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衆所周知最後是被李自成建立的大順軍攻破京城滅亡的,崇祯皇帝本人也在煤山上吊自盡。可剛入主京城僅僅一個月,就被後面滿洲人建立的清政權給推翻了,本人最後也不知所蹤,反正最後的說法是他化名戰死!

??同樣是底層出身,同樣是農民,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江山享國276年,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江山僅僅過了幾年就被滿清滅掉。很簡單雖然都是農民,但兩個人執政理念和政治抱負都一樣。李自成打下陝西河南就敢貿然稱帝,人家朱元璋可是一步步穩紮穩打,先是在長江上遊消滅陳友諒主力,後面又在下遊滅掉張士誠,而當時的元朝就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占據江南半壁江山的同時朱元璋準備稱帝,同年派遣大将軍徐達北征攻取元大都,元朝徹底滅亡!朱元璋施行的政策都是一步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而不是像當時陳友諒打到一塊巴掌地方就獨自稱帝,縱然不顧遭到當時其他義軍的嫉妒。
??李自成所在的那個時期正好明朝内憂外患,外面有滿清對明朝的虎視眈眈,内有他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自古一來兩線作戰可是兵家大忌。明朝即使在末期也表現和硬朗,不像漢朝可以和匈奴和親,也不像宋朝可以和金遼西夏割地稱臣。而李自成當時沒有朱元璋一樣的深謀遠慮,沒有更好的分析清楚當時形式,明朝外部有滿洲人的不斷進攻明朝局勢也不斷惡化。完全可以等到滿清和明朝張獻忠等義軍兩敗俱傷之際,自己最後再撿便宜。可惜曆史沒有假設。清朝的皇帝也沒那麼昏庸,皇太極一死立他的幼子福臨當皇帝,可是有攝政王多爾衮輔佐。多爾衮有勇有謀為清朝建立做出很大貢獻,作為深謀遠慮的政治家,看到這一情形自然會選擇鹬蚌相争,漁翁得利!
??做個簡單的假設,如果把朱元璋放在李自成時期,即使不能滅掉女真統一全國,但至少可以保住半壁江山慢慢徐圖發展一步步壯大!看過一些電視劇的人可能都知道,清朝功打進北京之前,本來遼東甯遠還有吳三桂鎮守,可惜這個李自成手下劉宗敏不争氣,不但殺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還一度霸占了人家吳三桂的愛妻陳圓圓,最後導緻沖冠一怒為紅顔。吳三桂直接放棄甯遠城,放八旗鐵騎進來,和李自成大順軍在山海關外決戰,在關甯鐵騎和八旗鐵騎的雙雙打壓下,最後李自成的大順軍被打的铩羽而歸,本人最後不久也戰死沙場!
我們都曆史讀到這一段,一般都很氣憤,曆史曾經都給過李自成和朱元璋的機會,人家朱元璋最後能成功靠的還是自己,李自成有那麼多人最後還是打不過滿清,朱元璋面對的蒙古鐵騎同樣很強大。但隻顧一時的貪圖享樂最後也隻能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