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太後貼身保镖,梅蘭芳也仰仗他,發明一武器讓日本不敢拼刺刀

現在交通便利,能夠催生出快速壯大的快遞業,而在古代,車馬很慢,遇到動亂年代,社會治安不好,商人想要進行跨區域貿易,途中都會遇到很大的危險,是以和快遞業一樣,便有了镖局這一行當。曆史上關于镖局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來說說最後一個堪稱镖王的人,他給太後當過保镖,給梅蘭芳編排過國術,還有一發明打的日本人節節敗退。

他是太後貼身保镖,梅蘭芳也仰仗他,發明一武器讓日本不敢拼刺刀

這個人名叫李堯臣,出生在清末一個普通人家,因為當時社會動蕩,風氣不好,普通人家的父母都會讓自家自幼學習一本手藝,以便将來能夠養活自己。而李堯臣的家鄉不少人都選擇習武,他也便被父母送去了跟師父學習太祖拳。李堯臣是個刻苦的孩子,農閑時便去和師父練習,遇到農忙的時候便自己幹完活後,點着煤油燈學習,是以他的國術功底十分紮實。

等到李堯臣14歲的時,他便離家北上去了繁華的京城謀生。盡管練就了一身武藝,但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容易,李堯臣便先在荷包行做了學徒,至少可以解決吃住問題了。之後李堯臣經人介紹,去了當時京城經營時間最久,信譽最好、規模最大的會友镖局工作。

他是太後貼身保镖,梅蘭芳也仰仗他,發明一武器讓日本不敢拼刺刀

李堯臣成為一名職業镖師後,為了提高自己的武藝,他找到了會友镖局裡名氣響當當的镖師末彩臣拜師,在末彩臣的訓練下,李堯臣把十八般武藝都練了個遍,等到是出師後,便正式開始了走镖。

走镖生活非常辛苦,都是把刀放在腦袋上的工作,每次走镖,不僅要起早貪黑趕路,還要經受住日曬雨淋,為了防止臉裂口子,都不敢洗臉。關鍵是為了保證镖的安全,镖師們要精神緊繃,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到了晚上睡覺也不能睡得要死,盡管有人值夜,但稍有風吹草動也都要立馬起身檢視。

他是太後貼身保镖,梅蘭芳也仰仗他,發明一武器讓日本不敢拼刺刀

就是這樣艱辛地工作,李堯臣一做便做了27年有餘。期間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太後帶着皇帝逃跑了,而李堯臣便是負責太後安全的貼身保镖。等到這趟任務順利完成後,李堯臣成了京城赫赫有名的人物,甚至梅蘭芳的戲班子都要仰仗他來進行國術編排,日子有苦有樂,李堯臣也十分滿足。

但随着火車、郵電等行業的發展,镖局業顯然已經趕不上時代了,會友镖局不得不宣告解散。失業後李堯臣開始創業了,開了一家茶館,生意做得不錯,日子也還過得去,畢竟靠着自己一身的武藝,旁人誰也不敢輕易招惹他。

他是太後貼身保镖,梅蘭芳也仰仗他,發明一武器讓日本不敢拼刺刀

後來九一八事變後,二十九路軍副軍長佟麟閣找到了李堯臣,要讓他幫個忙。原來此前,在與日軍進行對抗時,實力相當的情況下,一到近身肉搏時我們總是占劣勢,不少士兵都吃了日本刺刀的虧。佟麟閣對李堯臣的武藝早有耳聞,便想讓這個老江湖來幫忙想想辦法,看看有沒有什麼武器能夠對付日本的刺刀。

就這樣,李堯臣成為了二十九路軍的國術指導,并且李堯臣經過思考後,将原本的大刀進行了改良,經過改良後即可以當刀劈,又可以當劍刺,再結合他編排的無極刀法,大大增強了改良後大刀的攻擊性。不久後在喜峰口戰役中,李堯臣改良的大刀顯示出了巨大的作用,在和日軍進行肉搏時,使得日軍刺刀無法近身靠近,日軍死傷數百名,并繳獲了十多門大炮。

他是太後貼身保镖,梅蘭芳也仰仗他,發明一武器讓日本不敢拼刺刀

後來,為了對付李堯臣的大刀,日軍也有了新發明,他們給日軍士兵制做了一個類似脖圈的東西,套在脖子上,但是這東西太重,跑動起來十分不友善,可想而知,在一次的戰役中,日軍仍舊被我們的大刀打得節節敗退,刺刀敗在了大刀面前,李堯臣也是以在部隊上名聲大噪,成為了令人尊敬的老一輩國術家。

而李堯臣晚年,不僅為國家培養一代又一代傑出的國術家,還曾捐獻了39件具有文物價值的古代兵器,就連重要上司人贈送的題詞、書畫等也全部捐出,直至1973年在京病逝,終年103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