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再造,民族得存。”中華民族曆經坎坷,最終迎來了和平。而反觀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那便是一個真實的社會,那裡滿目瘡痍。
一個時代想要變革,一個國家想要重建立立,其中艱難險阻可想而知。而在其中,影響最大,受傷最大的便是普通老百姓,他們手無縛雞之力,國家動亂,可依舊還是需要讨日子過活。就算生活再百般困苦,但是百姓的生活還要繼續。
然而,有戰争就要有士兵,多少人因為戰争的原因,不說家破人亡,但也是一家人不能夠團聚。

百姓隻能焦急等待,希望有一天中國這個國家能夠重新開啟,而百姓也能夠從水深火熱的環境中解救出來,和自己的一家老小團團圓圓地生活在一起。
終于,在1949年,中國終于迎來了嶄新的一頁,中國人民再次看到了光明朝他們而來。但是,在這其中,中國人民前仆後繼,不知付出了多少最終才換來新中國的成立。
僅僅是中國的内部鬥争,共産黨與國民黨的戰争,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當時真實的曆史現狀卻有美國記者通過照片記錄了下來。在淮海戰役中,士兵看軍官吃肉,而女兵蹲地抽煙,記錄真實。
上陣的士兵
“生如夏花,逝如冬雪; 人生如此,何悔何怨。”
士兵一旦上了戰場就不應該退縮,因為他們不能當逃兵。一個士兵的使命就是保衛國家,就算是戰死沙場,那也是叫做死得其所。
詩中有言: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戰場從來都沒有情面可言,戰士最能夠做的,就是堅毅勇敢。曾經我們也知道過很多家喻戶曉,關于士兵的英偉事迹。
像黃繼光,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他不僅投身戰場,而且還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槍眼,雖然年僅21歲就壯烈犧牲,但是他的舉動激發了同行的士兵們,使得他們全殲守敵兩個營,這就是榜樣的作用,也是一個士兵對自己價值完全展現。
英雄應該怎麼去定義?其實,在不同的場合,英雄的定義也是不同。但是,我們能肯定的是,上陣殺敵,保家衛國的士兵就是英雄。
他們可以為了國家而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他們為了千千萬萬的人民,為了他們能夠有一個團圓的家庭,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為百姓而奮鬥。
這樣的士兵頭上從來都散發着英雄的光芒。就像在新中國成立前期,雖然中國已經取得了抗日戰争的勝利,但是内戰卻仍然繼續。
士兵深入前線,為能夠取得勝利而戰鬥,這便是上陣的士兵,不卑不亢,永遠站在戰場上,為了國家和人民而戰鬥下去。
淮海戰役的失敗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有戰争就會有死亡,有白骨如山。在中國這個遍體鱗傷的母親,結束了抗日戰争之後,又進入到了國家的内戰,國共兩黨的戰争。
淮海戰役又稱“徐蚌會戰”,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之一,戰争發生于1948年的11月6日,直到1949年的1月10日才結束,中間經過兩個多月的曆程,最終以國民黨失敗而告終。
而有人問,為什麼淮海戰役最終是國民黨失敗了,其實這需要很多因素進行考量。
就經濟方面來講,首先就是國民黨的經濟出了問題,整個國統區的經濟崩潰導緻了社會民心與軍隊的士氣全面萎靡,對打勝仗缺乏信心。
而反觀我黨所上司的解放區,共産黨通過一系列的政策來促使經濟富有活力,生活在這一片的百姓自然是生活有所改善。而且,一旦經濟崩潰了,那麼在軍事方面的勝利便也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在此之前,國民黨的軍隊已經見識到了中國解放軍的強大,雖然他們的武器不先進,但是卻抵不過整個解放軍部隊的整體配合。
不僅如此,在當時的淮海戰役中,上陣的士兵本來就因為整個經濟鍊條的崩潰,軍隊不能有所補給而不能專注在打仗這一件事情強。
曾經有美國記者真實地記錄了中國淮海戰役中國軍的面貌,有兩人士兵看着身邊的軍官大快朵頤地吃着肉,而自己隻能眼睜睜地看着,眼裡都噙着淚花。
國民黨在這一方面,對士兵确實是有所偏頗,如果國民黨能夠一視同仁,注重士兵,而不是造成兩極分化的效果。
戰争與和平
“戰争的目的必須是為了和平。”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在經曆着戰争的洗滌,而戰争不是目的,和平才是目的。中國共産黨希望通過短暫的戰争,擷取長久的和平。
确實,和平是不易的。尤其是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和平的年代,更應該珍惜和平,緬懷曆史。每個人都不想要生活在戰争之中,每天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他們想要的,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平安地過完一生。
其實,我們都要明白,戰争與和平從來都是相對的,也是暫時的。它們不會永遠保持着同一種狀态,或許有一天,戰争的日子迎來了和平,和平的國家被戰争侵擾。
曾經,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着相對穩定和平的大國,但是終于有一天,被列強侵擾,中國處在了戰争狀态,而中國人民也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
于是中國人民為了解放,誕生了中國共産黨,他們通過對帝國主義的反擊,對中國内戰的堅持不懈,終于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大國,中國又從戰争歸于和平。
我們從來都要明白,戰争充滿着暴力與鮮血,有着痛苦與磨難,而和平是溫馨的,人們擁有完整的家庭。我們要去守護和平就像說的:“上天賦予的生命,就是要為人類的繁榮和平和幸福而奉獻。”
小結:
“如果不經受一番痛苦,人就不知道自己的限度,就不了解自己。”人都是需要經過一番的打磨,才能夠成就自己,才能夠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我們要知道,自己心之所向是什麼,也要明白自己的一生應該走向那個路口。而無論我們選擇什麼,都要記得無怨無悔,也要一直走下去,從來沒有半路放棄的道理。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它的成立,就是依靠着幾代人的無限拼搏。而這些人,從來都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所向往的又是什麼,就像周總理,他從小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做到了自己所說的,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他費勁了自己的心思,但最終還是有所收獲。
而我們看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有着解放全中國的使命,他們為了這一目标而不斷努力,最終戰勝了國民黨的國軍。
而國軍雖然也是軍隊,但是士兵整體上已經呈現出懶散的狀态,就像女兵蹲在地下抽着煙,他們根本就沒有為戰死沙場做準備,依舊我行我素。
而國軍中的官員,也從來都不體會自己的下屬,生存在底下的士兵,他們依然大口吃肉,享受美食,卻沒有看到不遠處士兵眼裡的淚花。而就這樣的軍隊,怎麼能取得戰争的勝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