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扶不起的阿鬥”出自蜀漢建立者劉備的兒子劉禅,劉禅小名即阿鬥,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曹操之子曹丕篡漢建魏後,于成都稱帝,國号漢,史稱蜀漢,同年劉備将劉禅進立為皇太子。

為了讓劉禅見多識廣、掌握治國的本領,劉備也是讓劉禅多學習《申子》、《韓非子》等書,還讓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劉禅學習,并且還讓劉禅學習武藝,不過劉禅到底學得怎麼樣尚不可知,諸葛亮手抄一遍這些書籍,肯定是受益匪淺的。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敗北後,蜀漢的境況已經大不如從前,當年,劉備雖然不特别突出,但陣營中有關羽、張飛、趙雲、劉封、黃忠等得力将領,還有諸葛亮、龐統等軍師,進而形成了蜀漢、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進而還有一統天下的決心。
然而蜀漢的好運似乎都隻給了劉備一人,他的兒子劉禅并無治國之能,章武三年(223),劉備病危,在臨終前托孤于諸葛亮,諸葛亮有心助劉禅“興複漢室”,然而此時能重用的得力将領也就隻有趙雲等幾人,不過諸葛亮在戰場上仍有戰績,至少諸葛亮在世時,蜀漢的國力還是強盛的。
公元229年,趙雲壽終正寝,諸葛亮北伐則更顯艱難,最終諸葛亮于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臨終前曾秘密上表給劉禅,表示蔣琬可接替自己,留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評。
如果說劉禅沒有任何一點才能,那肯定是不可能,但諸葛亮去世後蜀漢還能存在27年,其中不乏有機緣巧合的緣故。
公元233年,孫權的長子孫登去世後,孫權改立第三子孫和為太子,但卻又非常寵愛孫霸,結果引發“二宮之争”,導緻孫吳名臣陸遜氣憤而死,後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可見孫吳的局面也有些尴尬了。
公元252年,孫權病逝,年僅10歲的孫亮(孫權幼子)即位,但此時孫吳還有諸葛恪等能人,不過在第二年諸葛恪征淮南失敗,被吳國宗室、權臣孫峻等人所殺,大權便落入了孫峻之手,三年後,孫峻病逝,将大權給了從弟偏将軍孫綝,可孫綝喜好殺戮,孫吳逐漸凋零,但孫吳卻是三國中最後一個被滅的。
至于曹魏,諸葛亮去世時,曹魏的上司者是魏明帝曹叡(曹丕的長子),其在位大興土木,而且信任司馬氏,司馬懿在曹魏政權中占有重要地位,239年曹叡病逝,7歲的曹芳即位,大權并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曹芳後來被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廢掉了,曹丕年僅13歲的孫子曹髦被擁立為帝,此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曹髦卻無法與司馬家族抗衡。
再回到蜀漢政權,相比曹魏、孫吳,劉禅掌權期間并沒有多少内鬥,後期卻寵信宦官,認為宦官黃皓不過是一個小人,卻允許黃皓幹預政事,景耀六年(263年),名将姜維關懷蜀漢,上書劉禅調兵遣将做好準備,但劉禅依然聽信黃皓,就真的認為敵人不回來,導緻蜀漢群臣都不知道這件事情。
結果劉禅很快就向魏投降了,蜀漢第一個滅亡,後來劉禅還留下了“樂不思蜀”的故事。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逝,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起了晉朝。公元271年,劉禅去世,而武帝司馬炎在其陵墓中放了3件陪葬品,分别是草鞋、女式衣裳和酒杯,每一件都在挖苦嘲笑。
劉備在起兵之前,曾在家鄉涿郡涿縣以編織草鞋草席為生,白手起家,重用能人,一步步建立起了蜀漢,而劉禅卻是個“二世祖”,不過是靠着父親創下的基業享樂的敗家子。
女式衣裳則和諸葛亮有關,諸葛亮和司馬懿曾是旗鼓相當的對手,當年諸葛亮北伐期間,為激怒司馬懿,讓其出戰,命人給司馬懿送去了一件女式衣裳,但司馬懿深知諸葛亮之計謀,也是硬生生忍了下來。
司馬炎在劉禅墓中放女式衣裳,也不過是為司馬懿一雪前恥。
至于酒杯,就是嘲諷劉禅樂不思蜀,劉禅在位期間,享樂居多,任憑孫吳、曹魏内鬥,自己樂得清閑,最終蜀漢還是斷送在其手上了,劉禅投降後,蜀漢舊臣們每每想起亡國之痛,都要掩面而泣,但劉禅卻無動于衷,隻要日子過得好就可以了,讓後世贻笑大方。
公元280年孫吳滅亡,西晉實作了統一,然而從滅東吳完成統一到滅亡,西晉也隻過了37年,317年,司馬炎從子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
劉禅離世後,司馬炎放了3件陪葬品,專家:每件都在挖苦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