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狄仁杰死后,家人在他书房发现了一封密信,专家:密信不简单

纵观武周一朝,最令人“费解”的就是狄仁杰和武则天的关系,狄仁杰作为前朝旧臣,本应受到武则天猜忌,但武则天对其极为赏识,予以重任,并尊称其为“国老”,据《武则天传》所载: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痛哭道:“朝堂空矣”,并因此罢朝三日!

武则天和狄仁杰的“真实关系”

如果说狄仁杰是真心归顺武则天,那么武则天对他如此器重倒也说的通,但狄仁杰作为前朝旧臣,一生秉持的信念都是“恢复李唐神器”,而且他从未遮掩自己的意图,多次劝谏武则天将“神器归还李唐”。

狄仁杰死后,家人在他书房发现了一封密信,专家:密信不简单

更为“匪夷所思”的是,心狠手辣的武则天竟然没有因此将其处死,反而听了他的建议最终将李显立为皇太子,就连最后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都是狄仁杰当初两度举荐才得以“上位”的,可以说是狄仁杰留下的一颗“暗棋”!

纵观狄仁杰一生,好像都在“算计”武则天,可武则天偏偏对其极为器重,二人之间的关系颇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直至狄仁杰逝世,家人在其书房发现的一封密信才算是揭开了二人的真实关系!

密信是武则天亲笔手书,只有寥寥八个字:“朝堂之事,与卿推心”

“推心”二字是为“点睛之笔”,说明二人的关系已经到了“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地步,这可不像是一个皇帝能够对大臣说出的话,二人不像君臣,更像是朋友,那么狄仁杰是靠什么获得这份信任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密信也做了解释,是因为“朝堂之事”,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狄仁杰的“履历”!

狄仁杰死后,家人在他书房发现了一封密信,专家:密信不简单

明经及第,办案如神

狄仁杰字“怀英”,公元630年出生于并州,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授汴州判佐,从此迈入仕途。

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负责“查案审讯”,他办案效率极高,大理寺多年来积压的旧案被他在一年内“一扫而空”,无一件冤假错案,涉案的一万多人都对他的判决心服口服,民间因而留下狄仁杰“断案如神”的传说。

垂拱二年,狄仁杰被外放为宁州刺史,宁州地处现在的甘肃境内,旧时多涉及到民族事务,但狄仁杰在任期间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因而赢得各族人民的爱戴,当地人民甚至为他立碑勒石,颂其功德。

深受重用,恩宠冠绝武周一朝

尽管政绩突出,但狄仁杰在李唐一朝并未受到重用,武则天素闻狄仁杰贤名,因而登基后便大力起用狄仁杰,据《狄仁杰传》所载:武则天登基后第二年,狄仁杰就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这可谓“一步登天”!

长寿元年,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狄仁杰被贬彭泽县令,担任县令期间,朝中多有人请求诛杀狄仁杰,但每次都被武则天拒绝。

狄仁杰死后,家人在他书房发现了一封密信,专家:密信不简单

通天元年,契丹首领孙万荣起兵造反,武则天随即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听闻狄仁杰“出山”,孙万荣竟不战而退,武则天大喜,不仅大加赏赐,还将其调任幽州都督。

第二年,也就是神功元年,狄仁杰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在任期间为民谋利,仗义执言,深受武则天信任!

圣历元年,突厥南下作乱,一路烧杀抢掠,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狄仁杰亲率十万大军追击突厥,一路深入漠北,突厥望风而逃,不敢露面!赶走突厥后,狄仁杰由行军元帅改任安抚使,安抚受到战乱的河北人民。

据《新唐书》所载:久视元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视三阳宫,随驾之人不乏朝中重臣,但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足以可见狄仁杰恩宠冠绝武周一朝,同年九月,狄仁杰因病逝世,终年七十一岁!

小结:

从狄仁杰的“履历”不难看出,武则天之所以能对狄仁杰“推心置腹”,完全是因为狄仁杰政绩突出,乃朝廷的肱骨之臣,换句话说,武则天离不开狄仁杰,据《新唐书》所载:狄仁杰逝世后,朝廷每有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都会无比怀念狄仁杰,叹道:“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狄仁杰死后,家人在他书房发现了一封密信,专家:密信不简单

如此可见,狄仁杰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是武周一朝不可或缺的人才!

此外,武则天不是不知道狄仁杰心系“李唐神器”,但狄仁杰光明磊落,毫无私心,所求的不过是武则天驾崩后将政权归还于李氏子孙,并非要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并非昏庸无能之辈,怎么可能会残害肱骨之臣!

狄仁杰一生宦海浮沉,辅国安邦,“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正如蔺仁基称赞狄仁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无论才学品行,狄仁杰都不愧为“绝世名臣”!

参考资料:《武则天传》《新唐书》

【转载仅供思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即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