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舊社會害慘了百姓,也坑苦了那些想要革命的英勇義士,而譚嗣同作為維新派的人物,他想要變法圖強,勵精圖治,提倡學習西方資産階級的政治制度,而且還主張發展民族工商業,不僅如此,他還提出了廢科舉制度,但這些在慈禧的阻止下都沒能完成,他是以為變法犧牲了性命。

他是維新派中最激進者,他是“戊戌六君子”中最有名氣的人物,為了變法,他創作了第一部哲學著作《仁學》,此書也成為了維新派的第一部著作。譚嗣同雖然出身在宦官家中,但是他不甘心家族如此落寞,便主張變法和維新,而在光緒帝的上司下,開始實行變法。
譚嗣同輔佐光緒帝推行變法,他們要做的便是批判封建主義的舊思想和舊文化,傳播資産階級的新思想和新文化,提倡革除弊政,提倡平等和自由。但當時人們的思想依舊停留在舊時代,難以轉變,是以維新變法難以進行,加上慈禧太後是掌權人,她激烈的反對推翻封建主義專制,依舊要維護和儲存封建專制主義和封建倫常。
光緒和譚嗣同等人都有有一樣的思想,他們本以為可以實作遠大的抱負,沒曾想到被慈禧鑽了空子。就在光緒帝去天津閱兵之時,慈禧趁機發動兵變,廢黜了光緒帝的一切權力,将他囚禁在了中南海的瀛台,而與此同時,慈禧派人捉拿了維新派。譚嗣同為國英勇就義,臨刑前妻子哭訴無子嗣,他回答20字令人悲痛。
有的維新派趁機逃跑,有的則被抓住,而譚嗣同明明可以趁機離開的,但是他卻主動選擇留下,他想要用自己的鮮血喚醒那些無知的國人,正所謂:哪有變法不流血犧牲的,而他便是那流血的第一人。是以,一代英雄就被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斬殺了,譚嗣同的英勇就義,并沒有換來國人的清醒,但是他卻沒有白犧牲。
對于譚嗣同的離世,他的妻子李閏傷心欲絕,在他臨刑前,妻子李閏曾哭訴,兩人至今還沒有孩子啊!其實夫妻二人之前曾經有過一個兒子蘭生,但卻不幸夭折,之後兩人再也沒有子嗣。面對丈夫即将為國慷慨赴死,李閏雖能了解,但卻希望能有一個屬于他們的孩子。
可譚嗣同卻用20字回答妻子:在現在的國家,多生一個孩子,就是多生一個奴隸!這句話讓人不僅感覺到悲痛,更讓人忍不住流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出生在封建社會時期的譚嗣同,憑借自身努力卻不能改變現狀,也無力回天,他感覺到悲哀。與其讓孩子們做新一代的奴隸,倒不如不讓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這是他死前的想法,也是他對那些深睡在封建社會思想下的人們,一個深深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