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代壯歌 人民史詩

時代壯歌 人民史詩

——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上)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奮進号角。12月14日,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一百年來,黨上司文藝戰線不斷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給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5點希望。一是心系民族複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二是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三是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五是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

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河北省藝術家、作家心潮澎湃,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本報特邀請我省部分藝術家和作家代表,圍繞學習領會講話精神,将5點希望貫徹落實到文藝創作實踐中去,暢談各自學習體會和心得。文化周刊分上下兩篇刊發報道,本篇就如何心系民族複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如何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等問題展開,敬請關注。

心系民族複興偉業,

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

時代壯歌 人民史詩

祁海峰油畫作品《雄安暢想》

認識和反映新時代的精神氣質,描繪和展現新時代的萬千氣象,是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的時代責任。

此次文代會作代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提到“人民”和“時代”,這讓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主席祁海峰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第一時間創作表現白衣天使執甲逆行的美術作品《勠力同心》《衆志成城》;建黨一百周年主題山水畫《白洋澱暢想》被南湖革命紀念館收藏;表現雄安新區火熱建設場景的油畫《雄安暢想》,表現中華脊梁、民族精神的山水畫《太行回響》被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收藏……“支撐和激勵我進行創作的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我想通過作品表達出昂揚的時代主旋律。”祁海峰認為,身處時代洪流之中,藝術創作應成為一個時代的載體,藝術家應積極參與到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中去,用畫筆描繪革命曆史和時代群像。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新征程已順利開啟。祁海峰介紹,在這個載入曆史的重要時刻,省美協積極組織河北美術創作隊伍以大視野、大情懷,關注和抒寫時代的大主題,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巍巍太行山進行采風創作……記錄、表現人民奮鬥征程中永存曆史長河的高光瞬間,不僅曆練了美術創作的隊伍、提升了文藝工作者的自身修養,更在表現時代之美的過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擔當回應時代呼喚。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今後要不斷深入生活,把握曆史和現代生活的巨變,不斷描繪譜寫新時代的精神風貌,不斷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描寫時代之美,表現中華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祁海峰表示,筆墨當随時代。作為一名美術工作者,隻有把握了曆史程序和時代大勢,用心、用情、用功去記錄時代、表現時代、讴歌時代,作品才具有生命力,創作才彰顯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樹立大曆史觀、大時代觀,把握曆史程序和時代大勢,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對此,省文聯副主席、省影視家協會副主席郭靖宇感觸頗深。

在郭靖宇内心,一代代文藝工作者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創作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成為時代“最美的注腳”。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文藝的旋律始終激蕩在百年征途中,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

郭靖宇表示,勤勞質樸的中國人民靠自己的雙手、靠不懈的奮鬥努力改變着生活,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唯有滿懷敬意,傾心傾情傾力講好他們的故事,才能抒寫出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近期,我省的文藝工作者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成果、脫貧攻堅赢得的全面勝利、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如期實作等火熱實踐,創作推出了一系列彰顯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

時代壯歌 人民史詩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劇照

主題越是重大,意味着其背後可供挖掘的内容越豐厚,作品紮根生長的土壤越肥沃。創作者隻有寫熟悉的生活,才能找到情感的共鳴。截至目前,郭靖宇領銜創作的電視劇《最美的青春》《最美的鄉村》在央視熱播。“第三部《最美的諾言》将聚焦雄安新區建設這一更具時代特色、澎湃着熱情的曆史事件,書寫雄安新區的奉獻者、建設者、創業者,讴歌偉大時代。把這個改革創新的火熱實踐變成具象化的藝術作品将是我和我的創作團隊的新使命!”郭靖宇表示,這個題材很大,他和該劇主創——省作協副主席、承德市文聯黨組書記楊勇一定會珍惜創作機會,抓住黨和國家關心文藝的大好機遇,踏踏實實地紮根生活;把心、情、思沉到雄安新區的建設者,也就是人民之中;拼盡全力地投入,把任務完成好,拍出一部立得住、經得起推敲、經得住曆史考驗的作品,為時代立傳。

“要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鬥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我省文學藝術工作者倍感振奮。

以文學初心為燈,向時代深處書寫。

我省廣大作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對時代的感覺、祖國的禮贊、人民的熱愛全部裝進作品,傾情書寫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一百周年、抗擊新冠疫情等時代主題,或以真實筆觸記錄新時代中國的嶄新氣象,或從細微處探尋時代發展中的步履,《太行沃土》《金銀灘》《特别支部》《守護生命》等一部部文學作品猶如一支支畫筆,在細緻鋪陳中傳遞出時代奮進的铿锵足音。

“作家要充分認識新時代文學的重大意義,真正地感覺新時代,用内心去觸摸新時代的脈搏和節奏,寫出新時代的主基調,寫出新時代的溫度,讓文學與新時代的呼吸同步,與新時代的脈搏合奏。”省作協副主席、小說家劉建東認為,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學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深刻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要真正地了解這個時代、認識這個時代,在現實中尋找自己的創作靈感,找到自己的創作方式。把時代的真實面孔與自己文學的面孔緊密結合在一起。

劉建東認為,文學不是僵化的藝術,隻有不斷地随着時代的進步而豐富,而提高,才能永葆青春,永葆活力,才能真正展現出文學存在的價值。我們要不斷增強對文學規律的思考,在文學與時代之間架起互聯互通的藝術橋梁。作家要提高在新的領域、新的時代空間的思考能力、辨識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走出個人的内心體驗和經驗,把個人獨特的體驗融入到更廣闊的人民的共同經驗中,找尋時代精神之源,書寫時代精神譜系。

堅守人民立場,

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時代壯歌 人民史詩

民族歌劇《雁翎隊》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人民創作、為人民立言,是我們的根本立場。堅守人民立場,着力書寫這個新時代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應當成為目前文藝工作者的新使命。

近年來,河北文學藝術界把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作為必修課,堅持深進去、紮下來,從生産生活實踐中挖掘最鮮活的素材、掌握第一手的資料,為人民群衆獻上熱氣騰騰的文化大餐。省文聯連續多年開展的省文藝志願服務基層“百千萬”工程,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評選為“最佳志願服務項目”;省音協組織“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河北省音協“金鐘之星”惠民演出,開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歌曲征集活動,參與創排大型交響組歌《充滿希望的河北》、民族歌劇《雁翎隊》;省作協組織開展紅色文學輕騎兵河北行、送文學下基層專題采風創作等一系列活動。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意願更為強烈,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已成為行動自覺。

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新時代的文藝創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注人民所思所想所盼,為人民代言、為時代代言,才能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精品,才可能為後世傳頌。”省音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郭玉紅表示,社會主義文藝本質上就是人民的文藝。追本溯源,文藝作品來自廣大人民群衆的生産生活實踐。是以,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文學藝術的成長離不開人民的滋養”是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的客觀規律,也是所有文藝精品能夠永久傳承、經得住曆史檢驗的根本經驗。

正如著名作家路遙所說:“人民是我們的母親,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我們栖息于它的枝頭就會情不自禁地為此而歌唱。”我省作家藝術家都深有同感,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在人民鮮活的生活中汲取題材、情節、語言、詩情和畫意,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讓文藝的芳華為人民永久綻放。

郭玉紅表示,今後省音協要緊密聯系河北實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于人民的期盼,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更好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三件大事,守正創新,積極作為,加大精品創作的力度,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音樂作品,奉獻給廣大人民群衆。用最美的歌聲回報人民,以好歌感染人、鼓舞人,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用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

“人民是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不能用虛構的形象虛構人民,不能用調侃的态度調侃人民,更不能用醜化的筆觸醜化人民。廣大文藝工作者隻有深入人民群衆、了解人民的辛勤勞動、感覺人民的喜怒哀樂,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才能把握時代脈動,才能領悟人民心聲,才能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總書記的深情寄語,展現着黨和國家對文藝戰線、文藝工作者的重視、愛護和期望。

現場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省作協副主席、河北師範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郭寶亮内心激情澎湃。“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這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正是毛澤東文藝思想在新時代的繼承和發展。”郭寶亮說,總書記提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這句話抓住了當下文學創作的根本。大家都知道文學創作要表現生活,但生活是什麼呢?在這一問題上許多人的認識是模糊的。一個時期以來,許多人寫的的确是自己的生活,但卻不是人民的生活。自己的生活隻有與人民的生活融為一體,才是符合曆史本質真實的生活。“人民的生活是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不能用虛構的形象虛構人民,不能用調侃的态度調侃人民,更不能用醜化的筆觸醜化人民。”這就是說,文藝的人民立場,就是要求作家必須把“小我”與“大我”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寫出無愧于人民和時代的偉大作品。

時代壯歌 人民史詩

大型交響組歌《充滿希望的河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有追求、有本領的文藝工作者要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不斷發掘更多代表時代精神的新現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創造,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美學風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藝術形象,為時代留下令人難忘的藝術經典。對此,我省作家楊輝素認識深刻。河北文學有着優良的現實主義傳統,在這方面老一輩作家為我們樹立了好的榜樣,梁斌《紅旗譜》中的革命農民英雄典型朱老忠、徐光耀《小兵張嘎》中的抗日小英雄“張嘎子”、管桦《小英雄雨來》中的雨來、孫犁《荷花澱》中的水生嫂等,為中國當代文學史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這些老一輩作家傾心塑造的經典藝術形象,潛移默化地引導着楊輝素的文學創作路徑。

楊輝素認為,文學創作必須真實地描寫生活、反映生活,無論采用哪一種藝術手法,其基礎仍然是真實。現代生活的五彩缤紛、千變萬化,需要作者加以梳理分析,并在分析研究中去把握、刻畫。在當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中,湧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先進典型,他們的故事折射着這個時代發展程序的點滴變化。作為報告文學作家,應當俯下身,到人民中去,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故事線索、創作素材,不斷發掘更多代表時代精神的新現象新人物,講好河北故事、中國故事,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藝術形象,創作更多優秀作品。

文藝要為人民大衆服務。文藝的作用,不僅要讓人們歡樂,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文藝的形式,讓人們在喜怒哀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改變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們的思想素質。這就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發揚中國文藝追求向上向善的優良傳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展現在文藝創作之中”。

“文藝的核心是人,文藝作品來源于人,也服務于人。文藝工作者應該把向上向善的優良傳統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在文藝創作中,才能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戲劇“二度梅”得主許荷英表示,“時代楷模”充分展現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充分展現中華傳統美德,是具有很強先進性、代表性、時代性和典型性的先進人物。用文藝作品展示“時代楷模”的形象,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在河北梆子《李保國》中飾演李保國妻子郭素萍的許荷英,深切領悟着“大山教授”的堅守精神和愛國情懷。她認為,能夠凝聚人心的作品才有時代價值,時代所呼喚、人民所崇尚的文藝精神,就蘊含在改革開放的偉大社會變革與實作民族複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之中。這樣凝聚人心的作品,才能夠受到人民群衆的喜愛,也才有時代價值。 (河北日報記者 曹铮 肖煜 韓莉)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