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在世被百姓擁為一代清官,四百年後墳墓挖開,出土财寶令人傻眼

他在世被百姓擁為一代清官,四百年後墳墓挖開,出土财寶令人傻眼

曆史著作有開始也有結束,但它們描寫的事件卻并不如此。——科林伍德

中華上下有5000多年的曆史文化,随着時代的不斷發展,許多曆史文化也随着古人埋葬在各個角落。如今考古學家有着精良的裝置,就開始對古代文明進行了探索。很多曆史也随着考古學家的不斷探索逐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考古學家也開始發現很多流傳下來的曆史記載并不屬實,他們從一些古墓中探索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曆史。

明代有一位被譽為清官的首輔袁炜,他的墳墓被挖開之後,裡面的墓志銘講述了他拍馬屁的功夫讓人汗顔。

他在世被百姓擁為一代清官,四百年後墳墓挖開,出土财寶令人傻眼

文物的糟蹋

1968年,浙江省袁馬村的農村公社組織社員在三峰山搬石頭準備去砌一個豬圈時,

社員們在三峰山上發現了一座巨型古墓

。這座古墓被很多雜草掩蓋從細縫中社員們看到

古墓裡有着豪華的石頭仙橋,池台等各種精美的石雕。

在那個年代人們對考古并沒有太多的認識,也沒有想過要對古墓進行保護。

當時社員們為了搬運更多的碎石塊以及看古墓的構造就将幾個炸藥包放在了古墓中,不一會兒古墓裡的石柱石階,随着爆炸聲的響起,它們也被炸毀。

一些社員就将這些碎石塊運到了山下砌豬圈,随着碎石塊的不斷搬運古墓也開始逐漸展現在社員們的面前。古墓被炸開之後,裡面有一個儲存完好的楠木棺材。

在這座古墓中堆滿了許多的金銀财寶。

他在世被百姓擁為一代清官,四百年後墳墓挖開,出土财寶令人傻眼

很多社員看到這些金銀财寶之後就将這些器物拿回家中

。那時候人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文物的價值,随意的糟蹋

就連那一口楠木棺材也被公社運回村裡做了廁所的蹲闆

。當時農村公社裡正好缺少石塊,

他們從古墓裡挖出了兩塊刻着字的石頭,也運回了村裡

。後來這兩塊巨石就被擡去當了橋面供别人行走。

十年之後的重視

1978年,國家開始重視文物價值,并且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

袁馬村也開始響應國家的号召,将之前挖到古墓的事情,報告了當地文化館

。文物局的人立即派了從業人員經過長達一個星期的反複勸說,收集10年前流失在村民手中的随葬品。

最終一共收到了銀簪兩件、玉簪兩件、銀錠四件、玉帶片十六件等,這數量及其的稀少

。從挖古墓到如今已經經曆了10多年,很多村民受生活所迫,都将之前挖到的随葬品典當了出去,已經不知去向。也有的村民不願意上交這些文物,已經成為家中的一個傳家之寶。

他在世被百姓擁為一代清官,四百年後墳墓挖開,出土财寶令人傻眼

這對于探索明代時期的曆史,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經村民回憶,

考古專家還了解到,當時還有兩塊刻着字的巨石現如今正在小河邊上

。他們立即帶上從業人員,找到了那兩塊巨石,發現這兩塊其實是墓志銘。

墓志銘其實就是一種悼念性的文體主要是記載逝者的姓名,生平事迹,對逝者一生的評價。

這墓志銘有可能是自己生前所寫,也有可能是别人為其書寫,表達了對死者的悼念和贊頌。考古學家雖然知道這處古墓的存在,但古墓所在的地方已經被炸毀無法修複完全。

一直都不知道這座古墓的主人是誰

,如今找到兩塊墓志銘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發現。

慈溪袁氏的後代

專家将這兩塊墓志銘帶回了文化館進行探究,經過對墓志銘的解讀,

他們發現這個曾經被社員炸毀的古墓是400年前明代著名首輔大臣袁炜的墓。

為了進一步的進行探究,他們又來到了當時的那座山峰上進行再次挖掘,盡量恢複墓室的建築。

他在世被百姓擁為一代清官,四百年後墳墓挖開,出土财寶令人傻眼

這個墓從面積來看可以說是非常宏大的,這樣的墓室一般而言都是極其的豪華。

村民手中所上交的一些随葬品隻是衆多金銀财寶中微不足道的東西。

袁炜的墓志銘證明了一個曆史傳說,向世人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曆史,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皇帝。

在曆代的考古學者眼中明代首輔大臣袁炜是一個清官一個好官

。從這兩塊墓志銘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不一樣的記載,為後世學者研究明代曆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這兩塊墓志銘中有一塊長寬為64厘米,這是墓志銘的蓋碑,還有另一塊墓志銘是袁炜的學生所寫的生平事迹,一共是50行,每行60字。

這些字型記載了袁炜詳細的一生揭開了他不為人知的一面,

袁炜是慈溪袁氏的後輩

。慈溪袁氏最早的祖先是漢太尉袁安。随着時代的不斷發展各種皇朝更替戰亂頻發,最終他們選擇在陸埠慈溪定居了下來。幾乎在每一個朝代袁氏子孫都在朝堂中占據着一些分量。袁炜可以說是這些子孫中最出名的人。

他在世被百姓擁為一代清官,四百年後墳墓挖開,出土财寶令人傻眼

阿谀奉承的宰相

1508年,袁炜就出生于浙江慈溪,據說他在出生之前父母在同一天晚上都夢見了有一條黑龍降臨在家中。沒過多久袁炜就出生了,他是明代少數可以稱之為神童的人之一。

從小他就精絕穎異,在其他孩子還在讀書識字的時候,他就可以與其他人做對子

他作出來的對子有很多,都十分奇特,

讓人贊不絕口

。10歲的時候,他就跟随着父親一起去觀看縣令審案。縣令看他氣宇不凡,于是就出了一個對子想考考他:"

三清殿上飛雙鶴

"。袁炜不假思索地回答到:"

五彩雲中架六龍

"。縣令聽到了他的回答連聲說好,

稱贊他是一個神童。

他在世被百姓擁為一代清官,四百年後墳墓挖開,出土财寶令人傻眼

在袁炜的墓志銘中記載到

嘉靖皇帝是一個極其信奉道教的人,很多群臣為了巴結他,紛紛寫青詞來敬獻

。青詞就是道教舉行一些儀式的時候,需要獻給天界神明的奏文。

袁炜也是衆多拍馬屁官員之一

他寫的青詞深得嘉靖皇帝喜愛,正是因為這一點,

才使得他屢次遭到禦史的彈劾時皇帝始終不治罪,反而眷遇乾隆

。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他就從一個小小的六品官員晉升到了宰相首輔,

他也是以得了一個"青詞宰相"的稱呼。

公元1565年,

袁炜因病去世,享年58歲

。嘉靖皇帝聽完了他的死訊之後,還感到極其的惋惜,贈少師,谥文榮。

袁炜的後代就将他葬在故鄉的三峰山上。他的學生們為了表達敬意就寫下了袁炜寫青詞的各種事迹。

他在世被百姓擁為一代清官,四百年後墳墓挖開,出土财寶令人傻眼

從這兩塊墓志銘中,人們也真正的了解到曆史上的袁炜,并非一代清官。他的官位完全是靠着溜須拍馬,阿谀奉承而得來。從袁炜的情況來看,嘉靖皇帝在位時期的朝廷官員是怎樣的腐敗。流傳下來的一些文字記載并不一定就屬實,往往揭開這些修辭之後,露出的就會是另一種真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