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産生新一屆主席團,浙江作家麥家當選為副主席。
如果你跟别人聊起諜戰題材的文學和電影,他一定會脫口而出——“麥家!”
是的,雖然在讀者的認知中,麥家的名字與“諜戰”二字緊緊捆綁在一起,又是著名作家、編劇、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但他并不神秘。
如果你在杭州西溪濕地走進麥家理想谷,就很有可能遇到他。而麥家的諸多重要作品也是在這裡完成。
麥家的寫作,始于1986年。在文學中深耕近四十年,他著有《解密》《暗算》《風聲》《人生海海》等六部長篇小說及中短篇小說60餘篇、散文200餘篇、劇本150多集(部)。其中《解密》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風聲》獲第六屆華語傳媒文學獎;《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暗算》電視劇本獲第1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編劇獎;《人生海海》獲第十八屆華語傳媒文學年度傑出作家獎等。
随着小說《人生海海》的出版,這兩年,普通讀者有了更多見到麥家的機會。
作品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40多個國家出版,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
《解密》《暗算》英文版入選“企鵝經典”文庫,是中國迄今僅有的兩部收入該文庫的當代小說。2014年《解密》被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2015年獲美國CALA最佳圖書獎;2017年被英國《每日電訊報》選入“全球史上最佳20部間諜小說”。
對中國讀者來說,根據麥家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暗算》和電影《風聲》幾乎是必看的諜戰篇目,它們是掀起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狂潮的開山之作。

文壇耕耘三十多年,麥家的寫作一直在創新。
“文學的創新是要在已有的現實中敞開新的寫作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就蘊藏在我們偉大的時代和悠久的傳統裡。今天的中國正闊步走在偉大複興的大道上,有很多值得書寫的人和事,關鍵是怎樣寫。我們要腳踏實地,接生活的地氣,續曆史的文脈,而絕不能崇洋媚外,妄自菲薄。要找到屬于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和深度。”
麥家說,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再讀《牡丹亭》《紅樓夢》依然會流眼淚,仍然受到感動的原因。“作品要走入人心、走向世界,作家要以最誠懇的姿态去挖掘和呈現人性的真善美,而不僅僅是獵奇。講好中國故事,歸根到底是要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讓世界聽得到時代的腳步聲。”
當然,麥家覺得,好的故事,也要有強大的“支撐”。
他十幾年前寫就的《解密》《暗算》為什麼會在最近幾年突然受到海外青睐?
麥家認為:“我們背後的中國強大了。文學作為認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便捷的途徑,自然赢得了矚目。伴随國家不斷走向強盛,中國文學的影響力一定越來越大,新一代青年作家走向世界的可能性更會越來越大。”
這背後的受益者,麥家說,不止是他:“這些年中國文學在世界的地位快速提升,翻譯出去的作品數量呈幾何級增長。”
浙江是一片文學沃土,自東漢以來一直是漢國文學的重鎮,特别是五四後浙江文學一枝獨秀,湧現魯迅、茅盾、郁達夫、夏衍、徐志摩、艾青等一大批文學巨匠,開創了中國現代文學半壁江山。
作為浙江作家,麥家對這片出産文學的熱土,有熱愛更有期待。
“今天,浙江更是一片熱土厚土,既是‘重要視窗’”,又是共同富裕‘示範區’,蒸蒸日上的生活催生了一批年輕作家和優秀作品。”麥家覺得自己有責任帶領更多浙江作家“出海”,2017年,他幾經協調,由出版過自己作品的英國企鵝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五卷本的浙江作家叢書,集中向海外展示了“文學浙軍”的實力,向世界講述了浙江故事。
“巴爾紮克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這些年中國在世界上的文學版圖明顯擴大,中國作家頻頻在海外得獎,世界對中國文學投以了前所未有的熱情。為什麼?說到底,是我們背後的‘那個人’強大了,是國家的強大在幫助我們走向世界。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有它的聲音、腳印、影響力,它強大到已經無人敢忽視,世人都想了解它,而文學作為認知一個國家和民族最便捷的途徑,便迎來了紅運,赢得了囑目。是以,此時我們最應感謝的是背後‘那個人’:這是一個巨人,承載了十四億人的光榮和夢想。”
麥家的最新作品《人生海海》出版兩年,僅紙書已銷售220萬冊。他覺得正是托國家強大的福——
“這是我寫故鄉的一本書,毫無疑問它将吸引更多的海外讀者來聆聽一個發生在浙江大地上的中國故事。同時我也想和作家朋友們共勉,時代是如此偉大,我們要珍惜自己才華,從過多的欲望中退出來,從虛榮中退出來,退到一個作家應有的沉靜中、孤獨中,退到個人靈魂深處裡。隻有退到個人靈魂深處,才能進到一個民族的靈魂深處;隻有進到了民族靈魂深處,我們才可能寫出有中華民族筋骨和我們祖先體溫的作品。隻有這樣的作品才可能走出去,也隻有這樣的作品走出去才是有意義的,讓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國。我會努力的,我們一起努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