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汴梁文化|郭鋼慶:關于新鄉郭君墓志銘的來世今生

在郭仲隗紀念館開館之初,受河南辛亥研究中心郭力副主任之托,為開館做準備收集郭仲隗的一些相關資料,我找到原政協秘書長王玉堂、平原大學主編陳泓和文史委主任潘長順,他們都己耄耋之年,但記憶甚佳。王玉堂口述了巜我和郭文煊在一起工作過的日子》、陳泓寫了巜郭海長與中國時報》、潘長順主編巜冮流天地外》,在走訪中我一一做了錄音和視訊并發至巜口述河南》,特别是在文史委主任潘長順家裡,做好錄音後并為郭仲隗紀念館賦詩一首:

水旱蝗湯罹禍勻

為民請命是何人

哭陳民食關音土

怒斥驕湯恐日身

同暑百官聲赫赫

上卿宴上語頻頻

中州海瑞今現身

重慶報章紀實真

當時我用錄音筆錄了全程,潘主任說:“對河南做出最大貢獻的父子二人就是郭仲隗和郭海長,讓河南災民少餓死多少”。

汴梁文化|郭鋼慶:關于新鄉郭君墓志銘的來世今生
汴梁文化|郭鋼慶:關于新鄉郭君墓志銘的來世今生

緊接着又說到特别是郭仲隗父親的墓志銘一定要好好找一找,那可是一個文物,是李敏修寫的撰文,并問我知道李敏修麼?你父親研究了李敏修一輩子,是個大家。還有草聖于佑任書丹、馬吉璋撰蓋,北京陳雲亭雙溝勒石刻銘這些人物都不同凡響。後來我才知道當時潘主任主編的巜江流天地外》這本書裡面用的是照片,當時這套墓志銘和撰蓋還沒有找到,後來郭仲隗的侄兒郭文煊恢複了工作,任政協副主席後到博物館視查時,博物館人員還介紹說這是你們家的墓志銘。并還囑咐牛子祥拍了照片,到最後郭文煊去世也沒有見到原碑刻銘文及撰蓋。子承父志,他的兒子找到了,并捐獻給巜郭仲隗紀念館》。

時隔三年後,在一起“泛舟品茗”聊到了這塊墓志銘,郭文煊的兒子郭鋼慶講起來記憶猶新,找到這塊墓志銘時還說到真是文物傳承不斷,要不是大召營成立書畫社,這塊墓志銘不知現在何處?

汴梁文化|郭鋼慶:關于新鄉郭君墓志銘的來世今生

這期節目你說《文物我來拍》就由郭鋼慶老師來給我們分享,他見證了這塊墓志銘的來龍去脈及曲折背景後的故事。

口述:郭鋼慶

整理 :平原文化藝術中心 梁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