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下場: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永樂九年十一月初十,這一天對大明帝國來說是無比重要的一天。

按照明成祖朱棣的訓示,明廷大小官員正在為其孫朱瞻基的皇太孫冊封典禮而忙碌。

伴随着莊嚴而古老的宮廷音樂,手持玉圭的朱瞻基由禮部官員引導着依次完成了各項冊封儀式。

作為這場典禮的真正主人,朱棣為自己的基業後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說起來,這是他登基以來舉行的第三次盛大的慶典活動了。

第一次是他登上皇位,第二次是冊封皇太子朱高熾。

對比起來,這一次的心情遠比前兩次舒暢。

簡而言之,冊封朱瞻基為皇太孫不僅是自己發自肺腑的願望,同時也得到了全體官員的支援和擁護。

看着相貌英俊的皇太孫在整個儀式中表現地潇灑而得體,心花怒放的朱棣不禁忘記了典禮的規定,竟起身親自将皇太孫之冠戴到了朱瞻基頭上。

一時間,整個典禮達到了最高潮,兩旁官員的“萬歲”呼喊聲響徹殿宇。

于是,明成祖朱棣苦心栽培13年的“好聖孫”朱瞻基遂成為了大明帝國名副其實的候補皇帝。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下場: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明成祖朱棣劇照

朱瞻基被冊封為皇太孫,歡喜的當然是皇太子朱高熾。

因為朱瞻基被冊封為皇太孫無形中鞏固了他岌岌可危的太子地位。

退一步說,若朱棣日後果真廢掉了自己,繼承皇位的也不會是他的老對手:二弟朱高煦。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下場: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朱高煦劇照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子,自幼好武惡文,《明史》載其“性兇悍”。

靖難之役爆發後,朱高熾以燕世子的身份留守北平,朱高煦則一直陪着朱棣在前線厮殺。

憑借自己悍勇的性格,朱高煦曾數次幫朱棣解圍。

在建立赫赫功勳的同時,朱高煦難免萌生了一種奪嫡的念頭。

這時,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也心懷叵測地摻和了進來。

于是,朱高煦和朱高燧結成了同盟共同對付世子朱高熾。

不久,三人的沖突被建文帝偵知。

建文帝便讓方孝孺給鎮守北平的朱高熾寫了一封信,試圖離間燕王父子。

還好,朱高熾看透了方孝孺的計策,收信之後立即派人将信件送給了朱棣過目,化解了朱高煦的讒言。

朱棣登基後,兩人之間的明争暗鬥越演越烈,朝臣也分成了兩派。

淇國公丘福和驸馬王甯等多數武将明确表态支援朱高煦,但朝廷的文官們卻十分中意朱高熾。

實際上,朱棣也傾向立朱高煦為太子,但嫡長子繼承制的老傳統卻無形地制約着他。

據說最後讓朱棣下定決心立朱高煦為太子的,是靖難之役爆發前斷言朱棣有帝王之相的著名相士袁珙。

袁珙自号柳莊居士,後世标榜自己源出“柳莊相法”的相面者據說就是出自袁珙這一脈的傳授。

當時,袁珙見罷朱高熾和朱瞻基,當即表示此二人均有天子的貴相。

聽完袁珙之言,朱棣再也不做他想,終于在永樂二年将朱高熾冊封為太子。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下場: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朱高熾劇照

公元1424年7月,明成祖朱棣病逝榆木川,太子朱高熾登基,是為明仁宗。

明仁宗上台後,不僅奉行與民休息的政策,還為22年前被朱棣處死的方孝孺等人平反。

可惜,明仁宗享國不長,在位不到十個月便去世了。

明仁宗去世的消息傳出,樂安城中的漢王朱高煦坐不住了。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下場: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當年朱棣病逝榆木川,朱高煦就想先發制人。

由于朝廷封鎖了消息,朱高煦不知虛實,最終不敢貿然行動。

現今京城密探已确切探知朱高熾死亡、朱瞻基正自南京傳回,這個時機的确千載難逢。

于是,朱高煦立即決定派親信駐紮在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上,準備在中途截殺朱瞻基,然後起兵奪位。

朱瞻基旁觀父親朱高熾和二叔朱高煦明争暗鬥了二十多年,對朱高煦的伎倆早已了如指掌。

他接到信件後當日即率幾名輕騎傳回了京城,朱高煦派出的殺手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下場: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朱瞻基劇照

朱瞻基順利繼承帝位後,做賊心虛的朱高煦心中不免有些慌亂。

于是,朱高煦一面加緊在軍事上和經濟上做準備,一面想法設法地試探朱瞻基。

為了麻痹朱高煦,朱瞻基剛一繼位就賞賜給了朱高煦大量的寶物。

對朱高煦的國策建議,朱瞻基也無不準許。

此外,朱瞻基還多次派遣使者誇贊朱高煦。

朱高煦中計了,他将朱瞻基的欲擒故縱當成了軟弱可欺。

于是,朱高煦便想效法其父朱棣,打起了“清君側”的大旗。

與此同時,朱高煦還派親信枚青進京聯絡當初在靖難之役中和他并肩作戰的故舊,曾平定安南、現今手握軍權的英國公張輔便是他的第一個聯絡對象。

張輔二話不說,立即就将枚青捆起來送給了朱瞻基。

朱瞻基親自審問枚青,将朱高煦的兵力部署了解的一清二楚。

這時,山東州縣也紛紛上奏了漢王朱高煦謀反。

這時,朱瞻基反而不着急征讨朱高煦了。

他還是希望朱高煦能及時回頭,便派了個老成持重的宦官去勸說朱高煦。

朱高煦倒是簡單幹脆,當着使者的面罵起了朱瞻基和其父朱高熾違反祖制。

使者剛走,朱高煦的挑戰書就送到了北京。

看罷朱高煦的來信,朱瞻基明白和平解決已不可能,遂立即召開了禦前會議。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下場: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會議中,武将們都推薦戰功赫赫的陽武侯薛祿,或是智謀超群英國公張輔率軍平叛。

誰知,朱瞻基卻力排衆議,決定禦駕親征。

他知道當年建文帝之是以失敗就是因為不肯禦駕親征,而是将舉國精銳傳遞給自诩宿将的李景隆,導緻燕軍一戰逆轉強弱格局。

接着,朱瞻基又詢問衆将朱高煦得知皇帝禦駕親征,下一步會怎麼做?

大臣們各抒己見,有人說朱高煦曾在南京多年,對南京情況十分熟悉,起事後必将直奔南京,然後利用長江天險對抗朝廷。是以,朝廷應該盡快發兵控制南京;也有人說朱高煦不會長途奔襲南京,反而會利用山東和朝廷打持久戰。是以,控制濟南城就顯得尤其重要。

朱瞻基不愧是朱棣調教出來的高材生,他對諸将的建議不知可否,反而對衆将進行了一番長篇大論的分析。

朱瞻基認為朱高煦身邊的親信都是樂安人,欲向何處用兵,朱高煦首先會詢問他們。這些人“生于斯長于斯”,都不願遠離故土,肯定不會跟随朱高煦前往南京;濟南城高池深,朱高煦參加過靖難之役,對濟南城的堅固程度很清楚。如果朱高煦不能在短時間内攻破濟南,就會陷入我軍的前後夾擊。如此一來,朱高煦唯一的選擇隻有死守樂安。是以,朝廷不用考慮南京、也不用考慮濟南,直奔樂安即可。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下場: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果然,朱瞻基摸透了朱高煦的心思。

經過急行軍,朝廷大軍順利抵達樂安。

為了威懾叛軍,朱瞻基命神機營向樂安城頭發射铳炮。

刹那間炸雷聲起,城中叛軍頓時破膽。

不久,朱瞻基又向朱高煦下了最後通牒,并曉谕城中士卒:若生擒或殺死朱高煦并開城投降者,将會獲得豐厚的賞賜。

當夜,朱高煦将謀反的文書以及所造的兵器燒毀後,遂出城投降。

至此,朱高煦叛亂不到一個月便被朱瞻基順利平定。

漢王朱高煦的真實下場:一記掃堂腿絆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見

朱高煦叛亂被平定後,朱瞻基命人在西華門内修築了一座囚室,将朱高煦關押于此。

有意思的是,朱瞻基給這座囚室起了一個名字:逍遙城。

于是,被廢為庶人的原漢王朱高煦帶着手铐腳鐐,在這座逍遙城裡度過了将近四年的囚徒生活,直到宣德四年四月的一天。

這天,朱瞻基看完甯王朱權關于赦免朱高煦的奏疏後心血來潮,遂帶着侍衛來到逍遙城,他想看看這位被他軟禁三年之久的二叔是否有所悔過。

當朱瞻基來到朱高煦的面前,并久久凝視他的時候,滿懷恨意的朱高煦頓感無名火起。

趁朱瞻基不注意,朱高煦一腳勾倒了朱瞻基。

朱瞻基氣極,當即命侍衛擡來一口重達300多斤的大銅缸扣住了朱高煦。

46歲的朱高煦強悍依舊,居然硬着脖子将銅缸頂起。

想起昔日的仇恨,朱瞻基徹底惱了,他又命侍衛在銅缸周圍燃起木炭。

不一會,炙熱的火焰便融化了銅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