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大林讨要軍權無果反遭刁難,給列甯下通牒:再不給我可真搶了

如今提起蘇聯,恐怕不少朋友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斯大林。在這個國家并不十分漫長的曆史中,這位鐵血領袖為蘇聯打上了特征極其鮮明的烙印。斯大林的雄才偉略鑄就的蘇聯的強盛,但在另一面,他過分嚴苛的治國方式也讓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活力。如今,斯大林依舊是最具話題的争議人物之一,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他在政治手腕上的确有過人之處。咱們這篇文章就來講講斯大林最不堪的那段歲月,看看他是如何快刀斬亂麻,幾乎是瞬間擊潰對手命門的。

斯大林讨要軍權無果反遭刁難,給列甯下通牒:再不給我可真搶了

蘇俄内戰爆發後,列甯組建了“五人主席團”,斯大林與托洛茨基一同入選。偌大一個國家,尤其是對于人類曆史上豐碑式的這樣一個政權而言,權力暫時集中在這樣一個小團體身上,對于其中的每個人而言都算得上殊榮了。不過,即便當時斯大林的地位不低,他離頭把交椅還差得遠呢。

那會兒的蘇聯高層群星閃耀,上有被譽為“三巨頭”的列甯、斯維爾德洛夫、捷爾任斯基,中有紅軍、紅海軍的締造者,幾乎與列甯平起平坐的托洛茨基,身邊還有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這些地位相當的競争者,斯大林的處境十分尴尬。在列甯“集體上司”原則的掩飾下,大夥兒表面上樂呵呵的,沖突卻一直在積累。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況一直持續到了1918年中,當年5月,斯大林被派往察裡津地區征收糧食,沖突就在那兒集中爆發了。

斯大林讨要軍權無果反遭刁難,給列甯下通牒:再不給我可真搶了

别看收糧食這事兒跟帶兵打仗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當時蘇俄的情況十分特殊。且不說舊俄勢力和外國幹涉軍的内外絞殺,就連不少平民老百姓都無法接受蘇維埃政權,對當局的許多政策尤為抵觸。斯大林的工作并不是敲開門要糧食那麼簡單,有時候,一些非正常手段恐怕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察裡津地區的局勢也是一片混亂,倉促組建起來的部隊戰鬥力感人,敗多勝少,士氣低落;仗打得一塌糊塗,内耗卻不含糊,總而言之,斯大林面對的是一個爛到不能再爛的爛攤子。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根據當時蘇維埃高層的規定,征糧官有着極大的行政權力,在必要時刻可以不擇手段。另外,斯大林也算是上頭派下來的全權代表,理應有着相當的話語權和決策權。無奈的是,他實際上跟“全權”倆字根本不沾邊,而在身邊插滿托洛茨基親信的情況下,他的話甚至都沒人搭理;斯大林急缺人手,然而時任被高加索軍區司令的斯涅薩列夫是托洛茨基心腹,一兵一卒都調不動。總而言之,斯大林的地位看似關鍵,其實就是個光杆司令。

斯大林讨要軍權無果反遭刁難,給列甯下通牒:再不給我可真搶了

諷刺的是,斯大林在察裡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他在給列甯的信件中卻聲稱征糧工作進展順利,大夥兒也是配合默契。眼看最終期限不斷逼近,手裡卻沒多少糧食,他終于也忍不住了。1918年6月22日,斯大林在給列甯的信中寫了一大堆客套話,随後,他十分隐晦地向上司讨要兵權。話是這樣講的:“我不想為自己謀求任何軍事職務,但軍區司令硬把我拉進他們那一攤事。我感到不這樣也不行,沒有别的辦法。現在我認為,如果我擁有直接的正式的幹預和任命的授權,諸如任命部隊和司令部的政委、出席軍區司令部會議以及在南方代表中央軍事權力機構,将會對工作有利。”

列甯并不傻,他恐怕一下就聽出了話外音,然而,這位蘇維埃政權的領袖為了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上平穩地處理這個敏感問題,故意選擇忽視。眼看上頭遲遲不作答複,斯大林又于7月7日再次寫信。這一次,他以退為進,提議“給某個人以在俄羅斯南部地區采取緊急措施的軍事性質的權力”,雖然表示“某個人”不一定就是他自己,但他在描述情況時大大加重了問題的嚴重性,從側面逼迫上頭立馬作出改變。然而令斯大林始料未及的是,列甯居然把問題甩給了托洛茨基。結果,斯大林非但未能獲得任何“特别權力”,他的身邊又多了幾名托洛茨基的親信。

斯大林讨要軍權無果反遭刁難,給列甯下通牒:再不給我可真搶了

事鬧到這份兒上,斯大林一下子就火了。1918年7月10日,他捅破了窗戶紙,直截了當地把問題甩到列甯跟前:“糧食問題自然是和軍事問題交織在一起的,我之是以需要軍事全權全是為了事業的利益。關于這一點我已經寫過了,但我沒有收到回複。很好,這樣的話我就可以自行其是,用不着任何手續,去撤掉那些危害事業的集團軍司令員和軍事委員。是事業的利益驅使我這樣做的,即使沒有托洛茨基的紙片片兒也不能阻止我!”次日,他又近乎孤注一擲地給莫斯科做了“最後通牒”,稱自己會不擇手段完成征糧的本職任務,哪怕是“幹涉司令部工作”。

雖然話說得硬氣,但仔細想想,眼下是對方的人掌握着兵權,身邊又插滿了對方親信,斯大林縱使有天大的本事,想要突圍也幾乎是天方夜譚。然而,後者不但做到了,還幾乎是瞬間翻盤。

在對莫斯科做了“最終請示”後,斯大林硬是往被高加索軍區司令部塞進了3名“新成員”,其中魯希莫維奇被任命為軍事監察處主任,另外兩人擔任其助理。斯大林十分精準地拿捏官兵的心理:托洛茨基親自任命的斯涅薩列夫軍事才華也就那樣,帶兵老打敗仗,不少官兵對其頗有怨言。而斯大林借助這幾顆楔子漸漸架空了斯涅薩列夫,不斷擴大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

斯大林讨要軍權無果反遭刁難,給列甯下通牒:再不給我可真搶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斯大林最缺人手的時間點上,伏羅希洛夫帶着兩個被打崩的軍路過察裡津。巧的是,兩人在十多年前就有過交往,而伏羅希洛夫又對斯大林的一些政治觀點十分贊同。伏羅希洛夫有人,斯大林缺人,兩人幾乎是一拍即合。在斯大林的一番操作下,斯涅薩列夫不得不簽署指令:“前第三軍和第五軍的所有殘部、前察裡津戰線方面軍的部隊和由莫羅佐夫及頓涅茨邊疆區的居民組成的部隊合并成一個集團軍,任命前第五軍司令員克裡門特·葉菲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為司令員。”至此,斯大林在察裡津的政治班底基本形成。

1918年7月19日,北高加索軍區司令部全體成員突然遭到逮捕,居然毫無反抗之力。3天後,斯大林成立北高加索軍區軍事委員會,他被衆人推舉為主席。斯大林上任後連燒三把火,嚴肅軍紀,整饬條律,鼓舞士氣,上下為之一振。而他本人又有一定的軍事才華,還當真為察裡津官兵們帶來了他們最渴望的東西——勝利。沒多久,斯大林就在察裡津建立了無上的威望,直到此時,托洛茨基才後知後覺地想要做出回擊。

得知斯大林一連串的舉措後,托洛茨基再伸手察裡津,才察覺自己多年經營已蕩然無存了。他也曾嘗試發起反撲,無奈整個察裡津被斯大林改造成一座密不透風的堡壘。無奈之下,托洛茨基隻能低聲下氣地求情,即便如此,他也僅僅是換回了斯涅薩列夫,其他人就沒這麼好運了。另外,曆史證明并非每個人都能在察裡津玩得轉,例如在1919年初,列甯為了緩解托、斯二人沖突,特意将斯大林召回莫斯科。僅半年後,察裡津便被白軍攻陷。4個月後,敵軍一度突破至據莫斯科僅400公裡處,情急之下,正在列甯格勒方向指揮作戰的斯大林再次被派往南線,1920年1月3日,斯大林便再次奪回了察裡津。

斯大林讨要軍權無果反遭刁難,給列甯下通牒:再不給我可真搶了

如今,多數人認為斯、托二人的戰争是在列甯逝世後才展開的,實際上,兩人早在1918年便圍繞着察裡津展開了初次交鋒。回看這次交手,托洛茨基原本占據着絕對優勢,他卻後知後覺,白白葬送好局。反觀斯大林,他能夠在逆境中捕捉到機會,敢于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突破困境,看似破罐子破摔,實則謹慎地拿捏時局,在最合适的時機選擇最合适的處事方式,兵不血刃地一舉扭轉局面。當時的斯大林在蘇維埃高層中的地位遠不及托洛茨基,後者卻被折騰得束手無策。如今,不少人仍在深究托失敗的原因,我們從上述不難發現,二人性格與實力差距如此之大,各自的命運恐怕從一開始便已注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