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一覺揚州夢:杜牧的揚州,那個魂牽夢萦的地方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再次認識杜牧,已經是這個性情中人的杜牧。

月光之下,美人如玉,餘音袅袅之際,月夜也變得輕颦淺笑,溫潤靜穆起來。

仿佛此刻的揚州便是杜牧一個人的揚州,于二十四橋之上,用唐詩诠釋着屬于自己的“風流”。

十年一覺揚州夢:杜牧的揚州,那個魂牽夢萦的地方

一、弱冠成名,名震京邑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人稱“杜十三”。

他從小才華出衆,除了經史子集,對軍事也頗有研究,寫過十三篇《孫子》注解,還有許多策論咨文。

有一次他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獲成功,讓他在圈内小有名氣。

此後的杜牧更像開了挂一樣。

他23歲寫《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氣勢如排山倒海而來,一舉震驚京城。

如果你覺得開挂就到此為止,那你還是太天真。

此時的杜牧26歲,他抱着試一試的心态進京應試,可誰知,便是一舉登第。

正如詩雲: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将春色入關來。

——杜牧《及第後寄長安故人》

好一個“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将春色入關來”,就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見長安花”的孟郊一樣,意氣風發、潇灑豪情一湧而出,此刻便是人生的巅峰。

但我們的這位大詩人孟郊考了多久呢?

孟郊奉着母親的指令掙紮着進行了第三次赴京科考,終于在他46歲的時候,登上了進士第,他喜極而泣,寫在了那首著名的《登科後》。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後》

由此來看,說杜牧開挂,一點也不過分。

十年一覺揚州夢:杜牧的揚州,那個魂牽夢萦的地方

二、仕途失意,結識揚州

可杜牧沒有意識到,一個人哪能有這麼一帆風順。

天才杜牧迫不及待地想要參與朝政,盡情施展自己的才智和抱負。

然而現實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他辛辛苦苦争取得到的官職是什麼呢?

弘文館校書郎。

“校書郎”簡單一點就是負責校勘典籍,這種閑職的工作距離他的夢想實在太遠了。

他渴望金戈鐵馬,羽扇綸巾,即使戰死沙場,也不願在故紙堆裡消磨寶貴的時間。

可唐朝已不是那個大唐,不僅不再是李白,甚至也不再是白居易和韓愈的大唐了。

朝廷裡激烈的黨争讓心灰意冷,他逐漸明白,自己的雄心壯志隻不過是夢幻泡影。

一面是永遠校勘不完的古籍,一面是青山綠水的呼喚。

杜牧思考了許久,決定應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之聘,去揚州。

十年一覺揚州夢:杜牧的揚州,那個魂牽夢萦的地方

三、娉娉袅袅,揚州風流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揚州作為唐代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自然是煙花繁盛之地,商賈雲集,熱鬧非凡。

而作為不得志的詩人杜牧,這裡便成了他的天堂。

《太平廣記鈔》裡有一段著名的記載:

牧供職之外,唯事宴遊。揚州,勝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绛紗燈萬數,輝羅耀列空中。九裡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牧常出沒馳逐其間,無虛夕。

“九裡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牧常出沒馳逐其間,無虛夕”。單看這最後一小段描述,就知道杜牧有多麼快活。

在揚州,三十三歲的杜牧結識了一位十三歲的妙齡少女。

坎坷的命運讓兩人瞬間有了無盡的話題。

杜牧的内心是柔軟的,是憐香惜玉的,何況又是娉娉袅袅的十三歲少女;

月色緩緩,清酒如許,淺斟低唱,好不快活。

杜牧瞬間找到了人生的意義,陷入愛河,一發不可收拾。

有詩雲:

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杜牧《贈别二首·其一》

她,正是十三年華,姿态美好,舉止輕盈,就像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我看遍揚州城十裡長街的青春佳麗,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人比得上她。

杜牧與她的緣,恰如茫茫人海中一次偶然的回眸,相逢于某個溫柔的月夜。

于是,一切美好便紛至沓來。

在杜牧的眼裡,她就是他的世界,似乎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比她還要美了。

即使春風十裡的揚州,在她的裙下,也不過雜塵一般。

十年一覺揚州夢:杜牧的揚州,那個魂牽夢萦的地方

四、揚州一别,終成陌路

相逢實在太短,多情人也會有無情離去的那一天。

三十三歲那年,杜牧離開了他深愛着的揚州,也離開了他心愛的女子。

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筵上,兩人凄然相對,舉樽道别,強顔歡笑,無語凝噎。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别,替人垂淚到天明。

——杜牧《贈别二首·其二》

杜牧忍痛分别,寫下了這首詩。

杜牧和這位女子難以割舍的愛情,讓人動情。

她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有着杜牧的憐愛和不舍,有這樣一位橫絕千古的詩人為她所傾慕,為她寫下如此精彩的詩句,她已經勝過了其他女子太多。

十年一覺揚州夢:杜牧的揚州,那個魂牽夢萦的地方

五、悠悠往事,喜樂揚州

如果讓杜牧自己選,他可能不會做個詩人。

但如果讓杜牧重新來過,他還會選擇揚州。

即使隻是赢得青樓薄幸名,他也心甘情願,畢竟,那裡是他重新活過的地方。

杜牧離開揚州,回憶自己的生活,寫道: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二十四橋之上,月光朦胧,美人如玉。

嗚咽悠揚的箫聲飄散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蕩在青山綠水之間。

我的好朋友韓綽呀,我又想起了我們當年在揚州的日子,在清風明月之夜,你是不是在和美人倚箫而唱,歌舞通宵呢?

十年一覺揚州夢:杜牧的揚州,那個魂牽夢萦的地方

六、十年一覺,都付空夢

大中六年,杜牧被任命為中書舍人,這也是杜牧一生中最高的官職。

但是多年勞累的杜牧早已不堪重負。

幾年後的杜牧,在他十年如一夢的揚州回憶裡,終了了此生。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

——杜牧《遣懷》

十年的時間,讓杜牧有一種置身于夢中的感覺。

滾滾紅塵,繁華如水,都付空夢。

十年一覺揚州夢:杜牧的揚州,那個魂牽夢萦的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