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太原這座城總是被貼上煤都、霧都的标簽。重污染、重工業的形象讓人很難記得它還是一座九朝古都。而作為山西省會,人們也往往是一見太原,便對山西這座大省失去了信心。

太原三面環山,汾河流經此地,又有黃河沖擊下來的平原。在戰略位置上易守難攻,十分适宜建城。而盆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能夠養育無數的人口。曆史上的太原是中國最有實力的人口大城,其繁榮程度可謂是古代一線城市。
這種地理構造,按照道家的風水說法最能出“大神”的牛人。在曆史上,從太原走出來打天下并成功建國的就有五個朝代,最著名的就是當年守太原的李淵父子。除此之外,各路枭雄也是層出不窮,便有了“龍城”的稱号。
是以這得了天下的統治者,對高産皇帝的“龍城”那也是防備得緊。不僅要派重兵把守,官員軍将定期更換,還要嚴防太原脫離控制。特别是到了宋朝時期,當年久攻不下的太原(原北漢),讓宋朝不僅顔面折損,更是對它十分警惕,是以後來的太原遭到了曆史性的破壞,也從此地位下滑。
不過晉地人最懂生意,清朝年間的太原卻是著名的富甲之地,其生産力不遜江浙一帶。但近代的太原飽經戰火洗禮,後來也淪為一座山西煤礦、重工業之都。在後來的日子裡,人們能夠記得太原的是,“山西煤老闆”以及頭頂上灰蒙蒙的天空。這樣一座讓你連藍天都看不到的城市,已更令人難以聯系到古都印象。甚至當你走在這座城的時候,你會不禁想問,太原的文化丢在哪了?
但今日再看太原,你會發現不知何時這座城市已經變了。過去高聳入天的煙囪不見了,地面上跑動的煤車也不見,一座座更現代的大樓拔地而起,更幹淨寬廣的馬路代替了土路,從一座煤都到新現代化的城市,太原的速度令人稱奇。
更嶄新,具有設計感的城市形象,讓太原的城市形象越來越高大上,城市文化越來越國際化。九朝古都留下的文化遺産,得以在今天開始側重文化産業的太原,得到了“重生”的機會。
曆史上的太原,是霸氣非凡的龍城,幾十年前的太原卻是烏煙瘴氣的“土城”,那麼今天的太原好像重新審視了自己一樣,它開始重拾那座千年古都的韻味,讓人期待下一個“南京”、“西安”古都的出現。而太原的轉型,又何嘗不是寄托着山西未來轉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