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遼國,給大家的第一印象這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王朝,可大家知不知道自遼以前甚至終遼之後的少數民族。如果要入主中原都會選擇在中原建立帝國,比如說後面蒙古人興起的元朝便是如此,1206年鐵木真曾經建立蒙古汗國,雖然國家的規模已經初步形成,但那時候統治者是稱大汗。直到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的時候1271年建立大元帝國,那時候的他自稱皇帝,即帝位,掌控了大半個中國。可即使元朝疆域再怎麼遼闊,再怎麼偉大,他也還是沒有打破胡擄五百年運的傳說,而遼國作為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從太祖建國一直到最後一位皇帝,享國210年。

??契丹人建立的遼朝為現如今的中國做過很大貢獻,其中最偉大的一個政治制度如今還在運用,就是一國兩制的政治方針。這套制度其實早在一千多年的遼朝就被運用,而且用的很好,從遼朝第一個皇帝到最後一個皇帝一共210年九個皇帝,政局算得上很穩定。同時期的五代就不怎麼樣,53年5個王朝一共十四位皇帝,那才是真正的亂世。而這個一國兩制的戰略方針并不是耶律阿保機想出來的,是後面從幽州來的,一個著名謀士叫韓延徽,說起此人,那可謂是大大的有名。懂遼史的人可能直到整個契丹民族當時就兩個姓氏,一個是耶律皇族,另外一個是蕭後族。如果發現其他姓氏那不是契丹人,像這個姓韓的一看就知道是漢人。
??在契丹人的曆史上有兩個姓韓的人對遼朝的推動居功至偉,一個是韓延徽,另外一個就是韓知古,而這個韓知古有一個後代叫韓德讓的大家想必都知道,有傳言說他和當時的蕭太後關系不一樣,曾經還一度受到當時遼聖宗皇帝的追捧,蕭太後告訴他要敬他如父。這支後代可以說終遼一代享受榮華富貴伴其一生。
??當然因為時代在不斷發展,經過遼朝中後期的衰弱統治,逐漸由盛轉衰,到了後面遼國都城被金所滅之後,很多文物文化都随着戰亂而消失。最可惜的是雖然當時契丹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文字,可由于契丹禁令甚嚴,以至于當時的宋朝截獲了契丹文字,也看不懂。我們後代史學家要破獲契丹文的工作難上加難,還要靠另外一面的漢文進而協助破獲契丹文字,不過這是艱巨的任務,那就交給後代史學家去做吧!
一國兩制的主要方針,設立南北兩官制,契丹人做契丹人自己的官,比如說遊牧放羊之事是常态,繼續做這樣的事情。漢人也有漢人自己的官,丞相什麼的都是按照中原制度來,而且在住的地方為了防止漢人逃亡,特地把一群地方來的人弄到一個城裡面去,而名字還以他們家鄉的名字命名,這樣就很好避免了漢人逃亡的事件。
終遼一代,和西夏,金等帝國對比,在小編看來總體而言還是比他們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