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國家頭号新聞就是——山東王、大軍閥韓複被蔣介石槍斃了!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在開封召開進階軍事會議,韓複到開封後立即被捕,并于1月24日在“軍法會審”後,以“不聽指令,擅自撤退”為由被槍殺,時年47歲。
自從韓複榘主政山東後,誓要”變魯為齊”,他澄清吏治、禁煙、剿匪,并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範新鄉村,并号召山東農村大力學習模範鄉村,以提倡經濟保障。做了很多有益的事。
1938年,抗日戰争正在慘烈地進行着,大敵目前,蔣介石為什麼臨陣斬将呢?
其實,說來話長。
韓複榘祖籍湖北武昌府蒲圻縣,明永樂年間先祖徙河北霸州蒲疙瘩定居,清初再遷東台山村,到韓複榘輩已十八代。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農曆正月初五日,韓複榘出生在河北省霸州城東九公裡,中亭河畔三面環水的東台山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有六間平房,三十多畝耕地和自養畜及碾磨等。
韓複榘年幼時因家裡人口多,較為,但到了上學的年齡,讀了幾年書。宣統二年(1910年),韓複榘離家另謀生路,闖關東到遼陽。正值北洋第二十鎮在新民府招兵,韓複榘毅然參軍,吃上了軍糧,編在第四十協第八十标第三營當兵。上司馮玉祥見韓複外表斯文,還能寫得一手好字,頗為喜愛,就叫他當了司書生。從此,韓複榘在馮玉祥手下,逐級提升,與石友三、孫良誠、劉汝明、孫連仲等成為馮玉祥的得力戰将,被稱為“十三太保”。
韓複因有一定文化,不到半年就由正兵提升為營部司書生,并與馮建立了較好的感情。他參加了馮組織的反清組織“武學研究會”,并成為骨幹之一。辛亥革命後随馮參加灤州起義,失敗後還鄉。民國元年(1912年)再次投馮玉祥部。初任秘書,後任連長、營長、團長。
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韓複榘任國民軍一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11月,國民軍進攻天津,韓複榘率敢死隊首先攻入天津,并由此被升為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天津警備司令。天津離韓複榘的家鄉霸州很近,韓複榘也算得上是衣錦還鄉了。
民國十七年(1928年)底,韓複受命擔任河南省主席,但不久又被馮玉祥免去師長職務,韓複榘與恩人馮玉祥有了沖突,而且日益嚴重,并萌生投靠蔣介石之心。民國十八年(1929年)5月22日,韓複榘與石友三聯名發電,表示“維持和平,擁護中央”,接受了蔣介石任命的第三路軍總指揮。
民國十九年(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時,韓複榘任“讨逆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開赴山東, 韓複榘于9月在濟南任山東省主席,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對山東的統治。
在韓複投蔣後不到幾個月,韓複榘發現蔣介石原來承諾的财政支援幾乎是一紙空文,韓複很是不滿,就有了反蔣的預謀。韓複榘任山東省主席時,他又一再打擊蔣介石在山東的親信,試圖将蔣的勢力排出齊魯大地。1936年的西安事變,韓複榘通電支援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他和蔣介石兩人的沖突進一步加深。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韓複榘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日軍進攻山東時,韓複曾在德州曾抵抗日本的進攻,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軍進攻山東時,韓部損失較大,德州血戰,韓部三個師損失過半,加之蔣介石調走韓部所屬炮兵,軍事上的不利緻使韓複榘轉變态度,為了儲存實力,不戰而放棄濟南。韓複榘撤離前夕,下令焚毀省政府、進德會等,名曰“焦土抗戰”,實施堅壁清野。
當日軍推進到山東時,韓複面對日軍的咄咄逼近,加之臨戰之際,蔣介石不信任他,把許諾調給他的中央軍重炮旅調配給湯恩伯部,韓複為了給自己的嫡系部隊保留實力,幾乎是不戰而退,主動放棄了黃河泰山的天險,幾日之内便棄守了原本預計可守數周的黃河防線。
韓複榘離開濟南後,李宗仁電令其死守泰安。韓複回電:“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李接電,又是大怒,将韓電轉給蔣介石,指責韓複榘不聽指揮。另一方面,他同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秘密聯絡,企圖共同發動反蔣運動。韓複的這些行為使蔣介石下定了肅清他的決心。
于是就有了,老蔣決心殺韓複榘的這一幕。
韓複榘被殺後,撇下妻妾兒女一大群。怎麼辦?多虧了他的結發妻子高藝珍,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帶領家人度過了一道道難關。
人啊,有錢有權的時候,巴結逢迎的人很多,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如今韓複榘落得這步田地,周圍的人都避之不及。多虧他的夫人高藝珍,是一個堅強的人。
韓複的夫人高藝珍,1890年生,韓複榘被處決後,高藝珍帶領四子一女,颠沛流離,最後定居北平。1957年,67歲的高藝珍在北京病故。
妾紀甘青,原名徐水仙,河南源河一帶的名伶。
妾李玉卿,南章台名妓,江蘇籍人。
韓複的四個兒子,當時也就是十多歲的小孩子,前三個是高藝珍所生,第四子是“娛樂夫人”李玉卿所生。長子韓嗣燮,當時懂點事了,因父親被槍殺受到刺激,精神失常了,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後來病逝于精神病院;二子韓嗣燠幼年在山東就讀于私立教會中學,後曾在國立武漢大學就讀,解放後又考入軍政大學,并參加抗美援朝,複員後在蘭州電力技工學校教書;三子韓嗣烽随全家轉移到武漢,考入了當時已經搬到四川的國民黨中央軍校,解放後便在西安運輸公司工作;最小的兒子韓嗣煌考進清華大學,畢業後留學奧地利,後回國定居。高藝珍把餘生的精力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都算是學業有成。
這就是韓複榘被蔣介石處決後,四個兒子的最後歸宿。
文/傅華軒,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