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石庫門遇上當代藝術,來今潮8弄體驗一場“城市奇遇”!

近日,20餘位藝術家的作品進駐虹口今潮8弄,在上海石庫門弄堂裡擺出當代藝術的陣仗。“城市奇遇空間藝術展”将以美術館為主陣地的藝術作品,送進石庫門街區中迎接阿姨爺叔們的檢閱。不少帶着情懷來到重訪舊地的阿姨爺叔,本來是來逛逛改造後的商業街區,他們大都不熟悉中外藝術家的名字,也從沒見過這些藝術家的标志作品,不過看到今潮8弄的石庫門轉角偶遇這些作品,依然是興緻勃勃。

當石庫門遇上當代藝術,來今潮8弄體驗一場“城市奇遇”!

圖說:袁侃作品 官方圖(下同)

将美術館作品送進老街區

石庫門客堂間裡彩旗飄揚,航天員懸浮在紅色磚牆間、憨态可掬的熊貓坐在水池邊打量路人……朱利安·奧培版畫式的行走中的時髦女孩,從倫敦走到紐約、從蘇黎世來到上海。在層出不窮的公共委托創作及國際博物館展覽中,他的獨特風格能被一眼認出,在修舊如舊的石庫門街坊前,中老年參觀者則喜歡在此“比心”拍照。

當石庫門遇上當代藝術,來今潮8弄體驗一場“城市奇遇”!

圖說:今潮8弄

日本雕塑家與裝置藝術家宮島達男是參與此次聯展的國外大咖,他作品的母題是時間和生命,作品曾在複星藝術中心天台上展出引來關注。此次他設計的立方體《時間瀑布》接近三層樓高,矗立于海甯路四川北路路口的顯眼點位,像一座晝夜不停地流下“電子數字”紀念碑。這件作品點亮了這片街坊,在夜間尤其顯得時尚。日本藝術家的本意是在有限時間内去做有意義的事情,紀念不斷奔湧、瞬息萬變的歲月。

當石庫門遇上當代藝術,來今潮8弄體驗一場“城市奇遇”!

圖說:迷牆小組

正在北京常青畫廊舉辦個展的喬瓦尼·歐祖拉近年聲名鵲起,他是來自意大利的跨媒介藝術家,以攝影為主同時創作影像及雕塑裝置。歐祖拉的作品捕捉着自然景觀的情緒,他癡迷于時間流逝後生命留下的痕迹,無論是廢墟牆上的塗鴉、鮮花的盛放凋謝還是面向大海的視窗,總能詩意呈現這些痕迹中的微妙之處。他的作品參展是因為他認為這是個連結過去和現在的展覽,而上海石庫門弄堂曆史,本身就給作品留痕。

當石庫門遇上當代藝術,來今潮8弄體驗一場“城市奇遇”!

圖說:繪造社

把當代理念引入曆史文脈

作為“海派今潮藝術季”的組成部分,“城市奇遇空間藝術展”集合了宮島達男、安東·西比克、林天苗、馬良、袁侃、韓博等20餘位中外當代藝術家、設計師、詩人,圍繞石庫門弄堂生活的前世今生,營造城市中的奇遇體驗。展覽由“城市森林”“煙花迷宮”“折疊未來”三個篇章講述城市發展,“城市森林” 聚焦人類與生态,思考商業、城市化與生态的可持續發展。基于老建築的“煙花迷宮”,講述了石庫門建築将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重疊。鄰裡關系的交彙穿插,如同一個有時間次元的多孔迷宮,充滿了具有煙火味的日常片段。“折疊未來”主要沿着四川北路一側新老共生的建築展開,将新媒體、科幻、未來派等元素加入到城市的構架中。

當石庫門遇上當代藝術,來今潮8弄體驗一場“城市奇遇”!

圖說:馬良作品

策展人汪斌表示,藝術展以老房子和街區作為載體,把當代藝術的理念引入到曆史文脈中。“我們希望,在曆史街區裡面看到不一樣的城市,鼓勵觀衆在新場景中偶遇當代藝術。對藝術家而言,當代藝術作品是可以不囿于美術館而融入城市空間中。目前的參觀情況表明,到訪百姓對作品感到好奇,大都喜聞樂見。”

“城市奇遇空間藝術展”的作品分布在四川北路“濱港商業中心”保留修繕建築街區“今潮8弄”内,這裡有百年建築“颍川寄廬”,見證曆史變遷的廣式騎樓“公益坊”,也有融彙中西的“扆虹園”等優秀曆史保護建築。在不久的将來,上海文學館和虹口曆史文化館也将落戶于此,将會有更多的作家在這裡留下文字的足迹。

對于藝術與街區的關系,“無邊界青年創想中心”發起人阮竣表示,這裡打破過去社群美術館邊界的束縛,以藝術點亮社群内部空間延展推出“無邊界”概念,将藝術家、設計師、創意工作者的作品點亮激活街區。“從場館中的普惠教育到為正在更新的街區,留下記憶、注入活力。藝術不單是介入街區,而是融入、修複街區,讓公衆參與其中,碰撞出新的花火。”(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繼續閱讀