破壞别人的婚姻,也不想傷了一直對她頗為照顧的英太太的心。于是她便假裝不知,盡管因這個男人對她傾盡一切的幫助有所感動,可母親當年成為繼室後她們幾人的遭遇,她深有體會。
是以她與英斂之一直保持着一種微妙的關系,發乎于情,止乎于理,
等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北洋女子公學”終于在英斂之的幫助下成立後,呂碧城擔任了學校的總教習。
此時的她,也不過才二十一歲。卻已經是名動全國的大才女了。後人對她的文學成就進行過點評,都認為她的文學才華是遠超林徽因、張愛玲、蕭紅等人的。
而且做為中國第一個女編輯,甚至是第一個女撰稿人,她之是以沒有後面的幾個女作家出名,也隻因她比她們早出生了幾十年,時機還不太對罷了。
功成名就之後的呂碧城接來了在舅舅家的幾個姐妹,讓她們跟着自己一起搞女學,并且幾姐妹都先後做了各地幾所女學的校長或教習,一時間“淮西三呂”的美名也所傳甚遠。
但就是因為呂碧城接來了姐妹,才讓她與英斂之産生了嫌隙,從此越走越遠,直至陌路。
當時呂碧城的二姐呂美荪不知怎麼就與英斂之看對了眼,在被電車撞傷,由英斂之全程照顧了一段時間後,兩人就開始眉來眼去,你濃我濃了。
這對呂碧城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二人對她的背叛令她十分惱怒,不僅之後與二姐斷了聯系,也與英斂之再無半點情愫。甚至多年後仍不能釋懷還寫了一首詩來表達自己被雙雙背叛的痛心。
原本觀念就有不合的呂英二人,因彼此之間再沒了那點道不明的糾纏,很快就開始了互看兩相厭的程度。英斂之多次寫文暗諷呂碧城打扮時髦,穿着太花枝招展不似文人,而呂碧城也次次不甘示弱,當場回擊。
罵來罵去,終于是沒了意思,到報社四年後,呂碧城離開《大公報》,結束了她中國第一個女編輯的工作生涯。
也結束了她人生中第一次心動,告别了她第一個心動的男人。此時的呂碧城也不過二十五歲。
三、再遇多情公子袁克文,成為中國第一個女秘書
呂碧城一直是個思想開明的女子,從她在報紙上發表倡導女權主義開始後,她在日常交往中,與男子之間的交流也從來都是大大方方的,又加之她多才貌美,是以仰慕她的男子不在少數,袁克文就是其中之一。
袁克文對呂碧城很是推崇,盡管他比呂碧城小了七歲,可也架不住他那熊熊的愛慕之火,整天追在呂碧城身後大獻殷勤,甚至還曾出面救過呂碧城。
呂碧城對袁克文是不讨厭的,是以樂得和他接觸,但是她心裡自有一把尺子,在衡量與袁克文之間到底是應該談感情還是談交情。
事實證明,像呂碧城這樣孤傲的女人,永遠也不會為了任何一個男人委屈自己。
當時很多人都看好袁克文和呂碧城,呂碧城還在袁克文的推薦下,成為袁世凱身邊第一個女秘書,後來還官至參政。而袁克文兄長的一位連襟費樹蔚也是個文人,與呂碧城相識,曾明裡暗裡問呂碧城願不願意嫁給袁克文為妾。
呂碧城當時怎麼回答的呢,她說袁克文是個公子哥,隻能在歡場中左擁右抱。意思就是她不合适,不可能接受婚後他還招蜂引蝶,是以是不會嫁給他的。
況且在呂碧城看來,袁克文與她做朋友或許能做很多年。若是做了戀人,以她的性格,要麼天天吃醋将自己嘔死,要麼天天找袁克文吵架鬧得毫無體面而言。
是以,她和袁克文這一做朋友便做了十多年,盡管後來她從袁世凱身邊離職,二人也沒有斷了來往。
四、心灰意冷,四十五歲開始吃齋念佛
這是呂碧薇生命中出現過最長的兩段還沒有開始就結束的感情。期間也曾有過其他小火花迸出,可都快得她根本還來不及投入,便又結束了。
呂碧薇二十六歲時曾與清末的一使日大臣胡惟德相過親,結果人家根本沒來看她,就直接隐晦地表示自己已有意中人。
這種推诿之話呂碧薇當然明白,或許對方是覺得她太過标新立異,作風豪邁,不認為她會是一個賢妻吧。這讓當時風頭正盛的呂碧薇很是懊惱,對婚姻之事又失望了幾分。
後來,她與作家楊志雲看對了眼,兩人書信傳情已久,當她以為彼此快要修成正果時,對方卻突然納了一個姨太太。
呂碧薇自然是不會委屈自己半分的,又與楊志雲斷了聯系,再次成為孤家寡人。
對愛情徹底失望的呂碧薇,開始全心全意地打拼事業。憑借她在文壇政界積累的人脈,僅僅三年,她便賺得盆滿缽滿,能在上海的靜安寺路獨立修建完全屬于自己的大别墅,然後開啟她潇灑遊學世界的道路。
要知道一直被人們稱為民國時期最有錢的黃蕙仙,買大宅子靠的可都是父親給她的錢。而呂碧城卻是徹徹底底靠的自己。
1918年,三十五歲的呂碧城去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四年後回國,開始緻力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又過了四年,她再次出國,去往歐洲,繼續她的遊學。
而且因為自己也養了狗的原因,她開始将情感寄托在動物身上,加入了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并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動物保護會,更為此戒了葷腥,一日三餐隻吃素。
1930年,四十七歲的呂碧城帶發出家,在家中修行,成為了真正的居士,将七情六欲完全抛下。
直到1943年,六十一歲的呂碧城去世,她都沒真正談過一次戀愛,真正愛過一個人。盡管她在事業方面很成功,一生遇到很多貴人,可那個願意一心一意陪她到老,并且是她心甘情願托付的男人,卻從來沒有出現過。
當然,這或許是呂碧城的選擇,畢竟她的擇偶标準從來都是不看金錢,不看地位,隻看才學和真心的。
參考資料:《上一站民國,民國娘兒們》《呂碧城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