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靠賊給面子,兩次被劫,六個師兄弟戰死

如今我們感覺到時代飛速發展的一種現象就是快遞越來越快,在以前科技和基建不發達的時候,我們寄一封信可能近一點的需要兩三個星期,遠一點要等三四個月。

到了筆者長大以後,快遞的速度可謂是瘋狂提速,一般快遞都能在半個月之内送到。如今大部分的地區都能保證四天之内送到,這樣速度的飛升,都是時代快速發展的最好佐證。

在古代一般貨物需要送到外地,不僅需要有馬車和夥夫還要為了保證貨品雇傭當地镖局護送。這些镖師可以算是如今快遞員的原型之一。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靠賊給面子,兩次被劫,六個師兄弟戰死

在清末那個混亂的年代,镖師的生意可以說得有苦有甜。因為世道變亂,需要護送的商品逐漸變多,但是,火器的不斷普及也使得運镖的難度增加許多。

是以說,能夠在清末的镖師圈中混出名聲的,都是有拿手絕技的。例如被稱為镖師的李堯臣就講述了自己最真實的走镖生涯。

實力雄厚的會友镖局

李堯臣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來形容,他曾經教過武生泰鬥楊小樓猴拳,也指導過梅蘭芳的劍術,更是給慈禧表演過八仙慶壽劍,更将自己鑽研的一套刀法教授給二十九軍的大刀隊。不過在衆多的光環之下,李堯臣是一名靠走镖為生的镖師。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靠賊給面子,兩次被劫,六個師兄弟戰死

李堯臣在晚年回想自己一生,他是這樣說的:“我能夠活到現在,全是在刀光劍影中一點點拼出來的,更是我的師兄弟用他們的生命換的。”李堯臣這樣評價镖師這份職業的:這就是在刀尖上舔血的買賣,雖然旁人看我們威風凜凜,但是我們的收入卻十分可憐。

按照當時镖局的傳統,如果護送的是官府的饷銀,一萬兩的饷銀能拿到五十兩,但是到表示的手上每個月僅僅隻有四五兩銀子,镖頭能拿到七兩以上。就是這樣的工資待遇,在當時已經算是镖師圈中的高工資了。

不過雖然薪水不高,但是對于镖師的待遇卻十分好,不僅镖局管吃管住,而且夥食方面更是頓頓有肉,餐餐有酒。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靠賊給面子,兩次被劫,六個師兄弟戰死

其實這樣做也是能了解的,畢竟幹镖師這個行業,隻有将身體養好,才能夠應對各種意外情況。要不然遇到劫镖的,手無縛雞之力隻能乖乖束手就擒。

李堯臣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加入了京城最為有名的會友镖局,會友镖局不僅有一千多名刺殺格鬥娴熟的镖師,還有總教頭宋彩臣和師爺宋邁倫這兩名晚晴武林高手坐鎮,可謂在當時其他镖局中是鶴立雞群的存在。

護镖路上的兩大法寶

就是在這樣遍地都是能人的會友镖局裡,李堯臣逐漸學會了許多兵器的使用。除了常見的刀劍外,李堯臣還學會了“峨眉刺”、“三皇炮槌”等等兵器,在暗器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靠賊給面子,兩次被劫,六個師兄弟戰死

雖然一開始镖局時官府并不允許攜帶火器,但是随着世道越來越混亂,官府就預設镖局随身攜帶手铳來自衛。

雖然镖局攜帶的武器是護镖的重要法寶之一,但是,搶劫的土匪可不會估計這麼多。他們往往長槍土炮的招呼,這就讓镖局依托另一法寶來讓走镖順利,那即是——人情。镖局與山賊達成某種協定,兩方互相幫襯互相給個友善。

如果有山賊來到京城遊蕩,那麼都會讓镖局在旁邊保護着,因為官府負責抓賊的采訪局,一般在山賊進城以後就悄悄跟着,可是一看到山賊走進了镖局,采訪局的人就不敢抓了。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靠賊給面子,兩次被劫,六個師兄弟戰死

之是以采訪局的人如此害怕,因為會友镖局背後的老闆是李鴻章,這就讓官府的人對會友镖局無可奈何。

當會友镖局的人外出走镖遇到山賊時都會報出會友镖局的名号,山賊聽到後都會按照規矩将攔路的東西搬開,賣給镖局一個面子。不過萬事都有意外,李堯臣在走镖生涯中遇到過兩次驚險時刻,這兩次都有他的師兄弟喪命。

兩次驚險的護镖之行

第一次是會友镖局接到了官府的一筆生意,要求從保定送十萬兩官銀到天津去。因為事關重大,镖局就派了李堯臣在内的八名高手前去護镖。因為十萬兩官銀有四噸重,是以李堯臣他們就從碼頭上雇用了四條大船來運送。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靠賊給面子,兩次被劫,六個師兄弟戰死

四條大船剛剛走了幾十裡就有一群稅丁拿着武器前來搜查,本來李堯臣并沒有放在心上,可是當船靠岸以後,才發現這些稅丁都是一群江洋大盜假扮的。

本來李堯臣報出了自家門号,可是沒想到這群盜賊根本不管,無奈之下李堯臣他們隻能和盜賊交手,幾輪交戰下來李堯臣這邊損失了四名镖師,眼看對方人多勢衆,李堯臣就帶着其他镖師突圍向官府求救。

因為銀錠十分沉重,當支援的官兵到來的時候。盜賊才拿走了兩千兩白銀,但是也讓镖局損失了四名镖師。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靠賊給面子,兩次被劫,六個師兄弟戰死

這群江洋大盜最後的代價也是十分慘重的,會友镖局召集了一百多名武林高手将他們全部趕盡殺絕,不過這也讓镖局的人與綠林徹底結下了梁子。

在一次護镖途中,李堯臣在八達嶺遭到了當地盜匪的偷襲,這次護送的镖頭是李堯臣的師叔焦鵬林,一共有十多位镖師參與這次護镖。雖然十多名镖師武力高強,但是這群盜賊躲在叢林之中,通過自制的土槍在暗處進攻。

焦鵬林遇到偷襲也是十分冷靜,他将驢車圍起來躲避子彈,随後讓幾名镖師前往附近镖局請求解圍。不過在這場沖突之中,李堯臣的兩名師兄弟還是被盜賊擊中要害死亡。

清末镖王李堯臣回憶:走镖靠賊給面子,兩次被劫,六個師兄弟戰死

随着局勢的逐漸混亂,山賊的裝備也越來越強,不僅有了洋槍,甚至還弄來了機槍。加上火車輪船的普及,李堯臣也選擇了轉行變成了教授軍隊武功的教官。

小結:

當了教官的李堯臣也不甘寂寞,他和師叔焦鵬林在南京和天津與日本國術高手過招,兩人都完勝對方,大漲國人士氣。如今,國泰民安,刀尖上舔血的武林高手已經不複存在,可是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中國功夫也開始逐漸變了味道,這難道就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