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8月15日,東亞地區爆發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戰争,它就是土木堡之役。
此役,明朝50萬精銳部隊幾乎被瓦剌軍隊屠戮殆盡,這支軍隊的最高統帥明英宗朱祁鎮也被活捉。
說起來,自秦始皇稱帝以來,手握優勢兵力卻被生擒的,朱祁鎮絕對是獨一份。
雖然他的先祖朱元璋和朱棣發動的數次北征屠殺了無數的蒙古人,但他倒是不用擔心瓦剌人會拿他祭奠。
因為瓦剌人的首領也先正打算做一樁大買賣:将朱祁鎮扣做人質,一者可兵不血刃地拿下明朝諸關隘,二者可随時向明朝索要大量金銀财寶。
正統十四年八月十六日,也就是土木堡之戰的次日,也先便實行了他的計劃:挾持着朱祁鎮一路奔向了宣府、大同。

瓦剌騎兵
在騙城未果的情況下,也先向兩城索要了大量财物,然後便帶着明英宗傳回了草原。
但也先沒料到,當土木堡的敗訊傳回北京城,明朝的官員們便迅速擁立了一位新皇帝——景泰帝朱祁钰。
“奇貨”的失效,讓也先迅速做出反應。他于九月中旬召集部衆,打着為朱祁鎮讨回帝位的幌子再次發兵南下。
明朝估計到也先必會犯境,便提前儲存了數百萬石糧草,并調集了20多萬士卒守衛北京城。
經過一個多月的厮殺,瓦剌軍折損嚴重,不得不退回了草原。
也先回到蒙古老營時值11月16日,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時節。
還好,也先深知朱祁鎮對将來明蒙和談的重要性,最終沒有因為戰敗而遷怒朱祁鎮。
他先是将朱祁鎮安排到了大營旁邊的蘇武廟裡,随後又給了他最低的生活保障,“牛車一輛,馬一匹,以為移營之用。”
此外,也先還給朱祁鎮留了三個随從侍奉起居,一個是錦衣衛校尉袁彬,一個是通曉蒙古語的通事楊銘,另一個是負責打雜的衛沙狐狸。
《大明風華》劇照
漠北之冬冷徹骨髓,英宗君臣四人賴以禦寒的僅有一頂帳房,是以幾個人隻能擠在一起睡。
袁彬雖然比較喜歡開玩笑但為人比較細心,他擔心英宗晚上腳冷,便把英宗的雙腳放進自己的衣服裡。
可以想象,帳篷的空間如此狹小,君臣四人自然免不了“摩肩擦踵”。
一次,勞累一天的楊銘睡得很死,不慎将手壓在了英宗的胸口上。
英宗不忍心叫醒他,便一直等他自己将手移開。
第二天早晨,楊銘知道後吓得不輕,英宗卻開起了玩笑,把他比作東漢的嚴光,并許諾回朝之後封他做都指揮。
朱祁鎮劇照
在蘇武廟駐紮了将近40天後,時間已經來到了漢族的傳統節日春節。
回顧往昔的榮華和今日的落魄,朱祁鎮不僅怆然涕下。
為了寬慰他的思鄉之情,也先的弟弟伯顔帖木兒不僅經常請朱祁鎮到家中做客,還帶他遊曆塞外山水。
此外,也先等瓦剌貴族對朱祁鎮的态度也不錯,他們時常送來食物并設宴款待朱祁鎮君臣。
“每二日進羊一隻,七日進牛一隻,五日、七日、十日做筵席一次。逐日進牛乳、馬乳。”
“也先每宰馬設宴,先奉上酒,就自彈虎撥思兒喝曲,衆鞑子齊聲和之,得知院、賽罕王跪奉上酒。”
有意思的是,也先還曾打算将妹妹嫁給朱祁鎮,和他結成郎舅關系,但朱祁鎮卻委婉地拒絕了。
看着也先屢屢表現出的善意,朱祁鎮以為歸國有望,可是等了許久他沒聽到明蒙談判有什麼實質性的結果,朱祁鎮不免沮喪了起來。
這時,又是他的老朋友伯顔帖木兒過來寬慰了他,告訴他耐心等待,自有回歸之日。
的确,因為明蒙之間的長期對峙,使脆弱的草原經濟越加草上加霜。
要知道,蒙古草原所需要的物資基本仰仗和内地互市,是以也先也想盡快實作和平。
同時,明朝文武百官也頻繁上表景泰帝,希望朝廷能遣使迎回朱祁鎮。
但朱祁钰懷揣南宋高宗趙構一樣的想法,唯恐朱祁鎮回來奪了他的皇位。
最後還是于謙點破了景泰帝的心事,告訴他,“天位已定,甯複有他。”
北京保衛戰的第一功臣發話了,朱祁钰不好再推脫,遂正式派遣使者前往瓦剌表明了态度。
1450年8月,雙方達成協定,瓦剌放回了被囚禁13個月的英宗皇帝朱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