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來源于何處?什麼時候在中國開始風行?胡椒為什麼風行?胡椒到底有多麼貴。
胡椒來源于哪個國家。
胡椒一說源于印度西南部,一說緣于高棉和印度東北部。但主流觀點認為在古印度。胡椒在曆史中所起的作用,其實比我們的想象要大得多。作為香料的一種,它甚至被人認為是一個國家興衰的原因。這個國家就是人們熟知的古羅馬。同時,奠定西強東弱600年曆史的“地理大發現”也是緣于香料。
印度香料與古羅馬、古希臘發生關系,主要是因亞曆山大大帝。

馬其頓王國亞曆山大大帝(前356年—前323年)統一馬其頓、希臘後橫掃整個中東地區,建立龐大的亞曆山大帝國。亞曆山大死後帝國分崩離析,埃及總督托勒密一世建立了托勒密王朝。
因為,亞曆山大滅波斯,中東地區與印度接壤。由此,在公元前四世紀開始将香料從中東地區輸往希臘。其後,波斯帝國崛起,波斯與希臘發生“波希戰争”。雙方關系更加密切。
這時,古羅馬的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凱撒大帝的甥外孫,凱撒的繼承人)作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元首,也開通了亞歐貿易。
在與羅馬地交易中,印度的胡椒、長椒、甘松、廣香木等香料;我國的桂皮、生姜、姜黃等香料進入羅馬。然而,我國的香料普遍不如印度香料價格貴。例如最大量的生姜的價格僅是胡椒的三分之一。
香料的價格體系
在香料中,其價格是分四個等級的,即如下:
基礎香料如胡椒、生姜、蔗糖等,雖然也是奢侈品,但價格仍然可以接受。
價格更高的肉桂、白胡椒、長胡椒、良姜。
價格更貴的食用香料,主要來自摩鹿加群島的丁香、肉豆蔻;
價格最為昂貴的龍涎香、樟腦、麝香、番紅花。
比如樟腦的價格就幾乎是胡椒的3倍多,龍涎香5倍于胡椒、麝香則25倍于胡椒。
别看香料看似不是大宗貿易,但是這種長距離運輸,如果不帶奢侈品是很難獲利的。羅馬通過波斯商人在與亞洲的貿易中,香料貿易是主題之一。例如印度的香料占其貨物的6/21、阿拉伯半島香料占其貨物的5/6、索馬裡香料占其貨物的11/15。
又因為香料屬于奢侈品,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羅馬人的真金白銀就嘩嘩地流向印度和中國、波斯。為此,人們就稱呼羅馬人是“帶着黃金而來,載着胡椒而去”。
胡椒背後是香料,香料背後是奢侈品消費,奢侈品消費帶去陽剛氣丢失,古羅馬在享樂的自我中逐漸迷失自我
香料作為奢侈品,自然對人們的心理産生某種影響。其影響就在于為了奢侈品,人們開始瘋狂。為了奢侈品背後代表的“金錢”,人們敢于踐踏一切法律和道德。最終失去了為國之心、為家族之心,人人為了金錢而鬥得你死我活。
同時,随着奢侈品大行其道,人們更加自我、更加享樂、更加為了獸性而瘋狂。例如肚子、例如性、例如權力場争奪。由此,羅馬詩人佩爾西烏斯才會發出這麼一句話,讓人深省:棗椰子和香料使羅馬失去了陽剛之氣。
古羅馬就這樣在驕奢淫逸下變得脆弱不堪。
羅馬的瘋狂正應了希臘人所說“上帝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那樣,最終在“動物性”瘋狂下失陷了。其實,這一點也适用于我們漢獻帝時期,異族風情在中華大地風行,也是類似如此。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說的“三世紀危機”所告訴我們的那樣,是一
“三世紀危機”過後,古羅馬的帝國時期也走上了末端。
公元395年,在西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爾幹半島西部的西哥特人發動起義,首領阿拉裡克趁着401年,西羅馬軍隊抵抗汪達爾人進攻西歐的時機,侵入西羅馬帝國的大學營意大利。
408年,西哥特人圍攻羅馬城。西羅馬帝國的權臣們最終答應“以财富換和平”。這份協定中許諾西羅馬給阿拉裡克如下禮物用于雇傭西哥特人保護:5千磅(1磅約0.9斤,約4500斤)黃金、3千磅白銀、4千條絲綢短袍、3千件被染成鮮紅色的革制品、3千磅胡椒粉。
其實,按照西哥特人的生活習慣,絲綢、胡椒等都沒有太大的作用,它們主要用于西哥特人與其他勢力進行交換而已。西羅馬帝國花錢雇傭西哥特人并不保險。到了公元476年,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引狼入室”,被雇傭的日耳曼人廢黜了皇帝,西羅馬帝國就此覆滅。
結束語
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國家的衰落乃至衰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因為長期穩定、因為長期和平、因為長期做霸主、因為财富不斷增長,統治階層開始倦怠,他們開始注重物質享樂、開始注重色欲享樂、開始喜歡用權謀換取統治穩定。
“上梁不正下梁歪”下,從最高曾的皇室皇族到官員階層,再到老百姓。在這其中,國内的商人系統勢力逐漸擴大,開始侵襲所有層面、階層,整個國家、整個民族、整個時代都是如此。
胡椒被作為古羅馬失去陽剛氣的“替罪羊”,很顯然這是對胡椒很不公正的。但胡椒這種在那個時代屬于奢侈品的商品大行其道,背後的“精神失落”卻是“失去陽剛氣”的助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