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于來華留學生講中國故事的傳播内容研究

[摘要]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對外傳播的重要命題,關系到中國國家形象和國際話語體系的建構。來華留學生作為中國故事的重要講述者,能夠從他者角度有效地進行跨文化傳播,在國際社會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講好中國故事是一門選擇中國事實的藝術,要立足事實、展現價值,更要實作從“用事實說話”到“講好中國故事”的更新。中國故事植根于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中,可講的素材豐富多樣、包羅萬象。要滿足國際閱聽人的共同興趣,就要選擇有故事價值的内容,故事價值包括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代表性、互動性五大特質。同時,還要注重故事的跨文化傳播價值等,實作更好的傳播效果。在來華留學生講中國故事的過程中,來華教育工作者要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多措并舉,助力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實作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建構良好的國家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關鍵詞] 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來華留學生;中國故事;傳播内容

全球化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是文化傳播工作的新任務,更是塑造國家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新挑戰。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說服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社會化媒介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建構好國家形象,是跨文化傳播的重要命題。

人是傳播關系的總和,作為跨文化傳播者,他者是主體建構自我意義的必備要素,他者講述的中國故事更易于被了解和接受。來華留學生在講中國故事的文化傳播過程中有巨大優勢。如何幫助留學生挖掘有意義的中國故事,如何引導留學生成為好故事的優秀講述者,是來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基于來華留學生講中國故事的傳播内容研究

講中國故事流程圖

一、講好中國故事是一門選擇中國事實的藝術

講述中國故事是一個跨文化傳播的過程,應當真實、客觀、全面地展示當今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風貌,展現悠久的古國曆史和燦爛的現代文明。

(一)内容真實,尊重事實

當今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西方幾大主流媒體幾乎左右了世界的輿論風向,中國良好國家形象的建構面臨極大挑戰。數字化時代,随着技術的不斷革新,大衆傳播的主體早已發生了變化,全民媒介時代已經到來。要建構豐富、多元、立體的中國國家形象,就要尊重中國發展現實,真實地講述中國故事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首要條件。

第一,中國故事的本源乃是事實,沒有事實,就無以發生傳播行為。真實的故事才能說服人,才能從心底打動人。背離事實,甚至捏造事實,就脫離了講故事的最基本要求,無法成為好故事的素材,更不能讓留學生作為傳播内容傳遞出去。

第二,傳播主體、傳播管道多元化拓展,對傳播内容的真實性要求更為嚴格。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不再隻有專業的媒體部門,并非僅限于大衆傳播中的“意見領袖”,而是真切地落到了每個人身上。傳統的大衆傳播是大規模的媒介組織向大範圍的閱聽人傳遞大批量資訊的過程,而今,每一個來華留學生都能拿起話筒講故事,他們講的每一個故事都有機會被所有人看到和聽到。是以,隻有真實的傳播内容才能經得起考驗,才能被更多人接納。

第三,隻有真實的内容才能獲得真實的回報,才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形象的建構。閱聽人在接收資訊後,會将資訊進行反向傳播,即傳播的回報。中國故事講給外國人聽,如果一味地美化、遮掩,是達不到真實傳播效果的,更無法讓我們獲得真實的回報資訊。

(二)立足事實,展現價值

留學生講中國故事,講的是中國事實、中國情感、中國道理,立足于客觀事實,但也融入了留學生的主觀價值取向。講故事不同于新聞報道,不僅是傳遞資訊,更要傳遞優秀的價值觀。留學生活豐富多彩,社會事件紛繁複雜,在龐大的資訊中加以鑒别、選擇、審視、傳遞,是一門值得探究的藝術,講好中國故事就是一門選擇中國事實的藝術。

(三)從“用事實說話”到“講好中國故事”

用事實說話,是講故事的基礎。講好中國故事的話語體系深深植根于用事實說話的傳播經驗之中,是新時代、新背景下跨文化傳播工作的新要求。

中國的學習生活經曆,讓來華留學生對中國的認知和了解日益加深,他們口中的中國故事更加客觀、真實,加之天然的本土傳播媒介資源和多元的話語場域,其傳播内容對于閱聽人來說更具真實性和感召力。培養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通過他者傳播來打破偏見、塑造全面真實的國家形象,是來華留學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來華留學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引導和把關工作,讓來華留學生有好故事講、願意講故事、故事講得好,讓來華留學生成為中國好故事的優秀講述者和中國好形象的主動宣傳者。

二、中國故事的選擇标準

(一)什麼是中國故事

中國故事植根于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中,所有發生在中國的社會實踐都是構成中國故事的基本素材。講中國故事,就是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面貌,是對中國道路、中國道理的解讀,更是增強國際話語權、讓國際社會和廣大群眾聽到中國聲音的重要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可以從三個次元出發:一是講好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二是講好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三是講好中國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對于來華留學生來說,講好中國故事要立足于傳播内容的真實,傳遞正确的價值觀,用能夠被了解和接受的方式,真正做到“中國話語、國際表達”。來華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故事貫通古今,既蘊含古代文明,也包括現代發展。中國悠久的曆史文明享譽全球,不僅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更是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古代文明的中國故事被世人通曉,現代發展情況卻知之甚少。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故事的印象還停留在自行車遍地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時間更為久遠的古裝電視劇裡,根本無法想象當今中國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更别提他們沒有親身感受到的中國式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網絡購物等内容。來華留學生親曆了中國現代生活,真實體驗了社會生活的便捷與高效,他們的故事更能讓外國人了解豐富多彩的當代中國生活。

第二,中國故事包羅萬象,既有豐功偉績,也有瑣碎生活。來華留學生不同于專業的大型媒介機構,可能無法每日播報中國的大事件大新聞,但是他們卻能從自己的角度分享中國的點滴生活。這些小小的生活片段組成了完整的中國畫面,與中國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相呼應,塑造了完整的國家形象。

第三,中國故事千回百折,既要講日新月異的進步,也要直面發展中的不足。任何傳播行為都存在勸服的動機,傳播者的傳播意圖、動機與傳播效果成反比關系。是以,來華留學生講中國故事,不應隻一味地誇贊,全部都是好的一面。隻有站在客觀、中立的角度,敢講,善講,才能讓更多閱聽人信服,才能讓他們充分地認識中國,最能獲得閱聽人認同。沒有任何一次發展是一帆風順的,曲折的道路更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我們從失敗和不足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這樣的中國故事更能打動人心。

第四,中國故事娓娓動人,既要說事實,也要道情感,還要明道理。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大陸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旗,依托大陸發展的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全面闡述大陸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态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同時,要善于運用各種生動感人的事例,說明中國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智慧。來華留學生講中國故事,要用生動感人的故事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二)故事價值

中國故事的閱聽人範圍廣,要滿足國際社會大衆的共同興趣,就要選擇有故事價值的内容。故事價值就是事件本身包含的引起國際社會大衆共同興趣的特質。這裡将這些特質概括為五個方面,本文結合近5年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辦的“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來華留學生征文大賽活動的優秀作品具體談一談這幾方面的特質。

1.時新性。以前的故事對于閱聽人來說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新近發生的、閱聽人所不知道的故事往往能夠喚起他們的好奇。當下的熱點、全球關注的話題都是閱聽人想看到的,故事的講述者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求政策,向閱聽人傳遞能吸引他們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西方媒體用各種“陰謀論”來抹黑中國形象,中國積極、正面、高效的抗疫工作并沒有被國際媒體真實報道出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在華留學生的中國故事顯得尤為珍貴。2020年,來自阿富汗的Nusrat Qudrat(中文名:楊康)在他的文章《我的英雄夢》裡提到了自己在武漢的抗疫故事:

讓人欣慰的是,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武漢再次迎來了溫暖的春天。我們的努力也沒有白費,整個學校沒有一個留學生感染病例,大家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看到了黃鶴樓上再次亮起的明燈。而我,在脫下防護服、摘下護目鏡的那一刻,感受到了勇氣和擔當賦予我的力量。

奮戰在一線的英雄醫護人員,用自己的身軀築起健康的防線;勇敢無畏的英雄武漢人民,讓自己“困守”在這座英雄城市;英雄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在自己抗疫的同時還對世界伸出援手,我的祖國也獲贈了大量來自中國的醫療用品……

經曆了這一段時光,我也明白了明年畢業時我該帶些什麼回到我的祖國去。除了我在中國獲得的寶貴知識财富,我更要把中國的大愛與無私、中國文化的博大與宏偉、中國英雄人民的勇敢與擔當帶回去。

結合時事,他寫下了自己真實的生活經曆,道出了中國政府的正确上司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鬥争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真實的抗疫情景。

2.重要性。越重要的事件,其自身的價值就越高,也會獲得越多的關注,特别是與閱聽人自身利益緊密結合的内容,自然會吸引人們的眼球。

例如,來自北韓的Jang Jin Song(中文名:張振成)在《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一文中講述了疫情防控下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力量,向聽衆們抒發了自己對百年大黨和中國之治的情感: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中國共産黨和人民上下一心,在這場沒有硝煙卻驚心動魄的戰争裡,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疫情期間,我一直關注着相關消息,目睹了這場感人至深的人民保衛戰,聽到了科研陣地的捷報,認識了各行各業湧現的平凡英雄。在那些或振奮、或感動的故事裡,我體會到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衆志成城的偉大力量。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我相信擁有這樣偉大的黨和人民的中國,一定會代代傳承“中國精神”,鵬程萬裡,蒸蒸日上。

來自哥倫比亞的David Janna David(中文名:大衛海納)在《我要看看中國的模樣——“洞察中國”全球勝任力社會實踐》一文中提到自己學習中國共産黨的十九大報告,參加座談會深入學習“一帶一路”倡議,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看汶川地震救災的展覽照片,他表示:

感謝中國這個國家,感謝北京這個城市,這裡是如此開放包容,才讓我們國際學生有機會來學習、來體驗,成為中國進步和發展的一部分,參與到中國社會發展變革的重要時期當中。

這些重要的會議、重要的理念、重要的事件從來華留學生嘴裡說出來,比一些媒體的對外宣傳更實在,更讓人信服。

3.接近性。實體距離、空間阻隔給中國故事的傳播帶來了一定的障礙。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最容易出現的認識誤區就是覺得對方文化與自我文化沒什麼不同,一旦發現對方文化的差異,往往會導緻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際的失敗。選用具有接近性的故事,能夠讓閱聽人在心理上易于接受。有些事情,即使發生在千裡之外,也能迅速認知、了解,引發共情。俄羅斯的Karpushina Tatiana(中文名:塔尼亞)在《藝術無國界,藝術無障礙——給李玉剛的一封信》一文中寫道:

我感受到了您的歌曲魅力,我翻譯了它們,盡力符合它們的原意,選出了最合适的俄語詞,保留了您歌詞裡詩的意境,直到翻譯成一個完整的作品。翻譯完之後,我把它放在俄羅斯的網絡上,把您的藝術在俄羅斯傳播。您的作品沖擊到了俄羅斯人的心靈,得到了俄羅斯人的熱烈響應。您有沒有聽說過俄羅斯詩人葉賽甯?在俄羅斯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像普希金一樣獲得了人民的喜愛。您的歌曲《故鄉》和《公主嶺》特别像他的作品。您對俄羅斯人來說比您想象得更親切。

塔尼亞介紹了自己在中國求學時的藝術體驗,分享了她去看李玉剛演唱會的故事,從具有相似性的兩位藝術家出發,拉近了外國閱聽人的距離,讓聽故事的俄羅斯人在情感上更能貼近這個關于藝術的小故事。

4.代表性。講好中國故事,要主動發聲,增強國際話語權。中國元素衆多,傳播者自主設定議題,選擇有代表性的元素、有代表性的故事加以傳播,能夠加深閱聽人對于傳播内容的印象,更容易形成積極的中國故事話語體系。

孟加拉國的Muhsin Billah Bin Khashru(中文名:木森)在文章《七年之仰慕》中提及中國,說這是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碰撞、魅力無限的大國。他描繪了歲月靜好的古城景象、熱情奔放的現代生活、端莊典雅的國家氣質、前衛時尚的資訊化發展:

時速超過300千米的高鐵拉動着這個國家高速前進,共享經濟方式是這個國家在低耗綠色發展方面做出的新探索,電子商務正在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改變着經濟發展結構。

南韓的Hong Giung(中文名:洪起熊)在《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我在中國的生活》一文中,用“民以食為天”“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求同存異,相容并包”四句話概括了對中國全新的認識:

現在的中國發展速度飛快,已經不是你們所了解到的中國了,很多方面我們需要向中國學習,真希望你們以後有機會可以來中國旅遊,一定會讓你們感到驚喜。

在衆多的留學生故事裡,提到了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一些縮影,這些極具典型性的元素不僅點綴了留學生活,更成為傳播内容的代表。

5.互動性。好的中國故事應該調動傳受雙方的共同興趣,通過有趣味、有意義的内容傳遞價值,引起傳受雙方的思考,達到良好的互動效果,以此收到傳播效果的回報。有效的傳播不止于一次,良好的傳播互動過程應該是多次的、往複的、不斷向前推進的。來華留學生講故事,國外閱聽人聽故事,這是一個資訊共享的互動過程,隻有相當品質的故事,才能達到滿意的傳播效果。

來自巴基斯坦的Nourin Haneef(中文名:謝麗)在《給中國的一封信》一文中講述了自己在中國的“第一次”:

第一次坐飛速的火車,第一次騎街頭的共享自行車,第一次爬上風景秀麗的高山,第一次在海灘上縱情奔跑,第一次站在舞台上高聲演講,第一次談戀愛……每次買東西的時候,如果售貨員不願意減價,我就會帶着一點悲傷的表情說“我是巴基斯坦人”,是你們的“巴鐵”,然後他會給我實在的價格。每次坐地鐵時,我的耳畔都會萦繞着武漢二号線的親切提醒。當我買東西時,總不自覺地想問問老闆,你有支付寶嗎?當我遊覽這邊的風景名勝時,總忍不住要給身邊的朋友介紹你的大好河山……

這些生動有趣的情節會不自覺地讓閱聽人腦補出有意思的畫面,産生親臨現場的感覺。相信當謝麗告訴自己的同胞們這些故事的時候,他們也會忍不住想象自己來中國生活的場景,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傳受雙方進行有趣的互動。

中國故事不僅僅包含這些特質,還會随着時代的進步增添更多有價值的内容。作為來華教育工作者,也是傳播内容的把關人,一定要善于搜尋、整理、推薦有價值的故事,引導留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用他者的角度建構大陸的形象。

(三)跨文化傳播價值

來華留學生要講好中國故事,除了故事自身的價值,還要注重故事的跨文化傳播價值。首先,中國故事的内在價值要和中國文化外交理念、閱聽人認知方向相一緻。具有内在一緻性的故事在傳播過程中易于被接受,引起文化沖突的可能性較小。在講中國故事的過程中做到符合閱聽人的語言、興趣、認知、習慣等,但同時也要保持自己的價值與特色。其次,針對不同特點、不同地域的閱聽人講述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故事。聽衆來自不同國家,有針對性地講故事,能最大程度上實作導向性傳播。有針對性地選擇故事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文化沖突。再次,留學生講中國故事要精煉、典型、有力量,用更易了解的方式和語言來講述。有典型性的事例能夠以一當十,有力地說明觀點。最後,留學生講故事的時機和場合也很重要。選擇合時宜的機會講故事,能有效降低故事的“宣傳色彩”“勸服意圖”,既要讓他們聽得見、聽得懂,也要讓他們聽有所思、聽有所得。

實際上,講好中國故事,除了最基本的故事自身價值,以及講故事過程中的跨文化傳播價值之外,還應包含故事叙事修辭的審美價值、文化本源的知識價值等,這些成分的綜合才構成了一個個打動人的好故事。

三、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

講中國故事的過程可以用這樣一張流程圖來表示(見左圖)。來華留學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豐富中國故事來源,讓留學生有故事可選、有故事可講。對外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我們做好“把關人”角色,重視議題設定,積極建構有故事價值、跨文化傳播價值的傳播内容。我們要善于發掘優秀的“主講人”,他們可能是留學生群體中的佼佼者,可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順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能在思想上貼近中國、在情懷上擁抱中國,可能在多管道、多技術角度能夠提供傳播的便利條件,這些留學生都是解讀中國的理想的民間大使。講故事的過程中,應着力幫助留學生搭建發聲平台。年輕的留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風格表達自我、講述故事是立體、多元、豐富的現代傳播行為,具備相當好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針對不同的閱聽人,要針對性地了解和接觸,一來便于故事的傳播,二來利于回報的收集。講故事不是一次性傳播就結束了的,我們需要從故事閱聽人和傳播效果中得到回報,用以考察真實的傳播情況,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更好地運用故事價值,呈現更好的講故事過程,達到更好的跨文化傳播效果。

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是其自身的文化傳播行為,更是中國話語體系在國際社會的重要實踐。它是對來華留學教育工作者和中國故事傳播素質全面、綜合的檢測,是來華留學教育工作的重心和導向。我們應當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多途徑并舉,助力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成為“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講述者和優秀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者,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促進中國和世界交流溝通作出貢獻。(作者殷思琴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國際中文教師;許峰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

參考文獻:

[1]李彬.傳播學引論(增補版)[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12.

[2]童兵.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07.

[3]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來華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01.

[4]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來華留學生講述改革開放的中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9.01.

[5]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來華留學生見證壯麗70年[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20.01.

[6]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我的2020[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21.01.

[7]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我的2021[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22.01.

[8]單波.跨文化傳播的基本理論命題[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1):110.

[9]姜紅,印心悅.“講故事”:一種政治傳播的媒介化實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1):37-41.

[10]王光宇.文化傳播視阈下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探析[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7):84-87.

[11]宋海燕.中國國家形象的“他者”傳播:來華留學生的中介機制[J].新聞愛好者,2021(8):27-30.

[12]王端,林左天.借力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9):29-31.

[13]劉惠惠,劉曉哲.新時代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價值意蘊、時代内涵及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9(6):52-54.

[14]趙永華,孟林山.叙事範式理論視域下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分析[J].對外傳播,2018(8):43-45.

[15]袁海萍:刍議高校向來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12):20-22.

[16]姜紅,印心悅.從“用事實說話”到“講好中國故事”——實踐視野中新聞宣傳觀的升維[J].當代傳播,2021(5):4-8.

來源:《神州學人》2022年第4期

作者:殷思琴 許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