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惟庸案的導火索:漏洞百出的雲奇告密事件

明太祖朱元璋是曆史上少有的鐵血帝王,明初四大案的血雨腥風幾乎将開國功臣屠戮一空,其中受胡惟庸案牽連的權臣勳貴最多,牽連緻死者多達三萬餘人,連李善長都未能幸免。

明代李樂所著《見聞雜記》和明末清初學者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導緻胡惟庸案爆發的雲奇告密事件,《明史紀事本末》的記載尤為詳細:

胡惟庸案的導火索:漏洞百出的雲奇告密事件

“正月戊戌,惟庸因詭言第中井出醴泉,邀帝臨幸。帝許之。駕出西華門,内使雲奇沖跸道,勒馬銜言狀,氣方勃舌駃,不能達意。太祖怒其不敬,左右撾捶亂下,雲奇右臂将折,垂斃,猶指賊臣第,弗為痛縮。”

大概的意思就是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稱其舊宅井裡湧出醴泉,于是邀請朱元璋前來觀賞,其實暗中埋下伏兵想對朱元璋下手,行至西華門時太監雲奇攔住朱元璋死活不讓他走,即使被打得半死也不放手,朱元璋心知有異于是回城登上城牆,結果發現胡惟庸老宅裡的牆修了夾牆,并有全副武裝的甲士暗藏其中,于是胡惟庸謀反罪狀昭然若揭,這就是誘發胡惟庸案的導火索雲奇告密事件。

不過細細推敲之下,所謂的雲奇告密事件其實漏洞百出:

胡惟庸案的導火索:漏洞百出的雲奇告密事件

第一,雲奇身份存疑

雲奇既然是太監,如果很少外出的話,又哪來的途徑能預先得知胡惟庸的謀反部署?如果是奉命到胡惟庸府上傳诏的太監,這麼隐秘的事怎麼雲奇一到就被他發現了?

如果是朱元璋派往胡惟庸身邊的卧底,一則雲奇太監的身份很難能瞞得住,二則朱元璋應該認識他吧,又何來把他打得半死,三則錦衣衛無孔不入,朱元璋又何必多此一舉派個太監去卧底,總之雲奇示警本身就經不起推敲。

胡惟庸案的導火索:漏洞百出的雲奇告密事件

第二,就算胡惟庸老宅在皇城城牆附近,朱元璋的眼力那麼好?一眼就能看到夾牆中暗藏的甲士,随随便便就能被看見,那豈不是說在胡惟庸家附近随便一個高過他家老宅的地方都能看到?胡惟庸也太不小心了吧,即使他要謀反怎麼也得要把士兵藏得更隐秘一點吧?

朱元璋能看見,别人也能看見,駐守城牆的士兵也能看見吧,就這樣視而不見?

胡惟庸案的導火索:漏洞百出的雲奇告密事件

第三,殺了朱元璋就能謀反成功?胡惟庸洪武六年(1373年)出任右丞相,(1377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政治智慧這麼低?朱元璋大權在握,太子朱标當時已經二十多歲,并且深得人心,謀反又豈能成功?胡惟庸不可能連這點都看不出來。

胡惟庸案的導火索:漏洞百出的雲奇告密事件

第四,《明太祖實錄》記載在雲奇告密事件幾天之前,原本和胡惟庸同謀的禦史中丞塗節密告胡惟庸與禦史大夫陳甯謀反,在朱元璋提前預知的情形下,又怎麼可能會涉險前往胡惟庸老宅參觀醴泉?

正因為雲奇告密事件的漏洞百出,是以《明史》和《明太祖實錄》都沒有提及,後世不少學者都認為雲奇告密事件是無稽之談:“雲奇之事,國史野史,一無可考。”

胡惟庸案的導火索:漏洞百出的雲奇告密事件

事實上朱元璋之是以誅殺胡惟庸,無非是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相權和皇權之争,鐵血的朱元璋絕不容許相權挑戰自己的皇權,胡惟庸的獨斷專行和擅權亂政更是激化了兩者的沖突和沖突。

第二,借胡惟庸案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那就是借此牽連并鏟除權臣勳貴。

其實胡惟庸專權是有,謀反則是有點牽強,連《明史》都說:“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不過對朱元璋來說,這些都不重要,他需要的隻是一個借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