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發現又一次推翻正史,這位每天幹40件壞事的昏君竟被誤解千年

《漢書》記載,漢廢帝劉賀“受玺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诏諸官署征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行昏亂,恐危社稷。”

27天的皇帝,是如何做了1127件壞事的

作為曆史上著名的昏君,劉賀,史稱漢廢帝,漢武帝劉徹之孫,他5歲就繼承了王位,後突然被扶上帝位,但在位僅僅27天就被廢黜,是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考古發現又一次推翻正史,這位每天幹40件壞事的昏君竟被誤解千年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劉賀是如何被扶上了帝位,又是如何會被廢除的。

在漢昭帝駕崩時并沒有子嗣,而他的親兄弟隻有一個廣陵王劉胥,但因行事不檢點,不能為正統,其子亦是不可能了。而漢武帝留下的孫子輩裡,太子劉據之子已淪為平民,就隻剩下了和昭帝血緣關系最近的劉賀了。

是以大将軍霍光便迅速将昌邑王劉賀請到皇位上,當時僅僅18歲的劉賀稀裡糊塗的做了皇帝。但想不到的是,在劉賀還沒坐習慣皇帝的寶座時,被貶到了南昌為海昏侯。

從帝王到小小的侯爺,落差不可謂不大,不僅如此,霍光還列出了劉賀為帝27天期間所犯下的1127條罪狀。也就是說,平均下來,劉賀每小時就要幹三四件壞事。是以,史書中才會把劉賀記載成一個昏庸的帝王。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劉賀墓葬出土,随葬品震驚衆人

西漢墓一般是按照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所設計的,而人死後的陪葬品則是墓主生前最喜愛的東西,是不會與自己讨厭的東西一同安葬的。

2011年三月,江西南窗發掘出了一座大型古墓,經考古學家幾番鑒定之後,确認了這座古墓為劉賀之墓。而墓内陪葬品的出土,颠覆了以往人們對于劉賀的看法。

考古發現又一次推翻正史,這位每天幹40件壞事的昏君竟被誤解千年

古墓中迄今出土了1萬餘件(套)文物,包括了青銅器、金銀器、玉器、陶瓷、竹簡、木牍等各類文物。這些珍貴文物一是形象再現了西漢時期貴族的奢華生活,二則是從這些文物中窺探到了劉賀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墓中出土了大量樂器,如編鐘、編磬、琴、瑟、排箫、笙等,以及許多棋盤,這些無疑表現了墓主興趣廣泛,更是劉賀喜歡音樂的重要佐證。

除此之外,在主椁室的西面,還收藏有一面繪有聖賢孔子像的屏風,以及大量竹簡、木牍。這不正說明了劉賀生前是一個很愛看書之人,且很是崇拜孔子,如此來看,劉賀的文化修養應該是不低的。

事實上,在史書當中也有隻言片語的記載了劉賀的生活場景。

《漢書》中記載:劉賀被廢後,他曾在家中接見郡守,當時他是“簪筆持牍趨谒”。意思就是說他頭上插着筆,手裡拿着簡牍,太守來時他起身快步向前作揖行禮。

從這個描寫中來看,應當是當時劉賀正在家裡看書,碰巧這個時候郡守來探望,他因要急忙去接待,是以就來不及收拾。而這樣的情況應該是劉賀的生活狀态,并非是一兩次的情況了。

考古發現又一次推翻正史,這位每天幹40件壞事的昏君竟被誤解千年

昏君形象不過是權力鬥争的一場戲

那麼由此來看,霍光給劉賀荒淫無度的評價,應當是有很大的水分存在。那麼問題來了,既是霍光将他一手扶上皇位的,又是出于怎樣的目的将其拉下帝座,還塑造了如此昏庸的形象的呢?

霍光乃西漢名将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兄弟,他為人十分謹慎,加上霍去病的關系,很是受漢武帝信賴,最後才能受遺诏輔政。早在漢昭帝統治期間,他便已經排除異己——桑弘羊、上官桀等人,總攬朝政。

霍光以為劉賀不過是一個無所事事的貴族罷了,隻是想讓他做一個傀儡皇帝,但是劉賀即位後,還是做了一些維護自己皇權的舉動,諸如提拔一批自己的親信到各部門中擔任要職。

此舉恰恰是觸動到了霍氏集團的利益,這自然是引起了霍光的警惕以及不滿。是以最後霍光才會以劉賀荒誕無道為由,聯合上官太後和群臣一同廢掉了劉賀。

是以,從根本上來說,劉賀被廢不過是權力鬥争的結果。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霍光的個人權勢基本就是主導。霍光先是與車騎将軍張安世私下密謀廢立之事,随後更是在未央宮召開群臣會議。

據史料記載,當霍光提出要廢皇帝之時,即便事出突然,沒人敢表态,但是這時霍光親信田延年站出來說:“今天的事情得當機立斷,誰不趕緊表态,我就把他給斬啰!”大臣們便紛紛叩頭,表示都聽從大将軍安排。

考古發現又一次推翻正史,這位每天幹40件壞事的昏君竟被誤解千年

從這裡來看,當時霍光手上就已經擁有了很大的權利,甚至是一手遮天。劉賀剛剛做上皇帝,終是年輕氣盛,不懂得韬光養晦,最終不僅狼狽下台,更被羅織了上千條罪名,還被誤解了上千年。

小結

曆史上有很多昏君,海昏侯劉賀始終被認為是其中之一,但這樣的認知是不完全的,考古的發現讓這個著名昏君的另一面展現在了後人眼前。可見評價古人,不能單單以史書中的記載為準,需要多方面考證才可。

參考資料:《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