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鞅變法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是否有見不得人的秘密?

在上演了一出“立木為信”的大戲之後,左庶長商鞅開始了兩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即所謂的商鞅變法。這兩次變法将秦國原有的舊制徹底打破,為秦國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後來的“六王畢,四海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第二次變法中卻有了這樣一條法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為禁。”換句話來說,禁止父子兄弟同宅而居。

可能很多人不禁會問:“為何商鞅會宣布這樣的規定?”

故本文就将從變法之前的社會背景着手,分析秦國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的主要原因,最後再加以總結和反思。

變法之前的社會背景

私鬥嚴重;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百姓并沒有分家,而是以一個個大宗族為機關而存在的。宗族之間常常為了争奪一定數量的土地、水等資源,常常大動幹戈,以至于民間私鬥的規模十分之大。

商鞅變法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是否有見不得人的秘密?

而此時周圍的六國在諸多方面都要強于秦國,若是秦國任由這些大宗族之間互相鬥争,難免會損失大量的對外戰力。另一方面,民間的私鬥成風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秦國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給秦國統治帶來了很大的隐患。

是以,秦國試圖尋求一種改變現狀的方法已經迫在眉睫。

人口增長和兵源問題;在虎狼環伺的境地之下,唯有多兵、強兵才能擁有立足之地。而商鞅更是自認為在軍事方面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是以商鞅的目标更是要成為天下霸主。為了達到這一宏偉目标,人口的增長以及兵源問題就必須解決。

商鞅變法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是否有見不得人的秘密?

然而在這種大宗族不分戶口的背景之下,國家的戶籍管理存在疏漏,使得宗族之内往往會有很多男丁逃避兵役。再者,父子兄弟不分戶口、同宅而居,對人口的增長也有很大阻礙。

是以,在人口增長以及兵源問題上,秦國也需要一種新法來滿足這種宏觀要求。

除此之外,由于秦國民間私鬥的嚴重,國家用于維護社會穩定的錢财總體量也十分巨大,這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制約着秦國的經濟。

是以,商鞅認為在節流的同時,還必須要通過開源的方式提高秦國的經濟實力。

是以說,從經濟角度來看,秦國也有着變法的需要。

商鞅變法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是否有見不得人的秘密?

商鞅畫像

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

首先,我們需要明确的是,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的做法乃是商鞅第一次變法中提出的“小家庭制度”的補充行動。換句話來說,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主要是力挺“小家庭制度”的推行。

下面就來談談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的幾個主要原因:

分而治之,加強社會統治。

正所謂“有道之君,務在弱民”,更何況是在這種宗族太大的社會背景之下。是以,弱民便成為了解決宗族太大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

這一點我們從《商君書》中“民弱國強,國強民弱”便可找到這種治國的思想理念。

是以推行“小家庭制度”,将大宗族分成許多戶,再禁止父子兄弟同住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弱化宗族力量,解決了民間宗族之間的私鬥問題,以至于有了“民勇于公戰,怯于私鬥”的社會現象。

另一方面,宗族的弱化,有效的消除了宗族與國家統治階級的對抗力量,這對于秦國統治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增加賦稅,提高秦國經濟實力。

商鞅變法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是否有見不得人的秘密?

戰國錢币

面對經濟問題,秦國在節流的同時也選擇了開源。宗族分家,使得一個龐大的團體分裂為衆多小家庭,而當時的賦稅是以戶為機關來征收的,如此一來,戶口數量的便大大增加,這也使得國家的收入有了巨大的飛躍。

舉個簡單的例子,A宗族3000人,B宗族4000千人,這兩個家族所交的稅收卻是一樣的。而在變法之後,則将這些宗族分裂開來,每戶“十五稅一”,B宗族中将多出1000人進行納稅。

在賦稅這一點上,秦國還明确規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也就是說凡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兒子,則這幾個兒子必須自立門戶,分财而居,違者将要承擔雙倍的賦役。

也正是如此,使得秦朝的經濟實力在短時期内得以大增,這為其後來滅掉六國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增加兵役,壯大秦國軍事力量。

商鞅變法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是否有見不得人的秘密?

這種“小家庭制度”不僅能夠使得秦國的經濟飛速增長,同時在兵源和人力上也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父子兄弟分開以後,使得每戶人家隻有一位成年男丁,這将原來大宗族背景之下的逃避兵役的漏洞幾乎完全填補上了,使得秦國的兵源得以補充,也使得秦國的軍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當然,另一方面也大大減小了對民間戶籍的管理難度,可謂是一舉兩得。

移風易俗,從戎狄文化中逐漸剝離出來,形成秦國獨立的文明。

商鞅變法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是否有見不得人的秘密?

《商君列傳》中有載:“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别。”

意思就是說,秦國雖然在與戎狄的戰争中取得勝利,但是其受到戎狄的影響,整個國家的風俗大體上沿襲了戎狄,父子兄弟不分開,男女老少全部居住在一起,而我如今改革,使得他們男女有别,分居而住。

要知道在變法之前,秦國在他國的眼中完全是一種“夷狄之國”的姿态,他們男女混居,根本沒有什麼倫理可言,名聲極差。

是以說推行“小家庭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宅而居,是倫理道德的一種飛躍式進步,也是秦國逐漸從戎狄文化中逐漸剝離出來的一種舉措,這對秦國形成自己獨立的文明做出了無比的貢獻,也為後世分家而居提供了沿襲作用。

商鞅變法為什麼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是否有見不得人的秘密?

商鞅變法

結語

縱觀商鞅變法前後,秦國在面對外部虎狼環伺、國内宗族威脅、經濟和軍事落後的情況下,通過商鞅變法使得秦國逐漸踏上霸主之位。

尤其是在變法中推行“小家庭制度”、“禁止父子兄弟同宅而居”不僅在經濟和軍事上為秦國提供了巨大幫助,同時也瓦解了國内大宗族勢力,解決了内部的不穩定因素,鞏固了國家的統治。

不僅如此,“禁止父子兄弟同宅而居”還将秦國文化從戎狄文化之中剝離出來,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文明,對倫理的發展具有着旅程碑式的意義,同時也給後世統治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明鏡是以照形,古事是以知今。創作不易,請多支援,若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斧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