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今昔的啟示

作者:美好百科雜談

地球剛剛形成的時候,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它的地質結構、地理外貌、周圍的大氣、它上面的動物和植物都是逐漸生成的。

今天的地球,内部分為三層:外層叫地殼,由各種固态的岩石組成;中間一層叫地幔,具有可塑性,能緩慢流動。最内一層叫地核。

地球今昔的啟示

地球剛形成時,它的主要成分是各種金屬氧化物、碳和碳酸鹽、矽酸鹽、金屬鐵、鎳、固态的水和氨等物質,輕重物質混雜在一起。開始時溫度很低,各種物質多呈固态,難以自由地上升或下沉,難以按輕重分出層次,因而也沒有地殼、地幔、地核之分。後來原始地球的内部溫度逐漸升高,熱能主要來自内部放射性元素衰變時釋放的能量,球體本身的重力收縮和隕石沖擊産生的熱能,使得地球内部物質的可塑性越來越大,比重較大的親鐵元素就緩慢地向地心下沉,形成以鐵、鎳為主的地核。比重較小的親石元素就漸漸上浮,形成地幔和地殼。原始地球經曆了50億年的緩慢演化,才逐漸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地球今昔的啟示

今天地球周圍的大氣圈主要由氮、氧組成。50億年前的原始大氣的成分主要是氫,其次是氮等氣體。後來,強烈的風把氫、氦氣體吹跑,消失到茫茫宇宙之中。當地球内部形成三個層次的時候,火山活動頻繁,内部物質不斷分解,大量的二氧化碳、氮、甲烷、水蒸汽、氨等沖出地面,成了新的大氣層,這是次生大氣。次生大氣中主要是濃密的二氧化碳,和今天金星的大氣圈差不多。後來地球上有了水,形成了原始海洋,在海洋中逐漸有了生命,出現了綠色植物。太陽的紫外線把水分解為氫和氧,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氧,使大氣中氧的成分增多,逐漸演化成了今天的大氣。

地球上原來并沒有水,當大氣演化到次生大氣時,大氣中的水蒸汽逐漸冷卻變成雨點,降落到地面形成江河湖泊,最後彙集于地面的大片低地,形成原始海洋。這就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

地球今昔的啟示

地球的表面現在有高山、平原、盆地、峽谷、河流和海洋,高低不平。這也不是生來如此,它是地殼長期不停地運動的結果,形成了一個“舊岩層不斷毀壞和新岩層不斷形成的系列”。世界上最高的喜馬拉雅山不過是3000萬年前海底褶皺上升的結果。“大陸漂移說”設想,3億年前地球上隻有一個原始大陸和一個原始海洋,到2億年前,這塊大陸四分五裂,漂移成現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今天,我們測到大陸還在漂移,歐洲和美洲每年以1-5厘米的速度在互相靠攏。

地球上原來并沒有生命,隻是到了30多億年以前才開始出現原始生物。以後分化為動物和植物,從低級發展到進階,從水中發展到陸上和空中,直到今天出現人類,并有100多萬種動物,30多萬種植物和十幾萬種微生物,組成今天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生物圈。

地球的今昔告訴我們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處于永恒的産生和消亡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