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斯大林讨要军权无果反遭刁难,给列宁下通牒:再不给我可真抢了

如今提起苏联,恐怕不少朋友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斯大林。在这个国家并不十分漫长的历史中,这位铁血领袖为苏联打上了特征极其鲜明的烙印。斯大林的雄才伟略铸就的苏联的强盛,但在另一面,他过分严苛的治国方式也让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活力。如今,斯大林依旧是最具话题的争议人物之一,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政治手腕上的确有过人之处。咱们这篇文章就来讲讲斯大林最不堪的那段岁月,看看他是如何快刀斩乱麻,几乎是瞬间击溃对手命门的。

斯大林讨要军权无果反遭刁难,给列宁下通牒:再不给我可真抢了

苏俄内战爆发后,列宁组建了“五人主席团”,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一同入选。偌大一个国家,尤其是对于人类历史上丰碑式的这样一个政权而言,权力暂时集中在这样一个小团体身上,对于其中的每个人而言都算得上殊荣了。不过,即便当时斯大林的地位不低,他离头把交椅还差得远呢。

那会儿的苏联高层群星闪耀,上有被誉为“三巨头”的列宁、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中有红军、红海军的缔造者,几乎与列宁平起平坐的托洛茨基,身边还有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这些地位相当的竞争者,斯大林的处境十分尴尬。在列宁“集体领导”原则的掩饰下,大伙儿表面上乐呵呵的,矛盾却一直在积累。这种不上不下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18年中,当年5月,斯大林被派往察里津地区征收粮食,矛盾就在那儿集中爆发了。

斯大林讨要军权无果反遭刁难,给列宁下通牒:再不给我可真抢了

别看收粮食这事儿跟带兵打仗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当时苏俄的情况十分特殊。且不说旧俄势力和外国干涉军的内外绞杀,就连不少平民老百姓都无法接受苏维埃政权,对当局的许多政策尤为抵触。斯大林的工作并不是敲开门要粮食那么简单,有时候,一些非常规手段恐怕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察里津地区的局势也是一片混乱,仓促组建起来的部队战斗力感人,败多胜少,士气低落;仗打得一塌糊涂,内耗却不含糊,总而言之,斯大林面对的是一个烂到不能再烂的烂摊子。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根据当时苏维埃高层的规定,征粮官有着极大的行政权力,在必要时刻可以不择手段。另外,斯大林也算是上头派下来的全权代表,理应有着相当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无奈的是,他实际上跟“全权”俩字根本不沾边,而在身边插满托洛茨基亲信的情况下,他的话甚至都没人搭理;斯大林急缺人手,然而时任被高加索军区司令的斯涅萨列夫是托洛茨基心腹,一兵一卒都调不动。总而言之,斯大林的地位看似关键,其实就是个光杆司令。

斯大林讨要军权无果反遭刁难,给列宁下通牒:再不给我可真抢了

讽刺的是,斯大林在察里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在给列宁的信件中却声称征粮工作进展顺利,大伙儿也是配合默契。眼看最终期限不断逼近,手里却没多少粮食,他终于也忍不住了。1918年6月22日,斯大林在给列宁的信中写了一大堆客套话,随后,他十分隐晦地向上司讨要兵权。话是这样讲的:“我不想为自己谋求任何军事职务,但军区司令硬把我拉进他们那一摊事。我感到不这样也不行,没有别的办法。现在我认为,如果我拥有直接的正式的干预和任命的授权,诸如任命部队和司令部的政委、出席军区司令部会议以及在南方代表中央军事权力机构,将会对工作有利。”

列宁并不傻,他恐怕一下就听出了话外音,然而,这位苏维埃政权的领袖为了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平稳地处理这个敏感问题,故意选择忽视。眼看上头迟迟不作答复,斯大林又于7月7日再次写信。这一次,他以退为进,提议“给某个人以在俄罗斯南部地区采取紧急措施的军事性质的权力”,虽然表示“某个人”不一定就是他自己,但他在描述情况时大大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从侧面逼迫上头立马作出改变。然而令斯大林始料未及的是,列宁居然把问题甩给了托洛茨基。结果,斯大林非但未能获得任何“特别权力”,他的身边又多了几名托洛茨基的亲信。

斯大林讨要军权无果反遭刁难,给列宁下通牒:再不给我可真抢了

事闹到这份儿上,斯大林一下子就火了。1918年7月10日,他捅破了窗户纸,直截了当地把问题甩到列宁跟前:“粮食问题自然是和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我之所以需要军事全权全是为了事业的利益。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写过了,但我没有收到回复。很好,这样的话我就可以自行其是,用不着任何手续,去撤掉那些危害事业的集团军司令员和军事委员。是事业的利益驱使我这样做的,即使没有托洛茨基的纸片片儿也不能阻止我!”次日,他又近乎孤注一掷地给莫斯科做了“最后通牒”,称自己会不择手段完成征粮的本职任务,哪怕是“干涉司令部工作”。

虽然话说得硬气,但仔细想想,眼下是对方的人掌握着兵权,身边又插满了对方亲信,斯大林纵使有天大的本事,想要突围也几乎是天方夜谭。然而,后者不但做到了,还几乎是瞬间翻盘。

在对莫斯科做了“最终请示”后,斯大林硬是往被高加索军区司令部塞进了3名“新成员”,其中鲁希莫维奇被任命为军事监察处主任,另外两人担任其助理。斯大林十分精准地拿捏官兵的心理:托洛茨基亲自任命的斯涅萨列夫军事才华也就那样,带兵老打败仗,不少官兵对其颇有怨言。而斯大林借助这几颗楔子渐渐架空了斯涅萨列夫,不断扩大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

斯大林讨要军权无果反遭刁难,给列宁下通牒:再不给我可真抢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斯大林最缺人手的时间点上,伏罗希洛夫带着两个被打崩的军路过察里津。巧的是,两人在十多年前就有过交往,而伏罗希洛夫又对斯大林的一些政治观点十分赞同。伏罗希洛夫有人,斯大林缺人,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在斯大林的一番操作下,斯涅萨列夫不得不签署命令:“前第三军和第五军的所有残部、前察里津战线方面军的部队和由莫罗佐夫及顿涅茨边疆区的居民组成的部队合并成一个集团军,任命前第五军司令员克里门特·叶菲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为司令员。”至此,斯大林在察里津的政治班底基本形成。

1918年7月19日,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全体成员突然遭到逮捕,居然毫无反抗之力。3天后,斯大林成立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他被众人推举为主席。斯大林上任后连烧三把火,严肃军纪,整饬条律,鼓舞士气,上下为之一振。而他本人又有一定的军事才华,还当真为察里津官兵们带来了他们最渴望的东西——胜利。没多久,斯大林就在察里津建立了无上的威望,直到此时,托洛茨基才后知后觉地想要做出回击。

得知斯大林一连串的举措后,托洛茨基再伸手察里津,才察觉自己多年经营已荡然无存了。他也曾尝试发起反扑,无奈整个察里津被斯大林改造成一座密不透风的堡垒。无奈之下,托洛茨基只能低声下气地求情,即便如此,他也仅仅是换回了斯涅萨列夫,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运了。另外,历史证明并非每个人都能在察里津玩得转,例如在1919年初,列宁为了缓解托、斯二人矛盾,特意将斯大林召回莫斯科。仅半年后,察里津便被白军攻陷。4个月后,敌军一度突破至据莫斯科仅400公里处,情急之下,正在列宁格勒方向指挥作战的斯大林再次被派往南线,1920年1月3日,斯大林便再次夺回了察里津。

斯大林讨要军权无果反遭刁难,给列宁下通牒:再不给我可真抢了

如今,多数人认为斯、托二人的战争是在列宁逝世后才展开的,实际上,两人早在1918年便围绕着察里津展开了初次交锋。回看这次交手,托洛茨基原本占据着绝对优势,他却后知后觉,白白葬送好局。反观斯大林,他能够在逆境中捕捉到机会,敢于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突破困境,看似破罐子破摔,实则谨慎地拿捏时局,在最合适的时机选择最合适的处事方式,兵不血刃地一举扭转局面。当时的斯大林在苏维埃高层中的地位远不及托洛茨基,后者却被折腾得束手无策。如今,不少人仍在深究托失败的原因,我们从上述不难发现,二人性格与实力差距如此之大,各自的命运恐怕从一开始便已注定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