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一個人寒心了,也就沉默了!

有人說:“我心裡有事,但我誰都不想說,沉默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我明白說了又沒意義,比起訴說的委屈和不甘,沉默或許更好。”

當一個人經曆了世事沉浮,看清了人情冷暖,便不再有那麼多感慨和不甘,反倒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

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着,不要把希望寄托于他人,而是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向路的盡頭。

當一個人寒心了,也就沉默了!

01

當一個人寒心了,也就沉默了。

在普希金的故事裡,貧窮的漁夫和老太婆,因為放生了一條金魚而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這本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卻由于老太婆的貪心而一無所獲。

人們常常指責老太婆貪得無厭,卻鮮有人讀懂其背後的心酸與無奈。

就像小說《活着》中描述的一個情節:小說主人公之一“苦根”因為吃豆子而撐死了。因為貪嘴而發生悲劇,他真的是太窮了,又太餓,年紀小當時沒有大人在身邊。

人生旅途上,誰不是在面臨困境的時候,渴望有“救命稻草”出現。因為期望太高,而用力過猛,不知不覺,就讓自己陷入了另一個困境。

一個不被愛的人,往往更容易受騙,不是自己沒有意識到,有可能跌落到了陷阱裡,而是太渴望找到被愛的感覺。

一個被排擠的邊緣人,往往更容易被分派又髒又累的活,不是沒有想過要掙紮,隻是卑微地想要“用實力”證明自己,不管做什麼一樣可以做出成績。

可是,所有的背叛、打壓,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若要追根溯源,那麼一個人的軟弱、一個人的期望便是“原罪”,一旦被人拿捏住,便隻能一次次被傷害,一次次被利用。

無論是繼續忍受,還是徹底放手,曾經滿是期待的心,已經寒透了。

哀莫大于心死,當一個人寒心了,便再也不想多說什麼了。

當一個人寒心了,也就沉默了!

02

當一個人開始享受孤獨,便開始沉默。

前些年,有一句話很流行:“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是心靈的獨舞。”

人生路途上,我們不斷地交朋友,或為升職加薪而累積人脈,或為興趣愛好而找尋志同道合之人,也或許隻想在某一段路程中,有個可以同行的伴。

為了顯示出誠意,表達對這份關系的在乎,常常花時間聚會、喝酒、聊天,做着别人喜歡,自己卻并不苟同的事。

能稱兄道弟了又如何,不被了解,不被懂得的苦楚,常常讓身處熱鬧的我們,感到窒息的孤獨。

滿腹心事,可與何人說?滿腹才情,可有誰人識?

既然周遭的一切,都讓自己無法再獲得情感上的支撐與共鳴,不如享受一個人的狂歡吧。

靜坐聽雨,獨處讀心,當一個人學會了與自己對話,開始品味孤獨,在一個人的世界裡,開出滿園的鮮花,便再也不屑于與他人對話了。

當一個人寒心了,也就沉默了!

03

當一個人經曆了大起大落,也就習慣了沉默。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武功最高強的人,不是那些高談闊論的人,不是那些名聲在外的人,而是誰都不會在意的掃地僧。

“掃地僧”的前半生,該有怎樣的精彩,或許,如同讀莎士比亞的作品: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多少人,看起來平凡得如同一片落葉,輕輕地落下,或歸于塵土,或随風飄逝。

然而,當我們仰望大樹,會看到每一片葉子,都在極力舒展着自己的,接受陽光雨露的滋養,綻放生命的張力,以便在狂風暴雨來臨之前,積蓄起足夠的能量,與之一次次博弈。

那些歸于平凡的“高人”,雖然早已經淡出“江湖”,但“江湖”上還一直流傳他們的故事。

作為故事的主角,他們再也不願提及從前,提起那些大起大落之間的悲歡離合。

《論語》中寫道:“成事不說,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已經做過的事不用再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情也不必再追究了。

這份淡然與灑脫,便是沉默。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當一個人寒心了,也就沉默了!

04

結束語:

當一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大概,已經真正懂得了放下。

那些失去,那些遺憾,那些恩怨,再也不會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再也不會是一個枷鎖,讓自己無法動身。

不會再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而是開始專心緻志的做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不要去打擾一個沉默的人,因為,他不需要任何安慰。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檔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