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東北師大張向葵教授談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

聽東北師大張向葵教授談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

何為心理發展?張教授在講座中談到“是指個體從受孕到死亡的過程中,連續性與系統性的變化”,這裡面有兩個關鍵詞“連續性”和“系統性”告訴我們在生命發展過程中有一定的規律性,有一個連續遞進、循環發展的過程。

一、兒童心理發展

張教授在這堂課中所談到的一些觀點,我覺得與當下的教育急迫功利的教育形勢是有很大出入的,她說“一旦生理上有完成這個動作的準備,訓練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期訓練對結果并無多大作用”。

我對這句話是有深刻認識的,一直以來并不提倡讓學生接受與學齡段并不比對的事情,本該在玩耍的年紀過早地接受高強度的知識訓練,不僅對他們今後的成長毫無益處,反而加劇了他們對于學習的恐懼。

學習是個體通過情感、思想和行為産生了相對持久的變化,通常擷取書面知識、鞏固應試成績隻是狹義上的了解。在學習的理論模型中,我看到兒童的學習受到外部評價的影響,這可以激發他們的内在動力,産生深入學習的欲望與力量。

無限制的表揚與獎勵,對于學習本身并不會産生積極的效果。學習是個體獨有的任務,它是要遵循規則的,是存在一份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雖然我們也在倡導在家庭教育當中鼓勵陪伴、榜樣引導,但歸結于孩子内在的發展是需要他們自己去完成與升華的,我們作為家長不能替代他們去經曆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磨難與挫折。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人的認知發展要經曆四個階段:

0—3歲,為感覺運動階段。建立與家人良好的依戀關系,進而引申出對于這個世界的信任是在這個階段的工作重心,當然前提是家庭關系需要極強的穩定性。

3—7歲,為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會使用象征性符号思維,内部表征增多,喜歡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是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關鍵時期,要适當開發創造符合兒童成長規律的象征性遊戲,進而引導為創造性語言發展。

7—11歲,具體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的認知結構已經發生了重組和改善,思維具有一定的彈性,但仍然需要具體事務的支援,兒童還不能進行抽象邏輯思維,對于規則的遵守還比較刻闆。

11歲—成年,形式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并且能夠發展命題之間的關系,運用“假設——演繹”推理,具有了系統思維能力,對于他人的關注能夠察覺,同時對于規則也能夠靈活運用。

二、青少年心理發展

對于青少年的定義,張教授在講座中提到“國中生處于少年期,高中生處于青年初期”,簡而言之,青少年囊括了整個中學階段。

由于這個階段處在身心發育的第二高峰期,親子關系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因為學業問題造成的沖突與沖突,如果處理不好将直接增加後期的溝通與維護成本。不能片面杜絕青春期學習與交往的自由,我在張教授的視訊中找到了影響青少年煩惱的普遍原因。

一方面來源于兒童生理成熟對于心理的影響,随着第一特征逐漸成熟,第二特征也開始出現,兒童對于性知識的缺乏,導緻不能正确處理與異性交往的分寸,懵懂情愫得不到舒展,很容易引起性焦慮、恐懼,是導緻未成年人性犯罪攀升的主要内因。

另一方面來源于心理發展過程産生的沖突,比如說:想要獨立,卻在某些方面不得不依賴家庭;想要有自己的封閉空間,卻又需要家人的開放陪伴;想要樹立勇敢與高傲的形象,但基于家庭、性格形成的自卑、怯懦的内心又時刻受到影響;時而懷念童年時的無憂無慮,時而向往成年的自在獨立。

還有思維品質中原有的沖突繼續擴大。對于傳統觀念的思維活動有了自己的批判主張,又要在現實生活中依靠富有美好的設計。

要小心這個階段出現的自我幻想,個體行為意識的盲目崇拜與過度自信,是抑郁症開始的預兆。當現實與想象出現嚴重差距,對自我的否決與懷疑,成為精神世界備受折磨的主宰。兒童如何把握自由與平等、權利與地位之間的平衡點,是這個時期急需要我們巧妙介入、善加引導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