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听东北师大张向葵教授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听东北师大张向葵教授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何为心理发展?张教授在讲座中谈到“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与系统性的变化”,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连续性”和“系统性”告诉我们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一个连续递进、循环发展的过程。

一、儿童心理发展

张教授在这堂课中所谈到的一些观点,我觉得与当下的教育急迫功利的教育形势是有很大出入的,她说“一旦生理上有完成这个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期训练对结果并无多大作用”。

我对这句话是有深刻认识的,一直以来并不提倡让学生接受与学龄段并不匹配的事情,本该在玩耍的年纪过早地接受高强度的知识训练,不仅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毫无益处,反而加剧了他们对于学习的恐惧。

学习是个体通过情感、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相对持久的变化,通常获取书面知识、巩固应试成绩只是狭义上的理解。在学习的理论模型中,我看到儿童的学习受到外部评价的影响,这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产生深入学习的欲望与力量。

无限制的表扬与奖励,对于学习本身并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学习是个体独有的任务,它是要遵循规则的,是存在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虽然我们也在倡导在家庭教育当中鼓励陪伴、榜样引导,但归结于孩子内在的发展是需要他们自己去完成与升华的,我们作为家长不能替代他们去经历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磨难与挫折。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的认知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

0—3岁,为感知运动阶段。建立与家人良好的依恋关系,从而引申出对于这个世界的信任是在这个阶段的工作重心,当然前提是家庭关系需要极强的稳定性。

3—7岁,为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会使用象征性符号思维,内部表征增多,喜欢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时期,要适当开发创造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象征性游戏,从而引导为创造性语言发展。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但仍然需要具体事务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对于规则的遵守还比较刻板。

11岁—成年,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且能够发展命题之间的关系,运用“假设——演绎”推理,具有了系统思维能力,对于他人的关注能够察觉,同时对于规则也能够灵活运用。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

对于青少年的定义,张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初中生处于少年期,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简而言之,青少年囊括了整个中学阶段。

由于这个阶段处在身心发育的第二高峰期,亲子关系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因为学业问题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增加后期的沟通与维护成本。不能片面杜绝青春期学习与交往的自由,我在张教授的视频中找到了影响青少年烦恼的普遍原因。

一方面来源于儿童生理成熟对于心理的影响,随着第一特征逐渐成熟,第二特征也开始出现,儿童对于性知识的缺乏,导致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的分寸,懵懂情愫得不到舒展,很容易引起性焦虑、恐惧,是导致未成年人性犯罪攀升的主要内因。

另一方面来源于心理发展过程产生的矛盾,比如说:想要独立,却在某些方面不得不依赖家庭;想要有自己的封闭空间,却又需要家人的开放陪伴;想要树立勇敢与高傲的形象,但基于家庭、性格形成的自卑、怯懦的内心又时刻受到影响;时而怀念童年时的无忧无虑,时而向往成年的自在独立。

还有思维品质中原有的矛盾继续扩大。对于传统观念的思维活动有了自己的批判主张,又要在现实生活中依靠富有美好的设计。

要小心这个阶段出现的自我幻想,个体行为意识的盲目崇拜与过度自信,是抑郁症开始的预兆。当现实与想象出现严重差距,对自我的否决与怀疑,成为精神世界备受折磨的主宰。儿童如何把握自由与平等、权利与地位之间的平衡点,是这个时期急需要我们巧妙介入、善加引导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