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洲國王遭政變,中國大使單刀赴會,為何叛軍會誠惶下跪求饒?

一個非洲國王遭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軍事政變,為何我方大使卻要深入叛軍敵營單刀赴會?居然還保全了這個國家的國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何,遠在非洲的一場政變,卻與我們之間扯上了直接的聯系呢?最終這場發生在非洲之角上的政變,又是怎樣的結束的呢?這名我國的傳奇外交使節,作為一名目睹異國劇變的見證者,他又在這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非洲國王遭政變,中國大使單刀赴會,為何叛軍會誠惶下跪求饒?

一,非洲小國突遇政變

1971年的一天,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的街頭忽然槍聲大作,一群面向兇惡的士兵手持沖鋒槍,包圍住了摩洛哥的國王皇宮,一顆銳利的子彈破窗而來,一時間皇宮内正在舉行的宴會頓時亂作一團,賓客也四散而逃,這個原本風平浪靜的非洲小國在短短的數個小時之内,便陷入到了一片戰亂之中。

當時,在皇宮内,正在舉行的這場宴會是國王的生日宴,同時也是這個小國宴請各國賓客的重要外交場合,如此的一場風波自然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重視,而在一片混亂之中,卻有一名來賓非常地沉着冷靜,在四散而逃的人群之中,他卻始終平靜地坐在一處大廳側面的掩體背後一動未動,而他便是當時我國派駐在摩洛哥的大使張偉烈,在接下來的數小時裡,這位來自我國的大使,便即将在這場風波之中單刀赴會,書寫一段我國外交曆史上的傳奇佳話。

那麼,為什麼好端端的一個非洲小國,怎麼就突然發生了這樣的一場政變了呢?這場政變究竟又危險到了怎樣的地步呢?這還要從摩洛哥這個特殊的非洲國家開始說起。在非洲的西北角上,有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國家,它的名字便叫摩洛哥,提起這個國家,對于我們來說,自然是非常不熟悉,但對于熟悉歐洲與北非曆史的人來說,這個國家可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存在,因為靠近直布羅陀海峽的緣故,是以這裡曾經是東西方文明發生劇烈碰撞的地區,居民大多曆史上遷徙過來的阿拉伯人,而近代曾被法國殖民過,而近代法國與德國為了争搶這個地方,曾經導緻了兩場摩洛哥危機,差一點就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爆發十年了,而這裡也是一處北非地區的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來,發生在這裡的戰争也非常多。

因為這個緣故,雖然在二戰結束之後,這裡早已經脫離了法國的殖民掌控,但多多少少還是不太太平的,是以在當時,這個國家就成為了一個政變多發區域,西方國家的身影也經常出現在這個地方,為這裡帶來了更多的混亂與不穩定,而當時我國大使張偉烈所見證的這一次政變,還偏偏就是最為嚴重的一次,叛軍一出手,甚至都把正在舉辦國際會宴的皇宮給打了下來,局勢可以說是非常嚴重了。

那麼,這樣的一個國家,又是如何與我們之間,建立外交關系的呢?其實這主要是50年代的事情了,其實在二戰結束後,法國曾一度想要接着搞他們的殖民擴張,但在越南就先碰了一個釘子,因為我們對越南的積極援助,是以越南後來成功戰勝了法國,而因為如此其他的法國殖民地在看到了法國早已經不再強盛之後,便紛紛選擇了獨立,摩洛哥也是在這段時間,成功地成為了正常的國家的。

因為這個緣故,是以摩洛哥對于我們還是非常感激的,因為這個緣故,是以在他們建國之後,才兩年時間,就急忙找我們建交了,在60年代,我國針對非洲十國進行外交通路的時候,摩洛哥便在其中之一,而他們也是這些非洲國家裡最靠近歐洲的一個。

與其他的非洲國家不同,摩洛哥并不是一個黑人居多的國家,他們的人口主要是北非阿拉伯人,而他們又地處在咽喉要道之上,這裡的風雲可多多少少不是很太平,因為這個原因,選擇誰去做大使,就成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事情,畢竟在這樣特殊的地方當大使,可不僅僅是面對着繁瑣的外交事務,還要具備處理意外事件的應變能力,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偉烈成為了我國駐摩洛哥的大使。

非洲國王遭政變,中國大使單刀赴會,為何叛軍會誠惶下跪求饒?

二,軍人出身的外交官

之是以,偏偏選擇了張偉烈作為摩洛哥的大使,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他是一名軍人出身的外交家,在1928年的時候,就投入了大時代的風雨之中,曾經在新四軍裡擔任過不少重要的工作,見識過不少槍林彈雨的大場面,雖說他主要負責的是文職工作,但也長時間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的好本事,最重要的一個點在于,他是一個非常沉重冷靜的人,每當有大事發生,都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變色,因為這個原因,後來成為了外交官,也基本上是承擔了一些去往危險國家的外交任務。

在去往摩洛哥之前,他還曾經去過一個特殊的地方,那便是伊拉克,而在伊拉克的時候,他便已經見識過一次政變了,那一次是在1963年的時候,那一年伊拉克出現了一場改朝換代,而首都巴格達也被當地武裝所封鎖。

雖說在那一次,他僅僅是作為一個見證者,目睹了這樣的一次政變的,并沒有像後來在摩洛哥一樣,被卷入了異國他鄉的國内事件,但也是處于很危險的狀态之中的,在他們使館人員撤離時,在封鎖線附近還遭到了伊拉克士兵的盤問,雖說這些語言與我們不同的士兵,一個個都很兇窮極惡,但看到坐在車内的大使面不改色、不弄怒自威的樣子之後,攔路的士兵卻立馬選擇了讓路放行,這件事也便成為了張偉烈大使外交生涯之中,遭遇的第一次直接危險。

雖說,他出使了一些不太太平的國家,但一個外交大使,能夠連續兩次遇到政變,也确實是運氣多少有些不佳,而那個時候,他也是剛剛進入外交戰線沒有多久的,第一個去到的國家是伊拉克,結果去了沒幾年,伊拉克就政變了,第二個去到的國家就是我們今天講述的摩洛哥了,結果1971年的時候,他被改派到了摩洛哥當大使,結果摩洛哥就突然發生了一場很嚴重的政變,這兩次巧合,也确實給張偉烈大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對此他本人有兩個重要的感想,其中一個是,外交戰線也并不是一個完全和平的領域,也要面對許多的風險挑戰,需要非常認真地去應對工作上的問題,懂得關注所在國的環境變化,千萬不能覺得這些瑣事都發生在異國他鄉,認為自己僅僅隻是一個過路者,就掉以輕心。

另一方面,他也對于和平的重要性有所感慨,認為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裡,實在是太難得了,我們應該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要明白,我們并不是生活在一個絕對和平的時代,而是生活在一個非常和平的國家,正是因為無數英烈在近代的舍身奮進,才有了如今我們來之不易的和平,是以我們應該感覺感到珍惜。

雖說,當初剛出伊拉克,便被派到摩洛哥,很明顯這個工作難度與工作風險是很大的,但張偉烈卻無怨無悔,因為他知道,這裡是一個最靠近歐洲的非洲國家,對于我們來說,這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而且正因為這裡的政局不穩,是以自己更要小心謹慎地完成好工作任務了。

不過,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雖然說摩洛哥是個不穩定的地方,但他初到摩洛哥的時候,卻覺得這裡并沒有那麼危險,至少比起自己上一個就任大使的國家,要好很多,雖然也同樣是阿拉伯文化,但卻風景很秀麗,一棟又一棟的阿拉伯風格建築也令這個地方充滿了異域風情,雖然聽說了不少關于這裡暗流湧動的傳言,但并沒有聽說這裡有什麼大的動亂。

直到後來,他才了解到,這是因為現任的這個摩洛哥國王水準很高的緣故,這名國王名叫哈桑二世,他1961年的時候當了國王,直到1999年的時候才去世,是20世紀後期,這個非洲之角上,最為重要的一個統治者,而且與我們的關系也非常融洽,還曾贈送過總理一把造價昂貴的鍍金寶劍,這是他們國家對待外賓,最高等級的禮節。

非洲國王遭政變,中國大使單刀赴會,為何叛軍會誠惶下跪求饒?

因為擁有着一個暗流湧動的國家,是以這位高壽的國王,一生之中都不太平,時時刻刻都要防備着有人想要對他謀反,因為他是一個鐵腕統治者,是以不少的西方勢力也巴不得他早點下台,但就算是這樣,他仍然活到了很大的歲數,并且一直沒有被人推翻,可見他的個人能力還是非常突出的,因為如此,是以雖然在摩洛哥,也經常不太平,但還不至于兵荒馬亂。

在哈桑二世的一生之中,總共遭遇了六次政變,之是以哈桑二世能夠多次躲過劫難,除了他非常鐵腕以外,還有一點,是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機智的人,而1971年的這次政變,雖說性質非常嚴重,情況也很危險,但其實還不是哈桑二世最接近于死亡的一次,最危險的一次其實是在第二年,也就是1972年,那一次哈桑二世出國辦事,結果坐着飛機回來的時候,突然幾架戰機,對着他的飛機一頓機槍掃射,發射了兩枚炮彈,炮彈雖然沒有擊中飛機,但機槍子彈卻貫穿了飛機,頓時飛機也便冒了黑煙,而哈桑二世的身邊數人中彈,幾顆子彈擦着他的身體飛過,就在這個時候,當千鈞一發之際,他忽然拿起麥克風喊了一句:“不要開槍了,哈桑剛才被打死了,我們這就降落,你們赢了”,聽到這句話,叛軍以為自己已經完成了刺殺,便停止了射擊,而哈桑悄悄指令駕駛員把飛機迫降到附近的草坪,他在落地之後,便緊急聯系了自己能夠指揮的部隊,之後便挫敗了這場針對他的又一次政變。

能夠如此大難不死,這位哈桑二世幾乎是一個能夠與卡斯特羅比肩的角色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是以張偉烈大使所見證的這場政變,最終并沒有演變到改天換日的地步。

1971年的7月上旬,張偉烈大使接到了邀請,來到了這場哈桑二世的生日宴,因為這天自己正好42歲,是以哈桑二世非常開心,而這座首都皇宮名叫夏宮,是摩洛哥王室用來避暑的地方,雖說外面盛夏炎炎,但這室内卻非常涼爽,當時在場的各國來賓總共有一千多人,大家都沒有想到之後會出現如此風波,是以當槍聲響起的時候,人們甚至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政變,結果就導緻了開篇的那一幕。

非洲國王遭政變,中國大使單刀赴會,為何叛軍會誠惶下跪求饒?

三,中國大使巧解危局

在當時,密集的子彈向着人群射來,不少人都倒在了血泊之中,因為大多數的外交人員,也并不懂軍事,是以混亂逃亡的人不少,其中便有幾個國家的大使,倒在了血泊之中,坐在張偉烈大使旁邊的一名比利時外交官就當場被摩洛哥的叛軍擊殺了。

就當大家都很混亂的時候,張偉烈大使卻不慌亂,還一把按住了坐在旁邊的随行翻譯,快速選擇了一個最安全的地方進行躲避,在場的我國外交人員也及時聽從了張偉烈大使的安排,是以我方并沒有人員傷亡。

因為他的冷靜,不少原本慌亂的人群也不再那麼慌亂了,而人們紛紛開始聽從他的建議,向着皇宮深處有掩體的地方撤離,而這個時候,張偉烈大使俨然成為了各國使節之中的領頭人,大家都在聽從着他的指揮進行撤離。

這個時候,皇宮内響起了廣播播報,原來是這次政變的發動者,一名摩洛哥的将軍正在講話,正聽他本人說道,自己已經控制了國王,取得了政變的成功,但這個時候,其實皇宮内的槍聲還沒有停止,很明顯這個時候,是摩洛哥的叛軍占據了上風,而其實這一會,哈桑也确實被控制了。

就在這非常混亂的時候,居然又有一樁戲劇化的一幕發生了,突然廣播聲被打斷了,而各處的槍聲也更加混亂了,原來就在這個時候,發動政變的叛軍忽然開槍走火,把帶着他們搞政變的這個将軍給一槍擊殺了,結果,明明哈桑二世已經處于下風,但他的好運氣卻在這一次發揮了作用,對方居然把自己的帶頭人給消滅掉了。

這件事發生之後,頓時叛軍傻眼了,哈桑二世的護衛軍都不敢相信眼前這件神奇的事情,俗話說得好,鳥無頭不走,群龍無首是群蟲,本來占據上風的叛軍頓時都傻眼了,結果亂放了一會槍,便停止了下來,因為沒有人發号施令了,是以一個個都愣在原地,不知道該幹些什麼了,其實對于,摩洛哥這樣的小國來說,這樣的一夥叛軍本來也就是烏合之衆,這場政變也确實非常的不專業,是以一旦出現了如此的突然情況,他們自然是六神無主的,而這種情況也并不僅僅在摩洛哥出現過,在北非的其他國家,上個世紀也曾出現過如此搞笑的場面,利比亞的卡紮菲在20世紀60年代搞政變的時候,甚至在政變當天,自己還和自己指揮的部隊走散了,但就是這樣漏洞百出的政變,卻因為當天利比亞的王室恰好酗酒醉倒的緣故,居然連一槍沒發,一群人就大搖大擺地進了首都,兵不血刃地拿下了王宮。

就當看見對方不知道該幹什麼的時候,張偉烈大使可沒有閑着,他很快就明白了事情的緣由,于是乎,他一個人走上前去,要求與叛軍交涉,并且亮明了自己的身份,要求叛軍解除皇宮封鎖,将與這件事無關的各國使節放走,并且他對着這些叛軍表示,你們将自己的國家置于如此危險的境地也就算了,還敢對他國來客如此無禮,實在是太無知了。

這些北非的烏合之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有勇氣的人,當他們看到有人居然面無懼色出現在他們面前,向他們提出要求之後,紛紛當場愣住了,不敢相信,這樣一個外國使節,居然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夠如此淡然自若,是以本就慌亂的他們,更加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最後,雖然叛軍沒有同意立刻就把在場的人放走,但也很快不敢再咄咄逼人了,這群原本氣焰嚣張的人,在被一名中國大使如此責問後,整個現場的氣氛都發生了改變,是以叛軍也便釋放了一些之前被他們誤抓來的他國外交人員。

而這個時候,之前被關押的哈桑二世忽然便看到了機會,他這個時候,也突然站了出來,表示自己有話要說,這群叛軍原本就底氣不足了,看到國王要發言,是以也并沒有阻攔,而哈桑二世則在這個時候高唱了一段他們當地的宗教經文,因為摩洛哥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在這個時候,原本深深烙印在摩洛哥人心底裡對于國王的敬畏再次被喚醒了,不少叛軍當場跪地求饒,而這一場發生在皇宮内的危機便被化解了。

在事情結束之後,張偉烈大使很快在哈桑二世所派來的護送人員的陪同下,帶着大家回到了大使館裡,而那一天的晚上,對于摩洛哥來說,也是一個非常不平靜的夜晚,雖然成功擺平了皇宮的危機,但參與政變的這些叛軍其實是好幾股烏合之衆,隻是襲擊皇宮的隻是其中一個頭目,是以那天晚上,哈桑二世也是費了很大的勁,才擺平了自己國内的事情,這才使得這一次的風波畫上了句号,隻是令哈桑二世所感動意外的是,我國大使張偉烈在關鍵的時刻的卓越表現,他在過去怎麼也沒有料到,一位來自他國的大使,居然能夠在關鍵時刻,給予他如此大的幫助,對于這位中國使者所表現出來的卓越勇氣,他也是贊不絕口的,而這樣的一段往事,也成為了他一生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段回憶。

其實,張偉烈大使所表現出的勇氣,恰恰正是他作為一名肩負着外交使命的中國外交官的應有氣質,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但對于友善的遠方朋友,我們也從來是真誠相待的,我國的外交曆史,也正是這樣的一段不卑不亢的曆史,正因如此,這樣的一段曆史之中才會湧現出許多脍炙人口的外交佳話,而在這其中,有許多像張偉烈大使這樣優秀的外交家,都對于我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了意義不凡的貢獻,而外交是一個國家面對外界的一面窗戶,在我國實力不斷變強的今天,卓越的大國外交也讓我們的中國聲音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