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狄仁傑死後,家人在他書房發現了一封密信,專家:密信不簡單

縱觀武周一朝,最令人“費解”的就是狄仁傑和武則天的關系,狄仁傑作為前朝舊臣,本應受到武則天猜忌,但武則天對其極為賞識,予以重任,并尊稱其為“國老”,據《武則天傳》所載: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痛哭道:“朝堂空矣”,并是以罷朝三日!

武則天和狄仁傑的“真實關系”

如果說狄仁傑是真心歸順武則天,那麼武則天對他如此器重倒也說的通,但狄仁傑作為前朝舊臣,一生秉持的信念都是“恢複李唐神器”,而且他從未遮掩自己的意圖,多次勸谏武則天将“神器歸還李唐”。

狄仁傑死後,家人在他書房發現了一封密信,專家:密信不簡單

更為“匪夷所思”的是,心狠手辣的武則天竟然沒有是以将其處死,反而聽了他的建議最終将李顯立為皇太子,就連最後發動“神龍政變”的張柬之都是狄仁傑當初兩度舉薦才得以“上位”的,可以說是狄仁傑留下的一顆“暗棋”!

縱觀狄仁傑一生,好像都在“算計”武則天,可武則天偏偏對其極為器重,二人之間的關系頗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直至狄仁傑逝世,家人在其書房發現的一封密信才算是揭開了二人的真實關系!

密信是武則天親筆手書,隻有寥寥八個字:“朝堂之事,與卿推心”

“推心”二字是為“點睛之筆”,說明二人的關系已經到了“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的地步,這可不像是一個皇帝能夠對大臣說出的話,二人不像君臣,更像是朋友,那麼狄仁傑是靠什麼獲得這份信任的呢?

關于這個問題,密信也做了解釋,是因為“朝堂之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狄仁傑的“履曆”!

狄仁傑死後,家人在他書房發現了一封密信,專家:密信不簡單

明經及第,辦案如神

狄仁傑字“懷英”,公元630年出生于并州,年輕時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授汴州判佐,從此邁入仕途。

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負責“查案審訊”,他辦案效率極高,大理寺多年來積壓的舊案被他在一年内“一掃而空”,無一件冤假錯案,涉案的一萬多人都對他的判決心服口服,民間因而留下狄仁傑“斷案如神”的傳說。

垂拱二年,狄仁傑被外放為甯州刺史,甯州地處現在的甘肅境内,舊時多涉及到民族事務,但狄仁傑在任期間能妥善處理民族關系,因而赢得各族人民的愛戴,當地人民甚至為他立碑勒石,頌其功德。

深受重用,恩寵冠絕武周一朝

盡管政績突出,但狄仁傑在李唐一朝并未受到重用,武則天素聞狄仁傑賢名,因而登基後便大力起用狄仁傑,據《狄仁傑傳》所載:武則天登基後第二年,狄仁傑就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并加授同鳳閣鸾台平章事,成為宰相,這可謂“一步登天”!

長壽元年,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狄仁傑被貶彭澤縣令,擔任縣令期間,朝中多有人請求誅殺狄仁傑,但每次都被武則天拒絕。

狄仁傑死後,家人在他書房發現了一封密信,專家:密信不簡單

通天元年,契丹首領孫萬榮起兵造反,武則天随即起用狄仁傑為魏州刺史,聽聞狄仁傑“出山”,孫萬榮竟不戰而退,武則天大喜,不僅大加賞賜,還将其調任幽州都督。

第二年,也就是神功元年,狄仁傑再度拜相,擔任鸾台侍郎、同鳳閣鸾台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在任期間為民謀利,仗義執言,深受武則天信任!

聖曆元年,突厥南下作亂,一路燒殺搶掠,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狄仁傑親率十萬大軍追擊突厥,一路深入漠北,突厥望風而逃,不敢露面!趕走突厥後,狄仁傑由行軍元帥改任安撫使,安撫受到戰亂的河北人民。

據《新唐書》所載:久視元年,狄仁傑進拜内史,随武則天巡視三陽宮,随駕之人不乏朝中重臣,但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一所,足以可見狄仁傑恩寵冠絕武周一朝,同年九月,狄仁傑因病逝世,終年七十一歲!

小結:

從狄仁傑的“履曆”不難看出,武則天之是以能對狄仁傑“推心置腹”,完全是因為狄仁傑政績突出,乃朝廷的肱骨之臣,換句話說,武則天離不開狄仁傑,據《新唐書》所載:狄仁傑逝世後,朝廷每有大事不能決斷,武則天都會無比懷念狄仁傑,歎道:“老天為什麼要這麼早奪走我的國老”!

狄仁傑死後,家人在他書房發現了一封密信,專家:密信不簡單

如此可見,狄仁傑是武則天的“左膀右臂”,是武周一朝不可或缺的人才!

此外,武則天不是不知道狄仁傑心系“李唐神器”,但狄仁傑光明磊落,毫無私心,所求的不過是武則天駕崩後将政權歸還于李氏子孫,并非要推翻武則天的統治,武則天并非昏庸無能之輩,怎麼可能會殘害肱骨之臣!

狄仁傑一生宦海浮沉,輔國安邦,“仰無愧于天,俯無愧于地,行無愧于人,止無愧于心”,正如蔺仁基稱贊狄仁傑:“狄公之賢,北鬥以南,一人而已”!無論才學品行,狄仁傑都不愧為“絕世名臣”!

參考資料:《武則天傳》《新唐書》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背景留言,立即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