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禅投降後向鄧艾進獻一物,才知諸葛亮耗盡了生命,也救不了蜀國

劉禅投降後向鄧艾進獻一物,才知諸葛亮耗盡了生命,也救不了蜀國

公元263年,魏國大将鄧艾偷渡陰平,并在綿竹擊潰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領的蜀國主力。在臣子谯周的撺掇下,劉禅在國家尚有實力的情況下,向鄧艾開城投降。為了讨好鄧艾,劉禅大開府庫,庫内尚存金銀各兩千斤,各種絲絹多達二十餘萬匹。

不僅如此,劉禅還命尚書郎李虎向鄧艾進獻一個特殊的物品——一本賬簿。在賬簿中,詳細記載了蜀漢亡國時的國家資料:

“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将士十萬二千,吏四萬。”

劉禅投降後向鄧艾進獻一物,才知諸葛亮耗盡了生命,也救不了蜀國

看了這個資料,無論是當時的鄧艾,還是後世的我們或許都能明白一個道理:即使諸葛亮有天縱之才,也不可能北伐成功,拯救蜀漢。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人口完全不夠啊!

然而蜀地的人口并非一開始就這麼少,而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而軍閥劉焉趁機割據益州,保全了蜀地的一方平安。

早在東漢時,蜀地便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之地。《續漢志·郡國志五》所載東漢永和五年(140年)戶籍人口顯示,益州僅在當時就有134萬人之多。而劉焉憑借蜀地的地利條件,避開了黃巾之亂和漢末軍閥混戰。可以說,益州是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和平樂土。是以,大量關中、關東人士避難于益州,而劉焉在其中揀選了數萬人,組成精銳的東州兵,成為劉氏父子起家的基礎。

劉禅投降後向鄧艾進獻一物,才知諸葛亮耗盡了生命,也救不了蜀國

是以,卧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高度評價益州:

“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

而鳳雛龐統同樣說:

“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于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劉焉死後,暗弱的劉璋掌權。是以益州成為劉備集團眼中的一塊大肥肉,而“橫跨荊益”早已成為劉備開拓天下的既定計劃。

劉禅投降後向鄧艾進獻一物,才知諸葛亮耗盡了生命,也救不了蜀國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受劉璋之邀,帶兵進入蜀地,幫助其抵禦北方張魯的進攻。劉備剛到益州,劉璋就充分顯示了益州強大的經濟實力:

“(劉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曜日,往就與會”。

不僅如此,劉璋還慷慨地贈送“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缯絮錦帛”給了劉備。然而劉璋的慷慨卻極大了激發了劉備的貪欲。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突然起兵,與劉璋火并。而劉璋無法抵擋劉備、諸葛亮,北、西兩方面的夾擊,最終宣告投降,成都無血開城,“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

劉禅投降後向鄧艾進獻一物,才知諸葛亮耗盡了生命,也救不了蜀國

雖然益州經曆了劉備和劉璋的内戰,但是由于劉璋的仁柔,使當地人口和财富并沒有受到過大的損害。是以,劉備決定論功行賞,好好地犒賞一下跟随自己颠沛流離多年的老兄弟:

“蜀中殷盛豐樂,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銀分賜将士,還其谷帛。”(《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三國志·蜀書·張飛傳》)

為了盡早與曹操北上争雄,劉備在益州确立了“先軍政治”的方針,将國内的一切都投入到戰争之中。然而由于劉備對将士的賞賜太多豐厚,導緻“軍用不足”。為了解除蜀地的經濟危機,劉備集團對益州士民進行了兩輪劫掠。

劉禅投降後向鄧艾進獻一物,才知諸葛亮耗盡了生命,也救不了蜀國

首先,劉備采納劉巴的計策,發行所謂“值百大錢”。當時蜀地流行的“蜀五铢”大約2.5克,而“值百大錢”僅重10克,而面值卻是蜀五铢的100倍。

較之蜀五铢,直百五铢貶值了近30倍!

值百大錢發行後,蜀中百姓的财富瞬間蒸發了96%,而劉備的府庫卻瞬間充盈了起來。

不久後,曹操平定益州的北方門戶——漢中。為了保障益州安全,劉備集團傾盡全力,與曹操争奪漢中。在漢中之戰期間,坐鎮後方的諸葛亮尚在猶豫,是否投入所有力量支援前線。但是其幕僚楊洪卻說:

“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劉禅投降後向鄧艾進獻一物,才知諸葛亮耗盡了生命,也救不了蜀國

是以,諸葛亮動員了整個蜀地的力量,最終幫助劉備将曹操勢力驅逐至漢中。然而曹操卻事先遷走了漢中8萬餘戶百姓,使劉備得起地,卻不得其民。蜀地在漢中之戰中的經濟損失,絲毫得不到彌補。

漢中之戰結束三年之後,也就是公元222年,劉備再次集中全益州之力,發動了讨伐吳國的戰役。但在此戰中,劉備被陸遜擊敗,收複荊州的計劃也成為了泡影。

劉禅投降後向鄧艾進獻一物,才知諸葛亮耗盡了生命,也救不了蜀國

劉備先用橫征暴斂集中的益州的财富,又在漢中之戰和東征之戰中耗盡了這些财富。可以說,劉備“先軍政策”的豪賭完全以失敗而告終。益州經濟幾乎完全崩潰,就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劉備臨終将蜀漢舉國托付給諸葛亮,實際也是無奈之舉。所謂的蜀漢,不過隻是個爛攤子、空架子,如果不給諸葛亮最大的權力,憑傻兒子阿鬥那點本事,恐怕早就丢了江山。

劉禅投降後向鄧艾進獻一物,才知諸葛亮耗盡了生命,也救不了蜀國

而諸葛亮也不負劉備所托,利用各種手段複興了益州經濟,留下了諸葛亮治蜀的佳話。其後,諸葛亮又全力北伐,打得曹魏閉門不出。

然而蜀漢與曹魏實力差距太大,根據學者估算,曹魏至少有1300萬人口,而蜀漢隻相當于其零頭。蜀漢能對曹魏保持攻勢,已經非常不易。諸葛亮死後,其繼任者沒有其治國理政的能力,

而姜維又不顧國力,九伐中原,進一步消耗了蜀漢的國力。而蜀漢的滅亡,也隻是時間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