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錄中國百年考古史的重要時刻:《考古中國》出版

今年正值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中信出版邀請了15位經驗豐富的考古學者為讀者們帶來了一場考古學的饕餮盛宴。《考古中國——15位考古學家說上下五千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學生院許宏教授作總序,他從時間、空間、文化三個次元向讀者介紹了15個大遺址,從“大遺址”的重要意義闡述其定義以及它們對中國曆史的影響,并從全球視野觀察古代中國。

記錄中國百年考古史的重要時刻:《考古中國》出版

《考古中國——15位考古學家說上下五千年》許宏 等著 中信出版·大方 2022年1月 168元

從時間、空間、文化三大次元全面解讀中國現代考古成就。該書收錄15項考古發現,從1921年發現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到2020年發現的陝西靖邊清平堡,是中國考古百年發現和研究史縮影;從“50後”到“70後”的15位考古學家,活躍于20世紀80年代直至今日,見證了中國考古學的轉型與發展。考古發現遺址涵蓋都邑、陵墓、水下、沙漠、高原、窯址等多種場景;涉及政治、宗教、軍事、科技、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水利等方面豐富的曆史文化資訊。

記錄中國百年考古史的重要時刻:《考古中國》出版

二裡頭銅爵

根據遺址的考古發現時間(1921—2020年)編排,是中國百年考古史的縮影。該書收藏了452幅一手的考古現場圖、珍貴的考古報告、高科技的數字高程模型圖、令人震撼的遺址複原圖、精心繪制的遺址平面圖、遺址實景近照和全景俯瞰圖,以及網絡知名文物攝影師動脈影所拍攝精美文物圖等,多角度全面展現考古發現的壯美和細節,呈現了百年來考古技術的革新。從隻有探鏟、手鏟到海陸空高新科技在考古工作中的實際運用,地理資訊系統、遙感、三維掃描、無人機、超景深顯微鏡等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附錄中還收錄了49位考古學家簡介,緻敬百年來上下求索的中國考古人。

記錄中國百年考古史的重要時刻:《考古中國》出版

三星堆青銅器

填補多項曆史空白、糾正曆史錯誤、提出新的觀點、提出新的問題。一直以來,西方隻承認中國3000多年文明,良渚古城以其“宮城、内城、外城”的三重結構及大型水利工程,實證了中國5000年文明史;杜牧的《阿房宮賦》家喻戶曉,考古發現表明阿房宮根本沒有被燒,甚至沒有建成;衆所周知,修建長城主要出于軍事目的,但近300年,北部長城沿線發生的血腥戰争卻并不是主流,恰恰相反,大部分時間雙方和平相處,有各種各樣的貿易與交流;4000年前的石峁人在修築城牆的時候,有意識地把玉鏟、玉璜、玉钺等器物砌入牆中,符合史書中夏朝末代君主桀“立玉門、飾瑤台”的記載,石峁是黃帝都城還是夏都?這些觀點和問題在《考古中國》中被重新提出。

記錄中國百年考古史的重要時刻:《考古中國》出版

石峁石雕

作者許宏認為,考古是一門富有神秘感的學科,它的神秘,在于對未知過去的好奇。可以說,滿足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就是它最基本也是最大的功用。在考古發掘中,你不知道下一分鐘會有怎樣的意外收獲;考古是一門殘酷的學問,新的發現在時時完善、訂正甚至颠覆我們既有的認知。這恰恰是考古學最大的魅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講,盡管考古 學是研究過去的學科,但是最不該有因循守舊的特質。

記錄中國百年考古史的重要時刻:《考古中國》出版

許宏

“在中國考古學誕生百年之際,《考古中國》的出版适當其時。《考古中國》并未止步于羅列新發現,而是深究新發現帶來的新認識,考古學對于國家和社會的貢獻,這無疑是一份令人滿意,而又引人深思的答卷。”上海大學曆史學系教授徐堅說。

南都記者朱蓉婷 實習生譚婉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