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末镖王李尧臣回忆:走镖靠贼给面子,两次被劫,六个师兄弟战死

如今我们感觉到时代飞速发展的一种现象就是快递越来越快,在以前科技和基建不发达的时候,我们寄一封信可能近一点的需要两三个星期,远一点要等三四个月。

到了笔者长大以后,快递的速度可谓是疯狂提速,一般快递都能在半个月之内送到。如今大部分的地区都能保证四天之内送到,这样速度的飞升,都是时代快速发展的最好佐证。

在古代一般货物需要送到外地,不仅需要有马车和伙夫还要为了保证货品雇佣当地镖局护送。这些镖师可以算是如今快递员的原型之一。

清末镖王李尧臣回忆:走镖靠贼给面子,两次被劫,六个师兄弟战死

在清末那个混乱的年代,镖师的生意可以说得有苦有甜。因为世道变乱,需要护送的商品逐渐变多,但是,火器的不断普及也使得运镖的难度增加许多。

所以说,能够在清末的镖师圈中混出名声的,都是有拿手绝技的。例如被称为镖师的李尧臣就讲述了自己最真实的走镖生涯。

实力雄厚的会友镖局

李尧臣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他曾经教过武生泰斗杨小楼猴拳,也指导过梅兰芳的剑术,更是给慈禧表演过八仙庆寿剑,更将自己钻研的一套刀法教授给二十九军的大刀队。不过在众多的光环之下,李尧臣是一名靠走镖为生的镖师。

清末镖王李尧臣回忆:走镖靠贼给面子,两次被劫,六个师兄弟战死

李尧臣在晚年回想自己一生,他是这样说的:“我能够活到现在,全是在刀光剑影中一点点拼出来的,更是我的师兄弟用他们的生命换的。”李尧臣这样评价镖师这份职业的:这就是在刀尖上舔血的买卖,虽然旁人看我们威风凛凛,但是我们的收入却十分可怜。

按照当时镖局的传统,如果护送的是官府的饷银,一万两的饷银能拿到五十两,但是到表示的手上每个月仅仅只有四五两银子,镖头能拿到七两以上。就是这样的工资待遇,在当时已经算是镖师圈中的高工资了。

不过虽然薪水不高,但是对于镖师的待遇却十分好,不仅镖局管吃管住,而且伙食方面更是顿顿有肉,餐餐有酒。

清末镖王李尧臣回忆:走镖靠贼给面子,两次被劫,六个师兄弟战死

其实这样做也是能理解的,毕竟干镖师这个行业,只有将身体养好,才能够应对各种意外情况。要不然遇到劫镖的,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李尧臣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京城最为有名的会友镖局,会友镖局不仅有一千多名刺杀格斗娴熟的镖师,还有总教头宋彩臣和师爷宋迈伦这两名晚晴武林高手坐镇,可谓在当时其他镖局中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护镖路上的两大法宝

就是在这样遍地都是能人的会友镖局里,李尧臣逐渐学会了许多兵器的使用。除了常见的刀剑外,李尧臣还学会了“峨眉刺”、“三皇炮槌”等等兵器,在暗器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清末镖王李尧臣回忆:走镖靠贼给面子,两次被劫,六个师兄弟战死

虽然一开始镖局时官府并不允许携带火器,但是随着世道越来越混乱,官府就默认镖局随身携带手铳来自卫。

虽然镖局携带的武器是护镖的重要法宝之一,但是,抢劫的土匪可不会估计这么多。他们往往长枪土炮的招呼,这就让镖局依托另一法宝来让走镖顺利,那即是——人情。镖局与山贼达成某种协议,两方相互帮衬互相给个方便。

如果有山贼来到京城游荡,那么都会让镖局在旁边保护着,因为官府负责抓贼的采访局,一般在山贼进城以后就悄悄跟着,可是一看到山贼走进了镖局,采访局的人就不敢抓了。

清末镖王李尧臣回忆:走镖靠贼给面子,两次被劫,六个师兄弟战死

之所以采访局的人如此害怕,因为会友镖局背后的老板是李鸿章,这就让官府的人对会友镖局无可奈何。

当会友镖局的人外出走镖遇到山贼时都会报出会友镖局的名号,山贼听到后都会按照规矩将拦路的东西搬开,卖给镖局一个面子。不过万事都有意外,李尧臣在走镖生涯中遇到过两次惊险时刻,这两次都有他的师兄弟丧命。

两次惊险的护镖之行

第一次是会友镖局接到了官府的一笔生意,要求从保定送十万两官银到天津去。因为事关重大,镖局就派了李尧臣在内的八名高手前去护镖。因为十万两官银有四吨重,所以李尧臣他们就从码头上雇用了四条大船来运送。

清末镖王李尧臣回忆:走镖靠贼给面子,两次被劫,六个师兄弟战死

四条大船刚刚走了几十里就有一群税丁拿着武器前来搜查,本来李尧臣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当船靠岸以后,才发现这些税丁都是一群江洋大盗假扮的。

本来李尧臣报出了自家门号,可是没想到这群盗贼根本不管,无奈之下李尧臣他们只能和盗贼交手,几轮交战下来李尧臣这边损失了四名镖师,眼看对方人多势众,李尧臣就带着其他镖师突围向官府求救。

因为银锭十分沉重,当支援的官兵到来的时候。盗贼才拿走了两千两白银,但是也让镖局损失了四名镖师。

清末镖王李尧臣回忆:走镖靠贼给面子,两次被劫,六个师兄弟战死

这群江洋大盗最后的代价也是十分惨重的,会友镖局召集了一百多名武林高手将他们全部赶尽杀绝,不过这也让镖局的人与绿林彻底结下了梁子。

在一次护镖途中,李尧臣在八达岭遭到了当地盗匪的偷袭,这次护送的镖头是李尧臣的师叔焦鹏林,一共有十多位镖师参与这次护镖。虽然十多名镖师武力高强,但是这群盗贼躲在丛林之中,通过自制的土枪在暗处进攻。

焦鹏林遇到偷袭也是十分冷静,他将驴车围起来躲避子弹,随后让几名镖师前往附近镖局请求解围。不过在这场冲突之中,李尧臣的两名师兄弟还是被盗贼击中要害死亡。

清末镖王李尧臣回忆:走镖靠贼给面子,两次被劫,六个师兄弟战死

随着局势的逐渐混乱,山贼的装备也越来越强,不仅有了洋枪,甚至还弄来了机枪。加上火车轮船的普及,李尧臣也选择了转行变成了教授军队武功的教官。

小结:

当了教官的李尧臣也不甘寂寞,他和师叔焦鹏林在南京和天津与日本武术高手过招,两人都完胜对方,大涨国人士气。如今,国泰民安,刀尖上舔血的武林高手已经不复存在,可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中国功夫也开始逐渐变了味道,这难道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