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四川北路武進路交界,八條裡弄、八幢獨立建築、六十幢石庫門房子構成的商業街區今潮8弄,吸引着往來遊客駐足。遊客們舉着相機在裡弄穿梭拍照打卡,沿街的複古集市熱鬧非凡,兜售着各式各樣的商品,音樂療愈空間則上演着爵士和民謠,供周邊白領放松休憩。
到了夜晚,文化藝術圈的小型盛事開始陸續上演。北廣場的室外舞台,自11月末起開展為期三周的藝享申城·海派今潮開幕演出季,女高音歌唱家黃英、國樂演奏家方錦龍、小提琴家黃蒙拉、舞者葉音等古典或潮流藝術家聯袂演出。藝術打破劇院的局限,在百年曆史建築前,變奏出聯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旋律。

城市更新的脈搏中,如何為修舊如舊的老建築注入嶄新的、獨具一格的内容,令其煥發新生?這是地産開發商、門店經營者或者是文化藝術創業者都在思考的問題。傳統的思維模式是時候變革了。今潮8弄的區位,令它的實踐與衆不同。
回溯百年曆史,文學、曆史、出版、美育、商業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先鋒而光輝的一筆。今潮8弄所在的四川北路區域,是20世紀30年代左翼文化運動的發端之地,魯迅、瞿秋白、丁玲等在此地生活。這裡也曾是上海電影院最密集的地帶:中國第一家正式電影院、第一次電影放映都在此發生。
那時候的四川北路,商業繁華程度與南京路、淮海路齊名。然而,它卻在很長一段時間陷入沉寂。獨立音樂撰稿人墨墨在這一帶出生、長大,對這裡感情深厚,以至于搬離後每每路過,令他生出一種感慨:“這個地方仿佛是被詛咒了”。連年的蕭條冷落,令許多人質疑起了四川北路的營商環境。今潮8弄推廣負責人崔怡怡也曾遭遇過這樣的婉拒,理由往往是“四川北路做不成生意”,或者“開店肯定人流不夠”。
今潮8弄如今的熱度,回應了當初來自傳統商業的質疑,曾經婉拒過她的商戶回過頭來洽談合作,一切似乎正在積極的方向前行。不過,在後疫情時代充滿變化的營商環境當中,新興的商業體如何持續吸引并鎖定消費者的目光,不僅僅是今潮8弄,也是每個商業體所要思考的問題。
開放式、無邊界的街區營建
四川北路衰落,和傳統商業中心的分散更疊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作為曾經生活在四川北路海甯路一帶的“原住民”,墨墨熟稔這裡繁盛的電影文化。“每個路口的轉角都有一家電影院,國際電影院、勝利電影院、解放劇場……這裡曾經是上海電影院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中國電影院的發源地。”他告訴第一财經,這裡也曾是廣東人在上海的聚居地之一,“我住的那條弄堂不用講上海話,隻要講廣東話就好了”。作為上海開埠後三大移民群體之一,廣東移民把持着的兩個行業——電影與商業,在四川北路留下輝煌印記,成就了一個文商旅融合碰撞的非凡場域。
上世紀90年代,墨墨随家人搬離此地,“從那時開始,那麼市中心的地方變得完全沒有人氣,店面開一家關一家,如同商業百慕大”。
經年累月,人們對這裡的印象,從成本效益商圈變成了兜售廉價商品的街道。“老想着便宜是走不出來的”,崔怡怡認為,被迫改變,不如主動求變。由此,不斷地“變”成為今潮8弄業态的特質之一,試圖以此扭轉消費者對四川北路的陳舊印象。
什麼樣的潮流能适應年輕人獵奇的心理?今潮8弄預留了四成灰空間,以快閃店的形式孵化新業态與品牌。即便是傳統租戶,也需要貼合在地的内容變化,滿足年輕人不斷變化的“獵新”情緒。
回到四川北路繁盛的源頭,作為海派文化的潮湧之地,百年前的潮流精神對今天的世界亦有啟發。崔怡怡覺得,海派文化的精髓在于一種創意創想的精神。“百年前,魯迅先生就是這條街上喝着咖啡的潮人,聊着那些驚世駭俗的故事。”
在商業同質化的今天,今潮8弄折疊式的實體空間也給業态的新生帶來靈感,8條裡弄無邊界的自由穿梭與開放式精神,讓創意創想的文化藝術與求新求變的商業碰撞,共創新的消費業态。
商業與文化共創
12月10日,ARK Live House回歸今潮8弄,看到原班人馬在此地重聚,墨墨感慨萬千。
20年前,正是ARK将live house這種演出形态帶到中國内地,填補了小型演出空間的空缺,将一批先鋒的、實驗性的樂隊演出帶給中國樂迷。更重要的是,它扶持了一批上海本土的地下樂隊和獨立樂隊,扮演了它們的伯樂。“今天它們有些已經很出名了,但當時如果沒有ARK這樣類型的演出場地,它們永遠都出不來。”墨墨說,“無論它接下來做什麼,做成什麼樣,至少它回來了,就讓人很激動。”
ARK落地之後,将更新為一家綜合live house,集結餐飲、咖啡、藝術展覽為一體。12月21日開始,一出名為《Little Jack》的音樂劇将在這裡駐演。
和ARK一樣,今潮8弄中一些已經開業或正在籌備的空間,諸如元宇宙志屋、再造衣銀行都并非單一業态,而是綜合了多種商業元素的跨界、複合業态。在崔怡怡看來,無邊界是裡弄的精神,它意味着自由穿梭與不期而遇。“這裡的内容應該是活躍的、跨界的,它是活動空間、展覽空間,也有零售,代表了一種潮流的生活方式。”
正如ARK在二十年前為滬上獨立樂隊、地下樂隊打開一片天地,崔怡怡将今潮8弄的商業實踐形容為“文化、藝術商業化的最後一公裡”。王佩瑜、蔡藝芸等藝術家在這裡創作内容,在戲劇、音樂劇等演藝産品走向大舞台的前夜,這裡會成為他們孵化作品的平台,與觀衆交流互動的前站。
從内容、活動成長為新業态,進而推動一個産業的發展,這樣的案例并非沒有成功先例。崔怡怡介紹,大甯國際的“小不點大視界”兒童劇品牌,起初也隻是商圈活動創想的一部分。
看到今潮8弄在過去這段時間成了上海的網紅打卡地,墨墨也希望四川北路的電影文化以及廣東移民文化能在此有所展現。他還觀察到,四川北路一帶正随着文化藝術品牌的入駐變得熱鬧起來。ARK與不遠處的爵士音樂場地Blue Note将有可能形成關聯效應,成為影響滬上live house業态的開始。
(供圖/今潮8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