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客棧之前介紹過“龍潭後三傑”的熊向晖、申健,今天再來看看最後一位——陳忠經。
“龍潭後三傑”,個個都是高學曆人才,比如熊向晖是清華大學,申健是北京師範大學,而陳忠經,則是北京大學,學的是經濟。

而且,陳忠經在北京大學可是風雲人物,曾擔任北大學生會主席,在1935年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中,他就是學生領袖之一。
從北大畢業後,滿懷報國熱情的陳忠經,去了西安,受到了胡宗南的熱烈歡迎,兩人還“歃血為盟”,結為了異姓兄弟。要知道,胡宗南當時已經是國軍軍長,位高權重,而陳忠經還隻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胡宗南能主動跟他結為兄弟,足見陳忠經的能力之強。
不過,陳忠經在後來的工作中,越來越發現,國軍内部存在着不可逆轉的腐敗,隻有八路軍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軍隊,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是以,陳忠經秘密與八路軍取得了聯系,加入了我黨,并受命繼續在胡宗南身邊潛伏。
在介紹申健那篇文章中提到過,申健被胡宗南提拔為司令部黨政處上校參謀,經常能接觸到胡宗南的核心檔案資料,是以在情報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而陳忠經,參與的内容更為廣泛,不僅創辦了《研究月刊》《新秦日報》等報刊,還遊走于西安的高層交際圈。
陳忠經性格活躍,八面玲珑,是以在西安的交際圈非常受歡迎,就連當時的著名演員常香玉結婚,都特意請他去當證婚人。
當然,可别以為陳忠經這是不務正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朋友”的幫助,陳忠經才能把身份掩飾得這麼好,情報搜集起來也更加友善。
而且,由于陳忠經精通外語,是以西安三青團每每有招待外賓的工作,都是由陳忠經來負責。
1944年6月,國際記者代表團來西安采訪,在記者招待大會上,不少頑固派大放厥詞,捏造了種種罪行,強安到八路軍的頭上,妄圖以這種手段在國際社會上醜化八路軍。
在招待大會上,陳忠經限于身份,沒辦法公開反駁,但到了晚上的聚會,陳忠經巧妙地跟那些外國記者一一解釋,幫八路軍澄清了事實。外國記者也都大開眼界,說沒想到八路軍打日軍這麼厲害,戰術這麼神奇。
就這樣,頑固派妄圖醜化八路軍的伎倆,被陳忠經輕易化解了。
陳忠經由于長期以來都在幫胡宗南處理外交外聯事務,胡宗南也對他非常信任,就在1946年特意将其送往美國深造,同行的還有申健。
去了美國後,陳忠經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學習,得益于這一時期的深造,陳忠經在處理外交事務上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是以,等到1949年7月回國,陳忠經順利歸隊,并經周公親自安排,以第一代外交官的身份,進入中國外交代表團。
之後,陳忠經長期活躍于新中國的外交戰線,并擔任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等職。
另外,陳忠經也很長壽,生于1915年,病逝于2014年,整整活了100歲,是龍潭三傑、龍潭後三傑中最長壽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