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姓氏文化随着中國的曆史已延續了四五千年,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姓氏非常重要,就算是發展到現在,如果一個人既不跟父姓,也不跟母姓,那麼那個人必定會顯得比較突出。

姓氏是一個人的符号,更是一個家族的符号,擁有同一祖先才能擁有同一個姓氏,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時代,部落首領的名稱或名字是姓氏的起源。究竟為什麼會産生姓氏呢?很簡單,因為人類要繁衍後代,姓氏的背後是血緣,随着時代的發展,同一血緣的人是不能通婚的。
"正姓氏,别婚姻",姓氏最大的作用就是差別不同的宗族,姓氏的産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步。姓氏從總體上來說是不會輕易被改變的,改姓對一個家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家族姓氏産生伊始,就會代代相傳。
是以姓氏具有穩定性,但是在古代也有意外情況發生,一個家族中的人可能因為封官加爵,或者得到一塊或幾塊封地,而改變自己的姓氏,那麼其家族的後人就不能再使用以前的姓氏了。
我國的姓氏主要有兩種形式,一個是單姓,另一個則是複姓。有人統計目前我國共有大大小小的姓氏約5600個,從統計結果上看,我國果然地大物博,姓氏文化也非常興盛。這些姓氏來源複雜,它們的源頭有很多,有以姓為氏的、以國為氏,以亭為氏、以局地為氏、以先人字為氏、以官職為姓等。
我國排在前八的姓氏分别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首先來說說"李"姓,李可以說是我國第一大姓,為什麼說它是第一大姓呢?其中姓李的人在漢族當作占比有7.94%,接近8%的數值,姓李的人大約有九千多萬人,可以想見,李姓的人之多到難以想象了。
李姓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例如有圖騰、姬姓說等,李姓曾在古代建立過政權,其影響力自然就大。人間在地圖上看,李姓人大部分都集中在北方地區,南方相較于北方分布較少。
第二大姓就是王了,王姓也是一個大姓,王姓的起源比陳姓就更為複雜了,有八九種不同的說法,王姓人口子啊現代已經過億了,是中國第一大姓氏,王姓的名人率也非常高。
王氏家族愛出皇後,總共出過36位皇後,王姓的文學家也非常多,排名第一,王羲之的家族就非常有名,王氏家族的美術家、醫學家等的人數也是排名第一的,可見王氏家族真是名人輩出啊。
第三大姓氏張,張姓的源頭相對少一點,但是張姓是一個多民族的姓,我國山東張姓人士最多,排名第一,張姓是我國第三大姓。
劉姓也是比較出名,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劉姓就聞名天下了吧,它和李姓一樣,都建立過繁盛的政權。劉姓是我國第四大姓,劉姓也是在北方地區比較常見,中原地區分布着劉姓後代。
陳姓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姓,陳姓在台灣和廣東分布的人數最多,陳姓也出過不少名人,例如我們熟知的唐朝的"三藏法師",玄奘就是姓陳。再到近代社會,對我國近代史有過推動作用的陳獨秀也姓陳。
接下來是楊姓,楊姓也在古代建立過政權,楊姓是吳國和隋朝的國姓,楊姓于其他姓氏不同,它在國外的許多國家都有分布,如孟加拉、緬甸、菲律賓、澳洲等都有楊氏的分布。
趙姓人士主要分布在山東和淮河流域,這兩個地方的分布較廣,趙氏也曾建立過自己的政權——宋,作為國姓的趙姓成為我國的大姓也并非偶然。
最後一個著名姓氏是黃姓,黃姓也建立過自己的國家,但是由于後來被楚國所滅,它的影響力雖然沒有李、趙等的大,但是黃姓人數也不少,有三千多萬人,黃姓在現在還是比較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