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在剛果(金)金沙薩中剛友誼醫院調研并與當地醫務人員合影(2020年5月22日攝)。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石家莊12月16日電(記者高博)雖然已經結束非洲援外醫療工作回到祖國一年多,但王俊輝仍不時收到當地群眾及華僑華人通過手機發來的求助,他都熱心解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今年56歲的王俊輝是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後勤服務中心主任。王俊輝曾兩次赴非洲展開援外醫療任務,與非洲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
去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王俊輝再次回到剛果(金)首都金沙薩的中剛友誼醫院,當地醫生朋友歡呼迎接他:“老朋友你們來了,我們就放心了。”
“那一刻我最感動,認識到作為一名中國醫生的自豪,也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擔。”王俊輝說。
2016年6月,王俊輝作為中國第17批援剛果(金)醫療隊隊長,帶領17名隊員援助剛果(金)兩年。
2020年5月,王俊輝作為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組長,在剛果(金)、剛果(布)、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三國開展抗疫工作。
此次抗疫專家組由國家衛健委組建,河北省衛健委選派12名成員,涵蓋呼吸、檢驗、重症、影像、院感、護理、公共衛生等專業。
“我有非洲工作經曆,對那裡熟悉,也有感情,是以我去最适合。”談及萬裡逆行再次援非,王俊輝說,他是主動請纓赴非。
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國家中心醫院教育訓練當地醫務人員使用呼吸機(2020年6月3日攝)。受訪者供圖
醫療設施落後、物資匮乏是兩次援助非洲都有的難題。“這次剛來時,看到當地的檢測情況和救治環境後,有些焦慮。”王俊輝說,新冠病毒傳染性強,但三個國家檢測能力弱、誤差大,而且當地醫護人員隻有簡單的隔離服和口罩等基本防護。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專家組實地走訪當地醫療機構和新冠定點收治醫院,與有關機構舉行抗疫交流會議,結合中國經驗和當地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疫情防控建議。
河北省中醫院醫生邊東是此次專家組的成員之一,他肩負的使命,是把中醫藥在抗疫中的經驗帶到非洲。
邊東說,當地人對中醫的了解多限于針灸、推拿,對于中醫藥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的了解很少。為此,他及時調整教育訓練内容,重點用事實和資料展示中醫藥在中國防疫中發揮的作用,得到了當地醫護人員對中醫藥抗疫的認可。
雖然面臨着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但專家組共走訪三國26家醫療機構,開展教育訓練84場,教育訓練醫衛人員1413人次。
“我們想盡可能将更多抗疫經驗介紹給非洲同行,是以每分每秒都很寶貴。”王俊輝說,“當地病例篩查、臨床診療工作有了明顯提升。剛到剛果(金)時,當地核酸檢測能力一天不到100例,離開時檢測能力已經達到600多例。”
王俊輝所在的中國醫療專家組是中國援非醫療的一個縮影。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首支中國醫療隊,開創了新中國援非醫療的曆史。58年來,中國累計向非洲派出醫療隊員2.3萬人次,診治患者2.3億人次。
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在剛果(布)與當地一線醫務人員交流、指導新冠肺炎病房建設(2020年5月26日攝)。受訪者供圖
一批又一批中國醫療隊不畏艱苦遠赴非洲開展國際合作、甘于奉獻,赢得了當地群眾的贊譽和認可。王俊輝說,當他們離開時,當地孩子獻上一首中國民歌《茉莉花》作為答謝,讓他們感動不已。
“大愛跨越萬裡,50多年的援非醫療為中非人民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展現出中國醫生的奉獻精神。”王俊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