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吉星文血战卢沟桥 没被选上“敢死队”的官兵们为什么痛哭流泪?

无人不知卢沟桥,但是,“七七事变”中,在卢沟桥上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的吉星文却鲜有人提起。

吉星文毕业于中央军校,国民党陆军中将,他有个大名鼎鼎的族叔吉鸿昌将军,外号“吉大胆”。吉鸿昌将军是少年吉星文的偶像,为了能像族叔那样当一名威风凛凛的爱国军人,1926年,不满20岁的吉星文就在吉鸿昌将军介绍下从军,到了宋哲元旅当了名骑兵。

1933年3月,吉星文参加了国军长城要塞喜峰口的对日作战。3月11日,时任国军37师109旅219团营长的吉星文奉命带兵袭击敌后。他率领全营官兵,趁着夜色朦胧,扛着大刀,悄悄地从日军右翼绕了过去,对日军发起突然袭击。

吉星文血战卢沟桥 没被选上“敢死队”的官兵们为什么痛哭流泪?

经过几个小时的殊死拼杀,次日凌晨,吉星文带着他的士兵,浑身是血,背着砍缺了刀口的大刀得胜凯旋,他们一举攻占了王家、瓦房等村,村中日军全部被歼。

此战之后不久,吉星文被提升为国军219团团长。他还得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外号:“吉大胆”,“赐予”吉星文这个外号的是国军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

有趣的是,赵登禹将军知道,吉星文的族叔吉鸿昌的外号也叫“吉大胆”,将军是在吉星文的身上看到了吉鸿昌的影子。

1937年6月,吉星文和他的国军219团奉命调守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并在卢沟桥驻防。卢沟桥是北平通往内地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吉星文血战卢沟桥 没被选上“敢死队”的官兵们为什么痛哭流泪?

7月7日夜,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吉星文严辞拒绝。日军向国军219团阵地开枪、开炮,又炮轰宛平城,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吉星文强押心中的怒火,立即向国军37师师长冯治安将军电话请示:“日本人欺人太甚,难道还要我们忍耐吗?”

冯治安将军当即表示:“忍无可忍,可以不忍。为维护国家主权,寸土不能让!”

吉星文向冯治安将军表示了决心:“誓死守住卢沟桥,卢沟桥上只有战死的吉星文!”放下电话,吉星文立即向守桥官兵发出命令:“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吉星文和他的219团打响了抗战第一枪。

次日下午,狂妄的日军发来最后通牒,限令国军当晚7时前投降,他们对态度强硬、敢于还击且出手凶狠的吉星文恨之入骨,在他们提出的所谓停战会商条件中,有一条内容就是要求国军撤换卢沟桥守军,并指名道姓,要“接替吉团防务”。日军如此无理的条件自然不可能被中方接受。

吉星文血战卢沟桥 没被选上“敢死队”的官兵们为什么痛哭流泪?

日军在遭到中国军队反击、劝降不成的情况下,又使出无耻的下三滥手段,他们竟然派兵偷袭国军219团执勤官兵,并占领了国军219团设在卢沟桥桥头堡的哨位。

日军得寸进尺、没完没了的骚扰让吉星文怒火填膺,他发誓,哪怕与日军决一死战,也一定要夺回桥头堡阵地。他的心里很清楚,卢沟桥失不得,一旦失守,平津局势将更加动荡不安。

7月8日晚,吉星文将手头上的一些琐事交给手下军官打理,自己一个人悄悄了出城,直奔3营驻地,这个“吉大胆”要在3营准备组织敢死队夺回卢沟桥桥头堡。

一直被日本人欺压,心里憋着一肚子气的国军士兵们在吉星文的感召下,抗日情绪空前高涨。吉星文对大家说:“为了国家,为了不受日本人欺负,我们中国人是可以拼命的!”

接下来的议程是组建敢死队。“吉大胆”本来计划组织一个100人的敢死队,可是自告奋勇报名的国军官兵有300人,吉星文最终在他们之中精选了150名精干强壮、有战斗经验的官兵,把他们编成了5个组,每个敢死队员带步枪1支,手榴弹2枚,人手一把大刀,随时听候命令准备出击。没被选上的国军官兵们都为不能上战场杀日寇而痛哭流泪。

多年后,吉星文一旦想起当年那个场景,心里还是不能平静。

“吉大胆”的国军敢死队员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日军占据的桥头堡,前后总共花了20分钟时间,几十名日本兵全部被消灭,国军219团一举夺回了桥头堡。

吉星文血战卢沟桥 没被选上“敢死队”的官兵们为什么痛哭流泪?

狂妄自大的日军哪里吃得了这个亏,他们肆无忌惮的向中方阵地发起疯狂的炮击,企图趁机再次夺回桥头堡。但是,由于国军216团顽强抵抗,日军的阴谋未能得逞。

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要求国民政府尽快履行在西安事变时的承诺;7月19日,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演说,正式宣布开始全面抗战。从此,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正式拉开。

从7月11日起,日军开始猛烈炮轰宛平城及附近一带,吉星文在战斗中头部负伤,但是他没有退出火线,依然坚持在一线阵地指挥战斗,并组织城内居民疏散。“吉大胆”在用行动兑现当初的承诺:“誓死守住卢沟桥,卢沟桥上只有战死的吉星文!”

由于南京政府的妥协,7月26日下午,吉星文奉命将卢沟桥防务移交给地方保安部队,吉星文团国军官兵挥泪告别宛平父老,撤退到了长辛店。就在吉星文的国军219团撤离宛平几个小时后,卢沟桥即遭沦陷。

吉星文血战卢沟桥 没被选上“敢死队”的官兵们为什么痛哭流泪?

1938年5月初,已经升任国军109旅旅长的吉星文将军奉命开往安徽宿县,急进涡河,占领赵家集、芦沟集,迎战蒙城以北进犯的日军第九机械化师团,以掩护大军转移。到宿县后,虽然国军吉星文旅连夜急行军,但仍赶不上敌机械化部队的进度,日军占领了那两个集镇。

为完成阻击日军之任务,吉星文将军把全旅及配属的一个团分成两路投入战斗,并再一次展现他“吉大胆”勇猛过人、无所畏惧的风采,亲率一路国军部队进攻赵家集,利用地形迅速接近敌人,并将敌人死死缠住。这次战斗使得日寇未能前进一步,为徐州的数十万国军队伍安全转移争取了富贵的时间。不久,吉星文将军因功晋升为国军37师师长,后又升任国军33军军长。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吉星文这位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的中国军人、抗日英雄也从此英名远播,广受称颂。戏剧大师田汉曾创作了话剧《保卫卢沟桥》,并在各地上演,其中有个国军团长的角色,名叫吉星文,吉星文就这样以真名实姓出现在舞台上。

吉星文将军终身保留一张照片,视作宝物,十分珍视。那张照片拍摄的是“卢沟桥事变”后的一片废墟,吉星文将军在照片背后写了一行字:“七七”抗战在卢沟桥,首先与日军殊死战,余在此处受伤......

吉星文血战卢沟桥 没被选上“敢死队”的官兵们为什么痛哭流泪?

1949年,吉星文将军随蒋介石败退到了台湾,1955年,蒋介石委任其任国军澎湖防卫副司令,1958年晋升中将,任国军金门防卫副司令。

8月22日,也就是解放军炮轰金门前一天,蒋介石的“国防部长”俞大维飞抵金门视察防务。次日下午5时许,国军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在北太武山麓翠谷的水上餐厅设宴款待俞大维。

此前两天,蒋介石秘密巡视金门时也曾在这个水上餐厅用膳。饭后,他召集国军金门守军团以上军官训话,以手杖指点地形地物,告诫众人要特别注意各级指挥所的安全。

对于在场的胡琏和几位副司令,蒋介石的训话更为严厉:“你们司令部的办公室、宿舍区多沿着狭窄的北太武山谷地两侧建筑,空间太小,又过于密集,完全暴露在敌火之下,一旦战争发生,敌机空袭,敌炮奇袭,极易遭受严重损害,故应将司令部迁移,愈快愈好。”

在指挥作战中难得几回正确的蒋介石此番确实“英明”了一回,8月23日的金门炮战印证了他的“英明”。

那天,俞大维正与胡琏将军在招待所附近一块平地上对坐交谈,人民解放军的数千发炮弹从不同发射阵地向北太武山打来,俞大维本能地蜷缩身体趴在地上,紧紧抓住胡琏将军的手臂说:“这里不安全,你跟着我走!”

吉星文血战卢沟桥 没被选上“敢死队”的官兵们为什么痛哭流泪?

胡琏将军看到俞大维已被弹片炸伤多处,血流满面。10分钟后,待炮火稍稀时,俞大维被两名宪兵搀扶着进入坑道,借微弱的烛光包扎伤口。当晚,这位“国防部长”就头缠绷带,被人抬上飞机返回台北。

身处水上餐厅的三位中将副司令就没那么幸运了。巨炮响后,副司令赵家骧将军拔腿冲上连接水上餐厅与陆地的小桥,腰部被纷飞的弹片击中,不治而亡;副司令章杰将军之死是次日黎明才确认下来的。炮击过后,胡琏将军清点军官时,惟独不见章杰将军。至次日清晨,有人在水上餐厅附近发现了章杰将军若干残碎遗物,并经其传令兵辨认,证实章杰将军确已死亡。

国军金门防卫副司令官吉星文将军当时正在走向水上餐厅,遭密集的弹片击中重创,紧急送医院手术后,弹片被逐一取出,由于流血过多,当时调了一全排的士兵为他献血。伤情稍有稳定,院方认为已无大碍。不料吉星文将军腹中仍残留了一极微小的弹片未及时发现,3天后,吉星文将军因腹膜炎而亡。

台湾当局事后追晋吉星文将军为陆军二级上将。

历史不会淡忘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的人,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国家在卢沟桥畔修建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吉星文将军的抗日事迹也陈列其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