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不幫英明的扶蘇,而去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

如果不是因為趙高,李斯可能會竭盡全力去幫助扶蘇。但是在趙高的策反下,他改變了主義。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病得非常嚴重,就指令趙高寫好诏書給公子扶蘇:“把軍隊交給蒙恬,讓他趕緊到鹹陽參加葬禮,然後安葬。”書信都已封好,但還沒交給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不幫英明的扶蘇,而去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

诏書已經寫好,還沒有發出去,秦始皇就駕崩了。由于秦始皇死的時候又沒有立太子,于是趙高打起了主意。他先扣留诏書找到胡亥商議,想把皇位傳給胡亥,他與胡亥商量以後,胡亥認為沒有丞相李斯的同意事情很難成功。于是,趙高找到了李斯。将扣留诏書,立胡亥的事情告訴了李斯。趙高見到李斯,想拉攏他,告訴了李斯實情說:“皇帝賜給長子的诏書和符玺都在胡亥手裡,立誰為太子隻在于你我的一句話而已。你看這事該怎麼辦?”李斯聽了趙高的華,開始是推辭的,不願意這麼做,于是說:“你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呢!這不是做為人臣所應當議論的事!”趙高是有備而來,且了解李斯這個人,說道:“您自己估計一下,和蒙恬相比,誰有本事?誰的功勞更高?誰更謀略深遠而不失誤?天下百姓更擁戴誰?與長子扶蘇的關系誰更好?”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不幫英明的扶蘇,而去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

其實李斯也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蒙恬,回答說:“在這五個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您為什麼這樣苛求于我呢?”接下來趙高的這一番話極具殺傷力,真的說到了李斯的心坎裡,可以說正中其下懷:“我進入秦宮,管事二十多年,還未曾見過被秦王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又可以傳給下一代的,結果都是以被殺告終。皇帝有二十多個兒子,這些都是您所知道的。長子扶蘇剛毅而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勵士人,即位之後一定要用蒙恬擔任丞相,很顯然,您最終也是不能懷揣通侯之印退職還鄉。”趙高停頓一會兒接着說:“胡亥慈悲仁愛,輕視錢财,聰明但不善言辭,竭盡禮節尊重賢士,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沒人能趕得上他,可以立為繼承人,您考慮一下再決定。”

李斯那麼聰明,為何不幫英明的扶蘇,而去幫纨绔子弟胡亥繼位?

其實,趙高的意思很明确了。如果李斯支援立胡亥為秦二世,李斯的爵位可以保持不變,他可以繼續做他的丞相,且還能将爵位傳給自己的子孫。如果,扶蘇即位,那麼李斯的地位将不保。且扶蘇一旦做了秦二世,就會把李斯換掉,而任用蒙恬做丞相。聽趙高這麼一說,李斯就改變了注意。如果,立胡亥自己可以官複原職,支援扶蘇自己地位不保。身在朝廷無非是想榮華富貴,既然擁立胡亥做皇帝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于是李斯改變了注意,與趙高謀劃篡改遺诏,立胡亥為秦二世。其實,李斯是個文人,而趙高是個弄權之人。李斯的确聰明,但是在趙高面前,他就是一個小白。李斯失敗就失敗在他太聰明,考慮得太多了,是以有句古話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