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星文血戰盧溝橋 沒被選上“敢死隊”的官兵們為什麼痛哭流淚?

無人不知盧溝橋,但是,“七七事變”中,在盧溝橋上打響全民族抗戰第一槍的吉星文卻鮮有人提起。

吉星文畢業于中央軍校,國民黨陸軍中将,他有個大名鼎鼎的族叔吉鴻昌将軍,外号“吉大膽”。吉鴻昌将軍是少年吉星文的偶像,為了能像族叔那樣當一名威風凜凜的愛國軍人,1926年,不滿20歲的吉星文就在吉鴻昌将軍介紹下從軍,到了宋哲元旅當了名騎兵。

1933年3月,吉星文參加了國軍長城要塞喜峰口的對日作戰。3月11日,時任國軍37師109旅219團營長的吉星文奉命帶兵襲擊敵後。他率領全營官兵,趁着夜色朦胧,扛着大刀,悄悄地從日軍右翼繞了過去,對日軍發起突然襲擊。

吉星文血戰盧溝橋 沒被選上“敢死隊”的官兵們為什麼痛哭流淚?

經過幾個小時的殊死拼殺,次日淩晨,吉星文帶着他的士兵,渾身是血,背着砍缺了刀口的大刀得勝凱旋,他們一舉攻占了王家、瓦房等村,村中日軍全部被殲。

此戰之後不久,吉星文被提升為國軍219團團長。他還得了一個伴随他一生的外号:“吉大膽”,“賜予”吉星文這個外号的是國軍抗日名将趙登禹将軍。

有趣的是,趙登禹将軍知道,吉星文的族叔吉鴻昌的外号也叫“吉大膽”,将軍是在吉星文的身上看到了吉鴻昌的影子。

1937年6月,吉星文和他的國軍219團奉命調守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并在盧溝橋駐防。盧溝橋是北平通往内地的門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吉星文血戰盧溝橋 沒被選上“敢死隊”的官兵們為什麼痛哭流淚?

7月7日夜,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吉星文嚴辭拒絕。日軍向國軍219團陣地開槍、開炮,又炮轟宛平城,引發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

吉星文強押心中的怒火,立即向國軍37師師長馮治安将軍電話請示:“日本人欺人太甚,難道還要我們忍耐嗎?”

馮治安将軍當即表示:“忍無可忍,可以不忍。為維護國家主權,寸土不能讓!”

吉星文向馮治安将軍表示了決心:“誓死守住盧溝橋,盧溝橋上隻有戰死的吉星文!”放下電話,吉星文立即向守橋官兵發出指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吉星文和他的219團打響了抗戰第一槍。

次日下午,狂妄的日軍發來最後通牒,限令國軍當晚7時前投降,他們對态度強硬、敢于還擊且出手兇狠的吉星文恨之入骨,在他們提出的所謂停戰會商條件中,有一條内容就是要求國軍撤換盧溝橋守軍,并指名道姓,要“接替吉團防務”。日軍如此無理的條件自然不可能被中方接受。

吉星文血戰盧溝橋 沒被選上“敢死隊”的官兵們為什麼痛哭流淚?

日軍在遭到中國軍隊反擊、勸降不成的情況下,又使出無恥的下三濫手段,他們竟然派兵偷襲國軍219團執勤官兵,并占領了國軍219團設在盧溝橋橋頭堡的哨位。

日軍得寸進尺、沒完沒了的騷擾讓吉星文怒火填膺,他發誓,哪怕與日軍決一死戰,也一定要奪回橋頭堡陣地。他的心裡很清楚,盧溝橋失不得,一旦失守,平津局勢将更加動蕩不安。

7月8日晚,吉星文将手頭上的一些瑣事交給手下軍官打理,自己一個人悄悄了出城,直奔3營駐地,這個“吉大膽”要在3營準備組織敢死隊奪回盧溝橋橋頭堡。

一直被日本人欺壓,心裡憋着一肚子氣的國軍士兵們在吉星文的感召下,抗日情緒空前高漲。吉星文對大家說:“為了國家,為了不受日本人欺負,我們中國人是可以拼命的!”

接下來的議程是組建敢死隊。“吉大膽”本來計劃組織一個100人的敢死隊,可是自告奮勇報名的國軍官兵有300人,吉星文最終在他們之中精選了150名精幹強壯、有戰鬥經驗的官兵,把他們編成了5個組,每個敢死隊員帶步槍1支,手榴彈2枚,人手一把大刀,随時聽候指令準備出擊。沒被選上的國軍官兵們都為不能上戰場殺日寇而痛哭流淚。

多年後,吉星文一旦想起當年那個場景,心裡還是不能平靜。

“吉大膽”的國軍敢死隊員們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日軍占據的橋頭堡,前後總共花了20分鐘時間,幾十名日本兵全部被消滅,國軍219團一舉奪回了橋頭堡。

吉星文血戰盧溝橋 沒被選上“敢死隊”的官兵們為什麼痛哭流淚?

狂妄自大的日軍哪裡吃得了這個虧,他們肆無忌憚的向中方陣地發起瘋狂的炮擊,企圖趁機再次奪回橋頭堡。但是,由于國軍216團頑強抵抗,日軍的陰謀未能得逞。

7月8日,中共發表抗日通電,要求國民政府盡快履行在西安事變時的承諾;7月19日,國民政府軍委會委員長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演說,正式宣布開始全面抗戰。從此,全民族抗戰的序幕正式拉開。

從7月11日起,日軍開始猛烈炮轟宛平城及附近一帶,吉星文在戰鬥中頭部負傷,但是他沒有退出火線,依然堅持在一線陣地指揮戰鬥,并組織城内居民疏散。“吉大膽”在用行動兌現當初的承諾:“誓死守住盧溝橋,盧溝橋上隻有戰死的吉星文!”

由于南京政府的妥協,7月26日下午,吉星文奉命将盧溝橋防務移交給地方保安部隊,吉星文團國軍官兵揮淚告别宛平父老,撤退到了長辛店。就在吉星文的國軍219團撤離宛平幾個小時後,盧溝橋即遭淪陷。

吉星文血戰盧溝橋 沒被選上“敢死隊”的官兵們為什麼痛哭流淚?

1938年5月初,已經升任國軍109旅旅長的吉星文将軍奉命開往安徽宿縣,急進渦河,占領趙家集、蘆溝集,迎戰蒙城以北進犯的日軍第九機械化師團,以掩護大軍轉移。到宿縣後,雖然國軍吉星文旅連夜急行軍,但仍趕不上敵機械化部隊的進度,日軍占領了那兩個集鎮。

為完成阻擊日軍之任務,吉星文将軍把全旅及配屬的一個團分成兩路投入戰鬥,并再一次展現他“吉大膽”勇猛過人、無所畏懼的風采,親率一路國軍部隊進攻趙家集,利用地形迅速接近敵人,并将敵人死死纏住。這次戰鬥使得日寇未能前進一步,為徐州的數十萬國軍隊伍安全轉移争取了富貴的時間。不久,吉星文将軍因功晉升為國軍37師師長,後又升任國軍33軍軍長。

“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争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民族抗戰的起點。吉星文這位打響全民族抗戰第一槍的中國軍人、抗日英雄也從此英名遠播,廣受稱頌。戲劇大師田漢曾創作了話劇《保衛盧溝橋》,并在各地上演,其中有個國軍團長的角色,名叫吉星文,吉星文就這樣以真名實姓出現在舞台上。

吉星文将軍終身保留一張照片,視作寶物,十分珍視。那張照片拍攝的是“盧溝橋事變”後的一片廢墟,吉星文将軍在照片背後寫了一行字:“七七”抗戰在盧溝橋,首先與日軍殊死戰,餘在此處受傷......

吉星文血戰盧溝橋 沒被選上“敢死隊”的官兵們為什麼痛哭流淚?

1949年,吉星文将軍随蔣介石敗退到了台灣,1955年,蔣介石委任其任國軍澎湖防衛副司令,1958年晉升中将,任國軍金門防衛副司令。

8月22日,也就是解放軍炮轟金門前一天,蔣介石的“國防部長”俞大維飛抵金門視察防務。次日下午5時許,國軍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琏在北太武山麓翠谷的水上餐廳設宴款待俞大維。

此前兩天,蔣介石秘密巡視金門時也曾在這個水上餐廳用膳。飯後,他召集國軍金門守軍團以上軍官訓話,以手杖指點地形地物,告誡衆人要特别注意各級指揮所的安全。

對于在場的胡琏和幾位副司令,蔣介石的訓話更為嚴厲:“你們司令部的辦公室、宿舍區多沿着狹窄的北太武山谷地兩側建築,空間太小,又過于密集,完全暴露在敵火之下,一旦戰争發生,敵機空襲,敵炮奇襲,極易遭受嚴重損害,故應将司令部遷移,愈快愈好。”

在指揮作戰中難得幾回正确的蔣介石此番确實“英明”了一回,8月23日的金門炮戰印證了他的“英明”。

那天,俞大維正與胡琏将軍在招待所附近一塊平地上對坐交談,人民解放軍的數千發炮彈從不同發射陣地向北太武山打來,俞大維本能地蜷縮身體趴在地上,緊緊抓住胡琏将軍的手臂說:“這裡不安全,你跟着我走!”

吉星文血戰盧溝橋 沒被選上“敢死隊”的官兵們為什麼痛哭流淚?

胡琏将軍看到俞大維已被彈片炸傷多處,血流滿面。10分鐘後,待炮火稍稀時,俞大維被兩名憲兵攙扶着進入坑道,借微弱的燭光包紮傷口。當晚,這位“國防部長”就頭纏繃帶,被人擡上飛機傳回台北。

身處水上餐廳的三位中将副司令就沒那麼幸運了。巨炮響後,副司令趙家骧将軍拔腿沖上連接配接水上餐廳與陸地的小橋,腰部被紛飛的彈片擊中,不治而亡;副司令章傑将軍之死是次日黎明才确認下來的。炮擊過後,胡琏将軍清點軍官時,惟獨不見章傑将軍。至次日清晨,有人在水上餐廳附近發現了章傑将軍若幹殘碎遺物,并經其傳令兵辨認,證明章傑将軍确已死亡。

國軍金門防衛副司令官吉星文将軍當時正在走向水上餐廳,遭密集的彈片擊中重創,緊急送醫院手術後,彈片被逐一取出,由于流血過多,當時調了一全排的士兵為他捐血。傷情稍有穩定,院方認為已無大礙。不料吉星文将軍腹中仍殘留了一極微小的彈片未及時發現,3天後,吉星文将軍因腹膜炎而亡。

台灣當局事後追晉吉星文将軍為陸軍二級上将。

曆史不會淡忘為民族獨立和解放做出貢獻的人,為紀念抗日戰争勝利,國家在盧溝橋畔修建了抗日戰争紀念館,吉星文将軍的抗日事迹也陳列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