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的扬州,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再次认识杜牧,已经是这个性情中人的杜牧。

月光之下,美人如玉,余音袅袅之际,月夜也变得轻颦浅笑,温润静穆起来。

仿佛此刻的扬州便是杜牧一个人的扬州,于二十四桥之上,用唐诗诠释着属于自己的“风流”。

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的扬州,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一、弱冠成名,名震京邑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人称“杜十三”。

他从小才华出众,除了经史子集,对军事也颇有研究,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还有许多策论咨文。

有一次他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让他在圈内小有名气。

此后的杜牧更像开了挂一样。

他23岁写《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气势如排山倒海而来,一举震惊京城。

如果你觉得开挂就到此为止,那你还是太天真。

此时的杜牧26岁,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京应试,可谁知,便是一举登第。

正如诗云: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好一个“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就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见长安花”的孟郊一样,意气风发、潇洒豪情一涌而出,此刻便是人生的巅峰。

但我们的这位大诗人孟郊考了多久呢?

孟郊奉着母亲的命令挣扎着进行了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在他46岁的时候,登上了进士第,他喜极而泣,写在了那首著名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由此来看,说杜牧开挂,一点也不过分。

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的扬州,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二、仕途失意,结识扬州

可杜牧没有意识到,一个人哪能有这么一帆风顺。

天才杜牧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朝政,尽情施展自己的才智和抱负。

然而现实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辛辛苦苦争取得到的官职是什么呢?

弘文馆校书郎。

“校书郎”简单一点就是负责校勘典籍,这种闲职的工作距离他的梦想实在太远了。

他渴望金戈铁马,羽扇纶巾,即使战死沙场,也不愿在故纸堆里消磨宝贵的时间。

可唐朝已不是那个大唐,不仅不再是李白,甚至也不再是白居易和韩愈的大唐了。

朝廷里激烈的党争让心灰意冷,他逐渐明白,自己的雄心壮志只不过是梦幻泡影。

一面是永远校勘不完的古籍,一面是青山绿水的呼唤。

杜牧思考了许久,决定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聘,去扬州。

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的扬州,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三、娉娉袅袅,扬州风流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扬州作为唐代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自然是烟花繁盛之地,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而作为不得志的诗人杜牧,这里便成了他的天堂。

《太平广记钞》里有一段著名的记载:

牧供职之外,唯事宴游。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牧常出没驰逐其间,无虚夕。

“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牧常出没驰逐其间,无虚夕”。单看这最后一小段描述,就知道杜牧有多么快活。

在扬州,三十三岁的杜牧结识了一位十三岁的妙龄少女。

坎坷的命运让两人瞬间有了无尽的话题。

杜牧的内心是柔软的,是怜香惜玉的,何况又是娉娉袅袅的十三岁少女;

月色缓缓,清酒如许,浅斟低唱,好不快活。

杜牧瞬间找到了人生的意义,陷入爱河,一发不可收拾。

有诗云: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她,正是十三年华,姿态美好,举止轻盈,就像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我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人比得上她。

杜牧与她的缘,恰如茫茫人海中一次偶然的回眸,相逢于某个温柔的月夜。

于是,一切美好便纷至沓来。

在杜牧的眼里,她就是他的世界,似乎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她还要美了。

即使春风十里的扬州,在她的裙下,也不过杂尘一般。

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的扬州,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四、扬州一别,终成陌路

相逢实在太短,多情人也会有无情离去的那一天。

三十三岁那年,杜牧离开了他深爱着的扬州,也离开了他心爱的女子。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筵上,两人凄然相对,举樽道别,强颜欢笑,无语凝噎。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忍痛分别,写下了这首诗。

杜牧和这位女子难以割舍的爱情,让人动情。

她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有着杜牧的怜爱和不舍,有这样一位横绝千古的诗人为她所倾慕,为她写下如此精彩的诗句,她已经胜过了其他女子太多。

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的扬州,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五、悠悠往事,喜乐扬州

如果让杜牧自己选,他可能不会做个诗人。

但如果让杜牧重新来过,他还会选择扬州。

即使只是赢得青楼薄幸名,他也心甘情愿,毕竟,那里是他重新活过的地方。

杜牧离开扬州,回忆自己的生活,写道: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之上,月光朦胧,美人如玉。

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我的好朋友韩绰呀,我又想起了我们当年在扬州的日子,在清风明月之夜,你是不是在和美人倚箫而唱,歌舞通宵呢?

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的扬州,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六、十年一觉,都付空梦

大中六年,杜牧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这也是杜牧一生中最高的官职。

但是多年劳累的杜牧早已不堪重负。

几年后的杜牧,在他十年如一梦的扬州回忆里,终了了此生。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

十年的时间,让杜牧有一种置身于梦中的感觉。

滚滚红尘,繁华如水,都付空梦。

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的扬州,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