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徽宗不接徽欽回宮,被百姓誤會實則無辜,原因何在?

北宋末年的曆史,說來說去都是離不開靖康之變。公元1125年,女真族大軍兵分兩路南下攻宋。一路過燕京,準備直攻都城汴京;另一路撲向太原。攻都城的虎狼之師一路勢如破竹,破燕京,渡黃河,浩浩蕩蕩。在敵軍将抵汴京之時,徽宗一看這氣勢甚猛,打是肯定打不過了,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所幸靈機一動,那就坑兒子吧!當即決定傳位給太子趙桓,就是後來的宋欽宗。欽宗即位的時候一定也是一臉無辜,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宋徽宗不接徽欽回宮,被百姓誤會實則無辜,原因何在?

公元1126年,金人直抵汴京城下,後宋使請求議和,在達成了割地賠款的條約之後才同意撤兵。可能是金人覺得宋人太過軟弱好欺負,又于同年八月發動了一場侵略戰争。這場戰役更為簡單,僅僅幾個月之後,汴京城破,欽宗親自前往議和,但這一舉動無異于羊入虎口,欽宗後來果然被金人給軟禁了。至此,北宋王朝也随之滅亡。

宋徽宗不接徽欽回宮,被百姓誤會實則無辜,原因何在?

經曆過兵險之苦遺留下來的趙氏宗親一路逃竄,這之後便有了著名的南宋小朝廷,建立者是趙構,徽宗的第九子,他辛辛苦苦儲存下了宋朝最後的根基。但是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南宋安逸穩定,國力得以快速發展,又有嶽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将,為何高宗後來不願北上迎回徽欽二帝呢?難道是怕自己皇位不保?筆者認為這點不是,因為高宗趙構當時儲存了宋朝最後的血脈,他被衆軍擁立,手下自然有衆多勢力集團支援,而徽欽二帝隻是亡國之後的傀儡皇帝而已,實力是不足以撼動高宗地位的。

宋徽宗不接徽欽回宮,被百姓誤會實則無辜,原因何在?

那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恐怕還要從政治方面來分析,徽欽二帝雖是被敵軍俘虜的亡國之君,但說到底他們才是正統。古代社會極其講究統序,我們要是站在高宗的角度考慮,他如果迎回徽欽二帝,那此時便會形成南宋擁有三個皇帝的局面,這勢必會引人議論。萬一這時再出現一個不明是非的老臣振臂一呼“支援徽宗!”那這時的南宋朝廷必定會出現大亂,當然,這也正好是北方金人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了。如此以來,中國曆史就很有可能會被改寫。

宋徽宗不接徽欽回宮,被百姓誤會實則無辜,原因何在?

是以為了杜絕這種情況,從大局考慮,趙構沒有北上迎回徽欽二帝是很明智的選擇,皇室宗親得以殘存,這也讓南宋人民和諧安定地生活了一百多年。畢竟這裡的人民都是逃難而來,曾飽受過戰争之苦,平靜和諧才是他們最想要的。高宗的這一選擇順應了民心,并為了宋朝的延續繁榮做出了相當了不起的貢獻,是以後世大多數人其實是誤會了他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