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火燒博望坡”到底是諸葛亮的功勞嗎?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出山伊始,即逢夏侯惇引十萬曹兵,氣勢洶洶奔新野殺來,聲言一陣擒劉備,活捉諸葛。劉備聞報,将劍印付與孔明,命衆将皆聽諸葛亮号令。于是,諸葛亮将關羽、張飛、趙雲、劉備諸人一一派出城外,各個吩咐如此如此。

“火燒博望坡”到底是諸葛亮的功勞嗎?

由于三往隆中,才請得諸葛亮出山,此後劉備與諸葛亮請好日密,自然冷落了關、張二弟,早就引起關羽、張飛二人對諸葛亮的不滿。現在大敵目前,眼看着一個年輕人發号施令,指東揮西,關羽忍不住問:“我等皆出迎敵,未審軍師卻作何事?”孔明曰:“我隻坐守縣城。”張飛大笑曰:“我們都去厮殺,你卻在家裡坐地,好自在!”張飛等人十分氣憤,要看看這個諸葛亮到底有多大學事。諸葛亮在城裡也沒閑着,督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使劉備亦疑惑不定。讀者自然也拭目以待。

結果,諸葛亮略施小計,在博望坡用火攻敗曹軍,終令關、張等人折服。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書中還有贊諸葛亮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火燒博望坡”到底是諸葛亮的功勞嗎?

然而,曆史上火燒博望坡這場戰鬥進行之時,諸葛亮尚在南陽躬耕,沒有出山。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後,劉表使劉備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惇、于禁、李典等所領曹兵于博望。兩軍相持了很長時間。一日,劉備伏兵于路旁,自燒屯營僞遁。夏侯惇不知有詐,率兵追之,為伏兵所破。原來火燒博望坡之戰乃劉備親自指揮,功在劉備,與諸葛亮毫無關系。

《三國志·李典傳》亦記載了博望坡之戰。說:“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裡,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

拒《先主傳》與《李典傳》的記載來看,劉備雖此戰獲勝,但曹兵損失并不多。而且,《三國志》的《武帝紀》、《夏侯惇傳》、《于禁傳》及《資治通鑒》等均未記載這次戰鬥。說明博望坡之戰的規模并不算大。由于劉備與曹兵交戰勝績較少,是以火燒博望坡之戰才被《三國演義》大肆渲染。

“火燒博望坡”到底是諸葛亮的功勞嗎?

另外,據《三國志》,博望坡之火系劉備為引曹兵入伏,僞遁前自燒屯營而起,非如《三國演義》所言先将曹兵引入伏内,後用火攻。

曆史上的劉備多給人以政治家的印象似少軍事才能,博望坡之戰表明他還是一個軍事家。而《三國演義》為表諸葛亮出手不凡,卻将此戰之功記于孔明名下,實為劉備不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